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7500亿资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这是继今年4月央行首次宣布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后的第二次“对冲”降准,也是2018年以来的第四次降准。

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决定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MLF


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7500亿资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公告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那此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将如何操作?

央行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的主要内容是,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罗云峰说,央行为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而展开的货币政策中性操作,此次操作仍属于“对冲性”降准,与今年前几次定降目的并无明显区别,货币政策基调仍难见宽松。

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强调,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7500亿的资金量虽高于市场预期,但伴随10月中旬MLF和国库现金定存等的到期,市场资金面不会出现大波动,央行此举仍旨在‘缩短放长’,引导银行信贷流向。”一位银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央行历次降准及市场反应

Wind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大中小型存款准备金变动了49次。其中2000年至2011年上半年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小幅降准了数次外,基本以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为主,一直到2011年6月达到最高峰。其中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9.5%,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为21.5%。

随后从2011年12月份逐渐进入降准通道中,最近8年时间里,央行共进行了12次降准,其中2017年9月份宣布,2018年1月份全面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较特殊,凡前一年上述(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若不包括1月份这次有条件的定向降准外,今年央行还进行了3次降准,分别是4月17日宣布,4月25日实施降准1个百分点;6月24日宣布,7月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和这次10月7日宣布,10月15日实施的降准1个百分点。

那么2000年以来,央行历次宣布降准后短期市场表现如何?Wind数据显示,14次宣布降准后,次日和短期5个交易日沪指上涨和下跌都是7次,涨跌各占一半,可见市场较复杂,并非降准单一因素就能刺激其大幅上涨。

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成舆论焦点

“此次降准会不会导致人民币贬值”成为舆论焦点。对此,央行相关负责人也做出了强调,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同时,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优化金融市场流动性,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本次降准以“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为目的,将减轻商业银行负债压力,引导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央行再次采取降准置换MLF,也拉长资金的期限结构,有助于压缩期限利差;持续的降准,最终会有助于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压缩信用利差,改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

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降准是对的,降准可以稳预期,稳经济,特别是稳房价。当然,降准也意味着去杠杆政策其实已经退出,货币政策回归现实,企业的流动性枯竭问题得到缓解。

据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分析:本次降准的金融背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本次央行降准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本次降准之后,预计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7500亿资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国家再次强调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P2P行业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利国利民,功不可没!

此次降准,对P2P行业更是一项重大利好。类似于融资易这样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生的平台,迎来快速发展的政策浪潮。

融资易住房金融服务平台成立4年,在市场需求和政策鼓励下,运用优良的风控系统、优质的客户服务,切实为数千人、企业解决融资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在社会发展运作的岗位上,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