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銀行大規模裁員同時大規模招聘,現在進銀行到底好不好?

慶陽百科網


現在並沒有聽說哪家銀行大規模裁員的,只是有些銀行員工自己對工作不滿足而辭職的;關於銀行的大規模招聘,也是根據退休、離職以及新建網點的情況來出臺招聘方案的,並不是隨隨便便地招聘;現在進銀行,個人覺得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第一,銀行員工離職更多的是自主辭職的。所謂的銀行大規模裁員都是傳說罷了,個人在銀行幹了七八年,銀行沒有辭退一名員工,更沒有裁員一說,最多是個待崗待遇。很多員工因為不滿繁重的任務和工資待遇低才離職的,離職的同志一般去向就是考了公務員、事業編或者去了更好的銀行。如果有更好的去處,當然不用在這受罪了。


第二,銀行招聘大規模是不假,但是具體落實到實處並沒有多少人。工農中建每年招聘幾萬人,具體到一個省只有幾百人,在具體到每個縣,基本上也就一兩個人了,有時候一年退休的職工四五個,分來一兩個人,人員更加緊缺了。再加上有的銀行跨區域經營,網點新建、擴建需要人手,只能是招聘了。

第三,現在的銀行不是一二十年前了,再考上銀行也是普普通通一小職員了。以前銀行員工躺著賺錢,現在銀行員工任務多如牛毛,存款、貸款、銀行卡、網銀、手機銀行……各種任務考核與工資掛鉤,完不成扣錢,完成了績效工資待遇良好,並且每月、每季、每年任務都在遞增。現在的銀行工資低得不如打掃衛生的,更不如食堂做飯的老姐姐。



現在銀行招聘主要還是校園招聘為主,即將畢業走出校門就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儘量還是先選擇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實在沒去處了再進銀行,銀行不是想象的那麼美好。


財富公元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也幾乎在銀行系統工作快要快要退休的銀行“老兵”,我首先聲明的是,題主說的銀行大規模裁員的情況並不存在,大規模招聘每年都有,但這也只是銀行員工新老更替、新陳代謝的需要。至於說現在到銀行工作,我覺得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現在幾天大國有商業銀行近幾年員工減少了幾萬人,並不上銀行解聘,而是一些員工出於銀行任務重、壓力大、待遇差等因素,看不到銀行工作前景而辭職的。

銀行看起來每年大規模招聘,每家行每年招聘幾萬人,但具體到下面基層銀行處,新進員工就比較少了,有時一年都難進1至2個,新的員工還比不上退休的或辭職走路的多。而且這些也都是面臨大學剛畢業的校園招生,讓一些並不懂得銀行工作套路的年輕人來充當一員的營業臨櫃人員。

至於說現在進銀行工作不是最好選擇,是因為現在的銀行已非昨日的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結束,銀行在新興金融業態的衝擊下業務市場加速萎縮,曾經的輝煌也成成昨日黃花,“金飯碗”已變成 了“鐵飯碗”甚至是泥飯碗。而且現在到銀行工作,年輕人都要從一線臨櫃人員作起,各項任務較重,有存款、貸款、銀行卡、網銀等,如果有社會資源還好,沒有社會資源,這些任務完不成,每月、年底考核拿不錢,待遇很低,等於在給銀行做義工,銀行工作已成了一塊雞肋,真的令人十分糾結。同時,不勝其煩的是,上班沒有規律,每逢節假日也沒有休息,別人在休息正是自己忙的時候,而且還會出現“一人在銀行 全家都在忙”的局面,讓人心情很是不爽。

我有個女兒在銀行工作,我也一直慫恿她再考公務員或事業編,離開銀行,儘快逃離苦海,而且她自己也倍感無奈。所以,如果你有真才實學,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或者乾脆到上市公司或效益好的企業打工,可能都比銀行工作要好。


財經深思


銀行大規模裁員的說法不準確,但確實是員工進進出出已經成為銀行的常態,不再是當年“鐵飯碗”的時代了。如今的銀行,就是企業化管理,都是為了追求利潤,追求增長,所以在這種模式下,裁員後又大量招聘就不足為奇了。



