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少女被支付寶聘用:養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三點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希望他們跟隨自己的熱情,去尋找自己內心真正渴望做的事情。

最近家長群裡又被一個新聞刷屏了。

前幾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ATEC小程序挑戰賽正式開賽,相比起各大編程大師,年僅11歲的萬海妍更加吸引人的目光。她與第一名卻只有1秒之差,衝進決賽奪得鼓勵獎,被人稱作“天才少女。”

就連支付寶老闆也不禁讚歎:“支付寶的大門為你打開。”

小姑娘在採訪裡說,自己已經研發了十幾種遊戲,兩部小說,曾經獲得過全國編程大賽的一等獎。

萬海妍的成功一時間火遍了朋友圈,也成功晉級了各個媽媽們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

俗話說,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長的努力。每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懂得教育的父母。

能讓孩子走向成功的教育,一定離不開這三點。

開闊孩子眼界,孩子才能五彩斑斕

年僅11歲的編程少女萬海妍橫空出世後,人們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

“你11歲的時候,正在幹什麼?”

最讓人感同身受的是一位媽媽的回答:

“我家孩子今年也11,除了課本上的,其他什麼都不會。”

很多家長天天只讓孩子學習,對外面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太多的孩子別說喜歡,對於“編程”這個詞甚至都是陌生的。

11歲少女被支付寶聘用:養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三點

據科學調查,73%的未成年兒童已經把課本變成了唯一的知識來源。

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被父母“封閉”起來了,腦袋裡除了課本別無其他。而父母也理所應當地認為:孩子當下唯一的目標,就是好好學習課本知識。

可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課本教會的只是最基本的考學知識,真正影響發展能力的是孩子的眼界。

我的朋友圈裡有一位爸爸,對孩子的眼界就有很好的認知。

這名爸爸從女孩7歲開始,就每週都帶女兒逛博物館,歷史古蹟或是藝術畫展,並給孩子講解歷史由來和藝術作品背後的寓意。遇到深奧一些的,就讓女兒抄下來回去慢慢查。

後來他們看完了整個城市的博物館,就跑去別的城市看。時間也變成了一月一次,但是從來沒有間斷。

這一堅持,就是三年。看著他朋友圈每月打卡的照片和視頻,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一點點的變化。從剛開始的漫不經心,變得越來越認真專注,甚至能對著攝像頭講解這些作品出自哪裡,有什麼含義。

一位教育家說過:“孩子未來的路,是由眼界所決定的。”

11歲少女被支付寶聘用:養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三點

就在上個月,這位爸爸曬出了女兒省區油畫繪畫大賽一等獎的獎狀,同時,這幅畫也被拍得了四萬的價格。

這名爸爸所付出的努力,已經全部饋贈給了他的孩子。

太多的父母認為孩子安分守己就能學到真知識,取得成功,實則不是。孩子面對侷限的世界,就如同井底之蛙。即使學會了課本上所有的內容,開闊不了眼界,依然會“輸在起跑線上”。

著名作家郝景芳老師說過一句話:“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帶孩子到世界去,但我們可以把世界帶到孩子眼前來。”

孩子成長中最能受益的,就是父母為他開闊的眼界。

支持孩子是成功的第一步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

“他才那麼小,能幹出什麼呀!”

十個孩子裡面,有八個會因父母的這句話而放棄努力。

我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事。

在初中部教課的時候,班裡有個男孩子對網絡特別感興趣。

學校開展計算機課,大多數孩子都在用電腦打遊戲,聊天。只有這個孩子,默默在電腦上輸代碼、看視頻,學習如何製作程序。甚至還自己研發了一個競猜小遊戲,還獲得了全省一等獎。

有一次我跟他談話的時候,他眼睛發光地跟我說:

“老師,我的夢想就是學網絡,做一名程序員。”

後來學校給這個孩子報了程序編程大賽,送他去上海參賽。闖到決賽的時候,他卻被媽媽強行阻止,要求放棄比賽。

那天下午,孩子的媽媽在辦公室裡大叫著:“他這個年紀能幹出啥大事,人家成功都得三四十,他一個小孩子能成功什麼?”

11歲少女被支付寶聘用:養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三點

顧明遠老師說過:“父母的批判是影響孩子心理的真正因素。”

多年後這個孩子聯繫到我,電話裡他說:“至今為止,進入決賽的那天是我離成功最近的一次。”

大多的父母喜歡定義孩子成功的年齡,但是往往忽略了,成功是沒有年齡之分的。反倒會成了孩子奔跑的枷鎖。

前一段時間爆火的劉國樑女兒劉宇婕,就直接殺入世界青少年高爾夫比賽的決賽並奪得冠軍。

劉宇婕的成功,最離不開的就是劉國樑的支持。採訪時劉國樑說:“誰說年紀小就不能拿冠軍?我相信她,她可以的!”

成長的路上,跑的最快的,往往是那些獲得父母支持的孩子。而跑的最輕鬆的,是那些沒有被定義所侷限的孩子。

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不要用定義圈束孩子,給予孩子支持,這樣才是讓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給孩子留出空間,孩子才能自主學習

俗話說,一個獨立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管事的父母。

父母懂得放手,才能讓孩子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孩子才能放開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在對萬海妍的採訪中,還有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

萬海妍說自己來參賽,其實只是一個意外。她本來在深圳跟隨天貓創始人學習JS語言,碰巧看到了比賽的通知才來參賽。

而不論是在深圳學習,還是在採訪中,萬海妍至始至終都保持獨立,並且絲毫沒有緊張或膽怯。她的父母只在外遠觀,並不參與,給了萬海妍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自主學習。

11歲少女被支付寶聘用:養出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這三點

其實一個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與父母的監督程度有很大的關係。

一個上市公司的CEO在公開講座上講出了他曾經的遺憾。

他說,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個漫畫家,卻沒能堅持下來。

下面記者問:“是不是因為父母不支持?”

他說不是,原因是父母太支持了。

父母很支持他畫畫,甚至比他還要上心。不僅幫他規劃學習進度,還無時無刻的監督他。

他去上課,父母就在外面旁聽等候,別人下了課都約好一起討論、分享,只有他,父母一直跟著導致無法融入大家。面對記者的採訪,他還沒張口,就被母親護到身後,替他回答整段問題。

後來,不管走到哪裡母親都會替他做主,甚至是漫畫內容都要親自過目修改。無奈之下他選擇了放棄漫畫。

在臺上他說:“如果當時父母能給我一點自主學習的空間,可能我現在會是一名漫畫家。”

而在生活中,又有太多的孩子因為父母不肯放手,過度的監督指揮,而放棄學習。

對於孩子的學習,笨的父母選擇監督,而聰明的父母選擇引導。

其實全天下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能夠出人頭地。

但在對孩子給予厚望後,我們又自私地、不顧一切地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而往往忽略了這些對於孩子到底是否有益。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路;而不同的路,也成就了孩子不一樣的成功。我們對孩子給予期望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給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