除了吃,关于簋街您还知道什么

除了吃,关于簋街您还知道什么

通过东直门环岛进入东直门内,可以看到路中央有一个巨型的仿青铜器的雕塑。这个青铜器名叫“簋”,由此处开始,一直往西到交道口东大街的东端,就是大名鼎鼎的簋街。

除了吃,关于簋街您还知道什么

说起簋街,人们都不会陌生。在这条长约两公里的大街上,遍布了百余家餐馆。在北京,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条像簋街这样饭店密度如此之大的街道。如今的簋街,主要经营麻辣小龙虾、火锅、烤串,这些美食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特别适合一帮朋友边吃边聊。再加上簋街周边便捷的交通,因此,簋街成为了如今北京聚餐的首选之地。

除了吃,关于簋街您还知道什么

簋街是怎样变成一条美食街的?老北京的时候,簋街是个什么样子呢?各位读者,除了美食,您真应该了解一下簋街的过去。说出来您可能都想象不到,在老北京,这里叫“鬼街”,那时候,这条街遍布的可不是餐馆,而是棺材铺。

此处为何曾叫“鬼街”?挨着北京皇城如此近的地方为何遍地棺材铺?这就要从北京各个城门的专门用途讲起了。清朝时候的北京,北京城的各个城门都是有其专门用途的。

例如,如今的崇文门,当年叫哈德门,北京城内的蔬菜供应都是由此门进入,所以带动了崇文门一带繁荣的商业。再比如朝阳门,当年是漕运粮食的路径,所以在朝阳门外,庙会、集市异常红火。不同的城门,因其不同的作用,带动了不同的产业。比如阜成门,由于出此门便可前往门头沟,所以这里以前是门头沟的煤炭和山货进入北京的城门。门头沟98%都是山区,所以早年间,门头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小毛驴,于是在阜成门外,便有租售毛驴的集市,这也就是礼士路(原名驴市路)的前身。

那么,东直门(下图为东直门城楼老照片)以前的专门用途是什么呢?这是专门从北京城内往城外运送死人的城门。东这个方向,大河东流入海,因此在中国古代,东代表着归宿。其实不光东直门,就连故宫里向外运送死人,也是走的故宫的东华门。早年间的北京,无论这口棺材要埋在哪儿,都要先出东直门,到了东直门外,再抬着棺材折向要去的方向。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早年间此地遍布着很多棺材铺,为何早年间东直门外一带有很多坟场了。

除了吃,关于簋街您还知道什么

早年间,赶早市的商贩,往往后半夜就集结在东直门外,并靠煤油灯取亮。想象一下,城门内是沿街的棺材铺,城门外是荒地坟场;城门内乌漆墨黑,城门外灯火朦胧;城门内寂静无声,城门外不时传来一两声骡马的怪叫。真挺让人毛骨悚然的,因此,人们便称此地为“鬼街”。

“鬼街”不光名字恐怖,早年间这里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除了棺材铺,此地开什么买卖都生意惨淡,不久就得关张。唯独开饭馆儿,还能经营下去,更让人纳闷儿的是,这里开的饭馆儿都是白天生意一般,而到了傍晚开始,食客便会多起来。老北京也戏称,此地叫鬼街,所以什么都和别的地方相反,这里是越到晚上越热闹。渐渐的,鬼街一带的饭馆儿便多了起来。

近些年,北京的城市规划,把此地确定为主打美食餐饮的一条街。临近东直门地铁站,又能贯通张自忠路和鼓楼一带,所以这条美食街的生意非常好,每家餐馆的霓虹灯招牌,让这里夜如白昼。可是,这么热闹的一条街,叫“鬼街”未免太不吉利。于是,政府人员便绞尽脑汁,翻阅文献资料,最终以“簋”字代替“鬼”字,改此地为“簋街”。簋是一种青铜器的名字,这种青铜器在当年是一种用于煮东西的餐饮工具。簋街之名,既保留了街道名称原有的读音,又紧贴如今街道主打餐饮的特点,可谓是“名至实归”的一次改名。

改为“簋街”后,也在东直门环岛设置了前文提到的那个仿青铜器的雕塑。今后,您再和朋友相聚在簋街把酒言欢,可以给他们讲讲簋街的这些老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