有好幾個朋友,曾經都在銀行幹過,但是後來又辭職了。他們的工作,其實大家也都熟悉,剛開始時就是辦信用卡,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寫字樓都曾經遇到過很多次。銀行一方面是攬儲,一方面是放貸,這就是銀行的生意。而如今銀行本身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不論是存款還是貸款,都直接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基層員工,具體工作的壓力也不小,跟企業的銷售人員,其實也沒什麼區別。不能攬儲,不能辦足夠的信用卡,業務提成就少,所以,收入不高必然導致員工離職。

同時,如今銀行很多操作也都電子化、信息化,比如以前辦卡、打印資金流水等等很多工作都必須到櫃檯,而現在很多都是在自助終端就可以搞定,提升了效率,但是他們就需要招一些年輕的人進去,上手快,工資成本還低,你說哪家銀行不樂意呢?此外,一些基礎的工作,老員工、資深員工是不會幹的,因此,只能招年輕人。



這種情況下,銀行還好不好呢,是否值得去呢?雖然很多銀行都是企業化管理,但是相比一些創業型公司來說,銀行各方面還是比較成熟,如果你喜歡金融、經濟方面,那麼銀行仍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坤鵬論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外界看來,這幾年身邊很多在銀行工作的朋友都離開了銀行。於是就給外界傳遞出了一種銀行在一直裁員的假象,而另外一邊銀行又在大規模的招人,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什麼呢?

實際上,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近幾年來銀行的效益一日不如一日,並不是銀行在辭退員工,而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自動選擇辭職出來創業或幹其他行業的。畢竟銀行工資少,幹得活也累,眼看效益不好了,升職空間還不大,誰還願意待著。

所以,走得人多了,自然銀行也要招人來補充缺口,這就是為什麼最近這幾年銀行一直在大肆招人的原因了。

曾今,銀行被看做是金飯碗,因為工作穩定、旱澇保收,多少人擠破頭皮要進去,但現在大家都是急著出來。因為時代在變,沒有人再願意拿死工資。時代決定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隨著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廣的創業計劃,越來越多人選擇下海創業。當然,這也要因人而異。畢竟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很多人還是想端著銀行的這個金飯碗,但時代在變,沒有永遠的金飯碗,如果不跟上時代的步伐,說不定時代也會把你淘汰。


正商參閱


總聽到說關於銀行大規模裁員,其實現實中真的還沒怎麼見過所謂的大規模,伴隨著電子信息科技發展,機器人,ATM機確實降低了銀行的人力需求並且降低了一部分運營成本,但大規模,全域式的裁員其實並沒有發生。

數據顯示,只有6家銀行2016年員工數量比2015年出現下降,這其中首當其衝的是四大行,但另一方面考慮,畢竟四大行本身人就多,單憑基數衡量下降顯示有失公允。歷史原因上來看,銀行在2012年出現了大幅的擴招,當年16家上市銀行新招了13萬多人,這也導致了之後年份的人力需求減少,除此之外,大規模的擴招必然會帶來部分人員的離職,這裡包含有人才自願離職和銀行裁員。自2012年之後,新招人數逐年下降,而且降幅越來越大。

到2016年,16家上市銀行員工淨增加數只有1247人,為納入統計的十年最低水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銀行確實有裁員的趨勢。說實話,朝九晚五並且在體制內都是銀行優勢所在,並且相較其他工作而言,銀行的福利水平和薪資水平也不算差。

但另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更加追求自由且高質量的生活,銀行內部類似櫃員,大堂經理等職位是必經之職,若沒有好的晉升機會可能要好幾年處在櫃員這個尷尬的位置,因此銀行吸引力也在減弱。加上如今行業競爭就是人才競爭,這一輪的裁員與招聘並存代表了人才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當銀行業漸漸達到供求匹配,這種現象自然也就不見了。

最後回到選職問題上,這就依人而定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單從發展前景上,可能銀行吸引力已大不如從前。


盤和林看經濟


本人11年通過校招進入某國有四大行之一,號稱三湘金融領頭羊,現在已經7年,基本上都在最基層的網點打拼,除了個金條線沒呆過,其他崗位都經歷過,經手貸款上億,大大小小場面都見過一些。

我有幾點銀行工作的感受,你也可以體會一下。

1、櫃檯的氣氛太壓抑

我記得2011年報到的時候,人力資源部就把我分到了網點,第二天就開始上櫃臺收錢。一般來說進入銀行都會分配去基層,不會直接留在機關,在基層最缺人的地方就是櫃檯。由於沒有任何關係,我分到的網點屬於支行效益最差的地方。同樣是坐櫃,同樣是工作一天,一年收入就會比別人少很多。

所以我們那個網點櫃檯裡面風氣很不好,怨聲載道。似乎所有的校園招聘員工都會被下派到網點充實櫃檯力量,你去網點辦業務的時候經常聽到這麼多人排隊?為什麼不多開幾個櫃,實際上,我告訴你,那是因為沒有人,櫃檯裡面的人拼命都想離開。

在銀行裡面,最深一點就是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老員工。多數年輕人,初入行說話性格都比較直,無意之中很容易衝撞了老員工,老員工最常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不是研究生嗎?這點事都做不好!”然後還會有老員工在領導面前打小報告,如果你的能力很強,精通櫃員十八般武藝,技能在全省都叫的上號。那也不見得能有提拔,在我行,你做事做的好,就會有更多的事讓你做。

銀行有個不好的傳統,只有稍微複雜的業務都會留給新行員做。如果我休息了就會等我上班再給我做,還美其名曰:“給年輕人鍛鍊的機會”,可是做錯了就要背鍋。而且在銀行做的越多,錯的越多。而且經常會有微信答題,網站答題什麼的的,新行員做完自己的,還要做主管的,副行長,行長的。而且做那麼多,有可能先進也是先給要退休的,輪不到你。

在櫃檯,新行員一般是沒有什麼週末休息的,因為週末銀行要開業,櫃員只有那麼多,一個蘿蔔一個坑,上班的都是新行員,老員工都想休息週末,單凡遇到三天以上國家法定假日,總要上一天班,然後再給你調休,想去哪裡玩,都要跟別人調。放假哪裡都去不了。

所以單凡有能力,有關係的,都會跳出櫃檯。多數都會轉為客戶經理,或者去機關部門,也有一部分離職。如果我第一年還沒轉崗,我可能早就離職了,實在是沒辦法堅持了。

銀行是一個特別看關係的地方

銀行是種特別看中關係的單位,比公務員事業單位之類的還嚴重。因為存款只是客戶的饋贈,或者說是一種利益的交換。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誰都知道利息那麼低,那是一種損失。做客戶經理、副行長的時候,第一要務就是存款,俗話說,一人在銀行,全家來幫忙,到處求存款。

所以有關係的人,往往會受到領導照顧,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交換。銀行這邊善待客戶之兒女,客戶那邊多存幾個億存款,大家其樂融融,心照不宣。如果你沒有關係沒有資源,那就被領導天天罵,任務完不成。

而且現在受網絡支付以及其他電子金融的衝擊,銀行也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優勢。但是領導並不這麼認為,我不知道他們的信心和底氣何來的。他們要求我們加入各種營銷群,每天在群裡@所有人,晚上十點的時候,還有催著營銷各種業績。出去做營銷必須拍照,配合文字宣傳,大概就是哪種高燒39度還在外出營銷,領導過來看一下就是感激涕零哪種。

每天晨會都會給你打雞血,感覺也是學了傳銷組織那一套。經常會請外面的培訓機構給你上課,什麼全員營銷,天天營銷,開口營銷,還有行外吸金等等,但是很多時候銀行也不會反省自己的產品是不是不符合市場的,比方說我行推出一個*支付產品,就是移動支付產品,掃二維碼就能付款的那種。你說讓我們營銷,跟支付寶、微信正面競爭。但是你知道嗎?這個需要商戶先開通商戶功能才行,個人開通**支付,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曾經大力推廣的東西,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產品營銷不了就強制員工自己掏錢買。比方說貴金屬,你知道現在一克黃金也就兩百多塊錢,但是**黃金(合作單位)的一克黃金做的*鈔,賣598。賣不動我們找各種關係,要求信貸客戶買。

所以,在銀行最需要鍛鍊的一種本事就是你把平臺認識的關係轉化為自己的關係,你才有資本。

銀行是一個去能力化的地方。

我領導經常自豪的跟我講,建行是個大平臺,感覺你就進了中央一樣。我承認這一點沒錯。但是我更認同另外一種觀點:大平臺,是去能力化的,它有一套成熟的體制、制度、流程來保證發展穩健。越有能力的人,越有想法,越想創新,變數太多,不確定太多,反而為銀行所不喜。反倒是適應制度,按部就班,越來越如魚得水。所以在大銀行內部,機制僵化、缺乏活力,難以實現個人價值或帶來成就感。

國有大行發展到今天,已經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內部制衡制度。什麼金融創新,那都是媒體上誇誇其詞罷了,你在銀行更多的是遵守制度,如何在制度的框架下完成任務。天馬行空的創新產品、開拓市場,那是電視裡面的劇情。還有在銀行,什麼活都會推給年輕人,什麼鍋都甩給年輕人,好處也會跟年輕人搶,老員工還經常很自豪的說:現在你們上班好多了,以前我們怎麼樣怎麼樣……。你就好比是一個剛入門的媳婦,慢慢的熬成婆吧!

在銀行,領導站住食物鏈的頂端,行長要麼就會有辦公室負責一些文字總結,事物安排,文件彙總等工作,管理部門也會有一人作為綜合崗,負責報賬,OA處理等。只要當了客戶經理,除了項目上要獨當一面,還要學會工作上“照顧”領導,發言稿,年終總結,報賬,OA這種還是最簡單的,複雜的時關鍵時刻要幫領導擋酒,還要在特定場合捧你的領導。而領導的一句話會讓你累得半死不活。你想想,你挑燈夜讀,跨過高考的獨木橋,學富五車,熬過論文的研究生,難道就做這種打雜的事情嗎?

所以我個人觀點是:有能力有想法的就不要進銀行(總行除外),能進也比沒有工作強。不要因為表面的光鮮麻痺自己,凡事要看自己喜歡什麼,關鍵還是要看工作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提升。大學畢業具有可塑性,但是進了銀行,很難再改變了


鄧行長


作為在銀行工作7-8年的人, 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銀行大規模裁員與大規模招聘的現象是不存在的,行外的朋友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是以下的原因:

1、從數量上看目前的銀行從業人員基數非常大,機構非常多。 銀行確實每年有大量的新進人員,特別是國有四大行,在每年的校招中都會招去很多新一屆的畢業生。之所以這樣,是目前銀行機構特別多,從國有大行、到全國股份銀行、再到城市商業銀行和農商行。本身機構多,從業人員基數特別龐大。所以新招人的與目前從業人員的基數一比就顯得不多了。即使招這麼多的人,很多基層網點也是幾年才有新人來報到。

2、至於說到大規模裁員這個其實是不存在的,現在銀行很少會主動裁員。一般是業績較差的從業人員,可能會拿到較低的薪水,在銀行實在是幹不下去了,自己走人。這種情況在銀行的業務團隊是經常發生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目前銀行工作並不是特別好的選擇,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曾經的輝煌已不在了。加之其他金融行業的崛起,對銀行的衝擊非常大。所以很多銀行從業人員主動跳槽去到這些行業,擴大自己的發展空間,改善自己的收入。

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說,目前銀行工作並不是好的選擇。1、銀行受到其他金融機構以及新興的網絡金融機構的衝擊,行業發展的前景一般。2、銀行機構的數量現在也很龐大,競爭過於激烈,很多機構為了搶業務,把收益都降到最低。只賺吆喝不賺錢,所以個人在銀行的收入現在也很低。3、銀行機構一般都較大,自己工作內容會變成流水作業,簡單重複,自己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和提高。4、總有開不完的會和培訓。這些無論安排在工作日還是在週末,都讓人身心俱疲。

以上是個人在銀行工作中的一點點體會。


金白色木棉花


每家銀行根據情況不同會進行裁員或者招聘。目前各個地方銀行不斷增多,造成了彼此之間競爭加劇,有產品的競爭,服務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崗位的競爭;目前銀行電子信息科技化速度加快,智能化辦公是人工辦理業務無法比擬的,有些銀行網點在某些崗位已經試行了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有些銀行業務量減少,利潤下降,實行了局部減員,目前還沒有哪家銀行大規模減員的。


我所在的銀行是一家地方性法人機構,它與大型銀行有所不同,毫不誇張地可以說是逆生長。這幾年員工一直緊缺,每年都在招人,每年都不夠用。發展階段的銀行還處在上升期,各個部門不斷完善,勢必缺人。我行已經成為解決當地就業機會的重要支柱。


我們單位逆生長還體現在經濟效益上。四大銀行在當地利潤負增長,存款負增長,我們速度驚人的在存貸款增幅上、增量上均居第一第二的,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成為其它銀行最可怕對手。效益好了員工收入也會提高,據悉本地四大銀行普通員工月薪大約平均兩千五左右,我們的員工平均月薪已經過萬多年了,在一個八線都不算的小縣城發到這些錢也就不錯了。

每家銀行效益情況不同,薪資水平也不同,總體上是下滑趨勢,但是還是有好的,就看個人造化了,就我個人而言,上學時候就想幹銀行,老天爺圓了我夢想。



用戶81923993653


銀行崗位不行了,近年來,銀行裁員很厲害。

2018年1季度,中外資商業銀行獲批關停的營業網點近180家。工商銀行數據顯示,2017年末機構總數16888家,比上年減少312家。2017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減員分別為8701人、9391人和9861人。

因此銀行不斷有人辭職是常態。主要的原因有。

1,銀行受到互聯網衝擊,很多崗位消失…例如櫃檯崗位,pos機具維護崗位等等。

2,銀行關係營銷逐漸不需要……拉存款主要是價格,人脈資源要求下降了。

3,銀行利差逐漸縮小…盈利能力下降……因此減薪是常態,不少人辭職了。

為什麼還有人不斷花錢費勁,擠入銀行工作呢?

1,銀行需要具有專業能力的新人,適應新的競爭。

2,銀行老人走了,新人來了,有利於少發工資……新人比老人便宜。

3,很多其他社會工作比銀行要差,要麼是不穩定,要麼是賺錢太少,要麼是不體面……因此很多人還是想進銀行的。

總結,銀行的黃金十年過去了,下一個十年甚至是數十年,都是金融民工時代。員工流動性大就很容易理解了。



飛刀47號


過去我們看一家企業頻繁裁員又頻繁招人,會評價這家企業人員流失率高,企業內部管理存在問題,慎重考慮。

但是現在對於銀行不能這樣簡單判定,銀行的大規模裁員已經是行業普遍現象,這是時代變革帶來的必然結果,技術的革新、人工智能的發展導致了用人架構的大變革。

其實,結合自己的生活就容易理解,我們日常生活開支、資金管理幾乎都可以用手機來實現,即使偶爾取錢,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動取款機,去銀行的次數越來越少。

未來無人銀行將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過去基層員工的工作將被機器取代。

事實上,不只是銀行,面對時代的快速變遷,各行各業都在經歷著轉變。

所以不存在絕對好與不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不斷提升自己,緊跟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只有自己存在市場需要的真正價值,才能擁有自己覺得滿意的好工作。


更多詳情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51職前訂閱號】~ (zhiqian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