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枪炮技术哪家强?四川成都拱背桥!

在成都东大街以南、红星路四段以东、锦江的北面,有一条非常短的小道,叫拱背桥街。

清末枪炮技术哪家强?四川成都拱背桥!

别看这条街道不咋起眼,这里却发生过四川近代史上的大事。

光绪二年(1876年)(一说是光绪三年),极具维新思想的丁宝桢从山东巡抚升任四川总督。

这个丁宝桢可有几分能耐,也是一个好官。他任职之前,成都城内每个月都有抢劫盗窃的案件发生,而到他上任之后立马肃清整顿,几乎把城内的匪徒诛杀了干净,一度达到“路不拾遗”的社会风气。

当时,四川官场也很腐败,财政赤字巨大。丁宝桢以身作则,清廉自守,并将朝廷发放的俸禄用于救济贫困百姓。由于这位封疆大吏清廉爱民,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病危时竟然债台高筑。最后,是靠身边随从“你一两我一钱”众人筹资才把他最后的丧事办了。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由其亲自主导的,发生在拱背桥街上的大事。

话说当年,丁宝桢刚到任四川不久,在成都东较场军巡阅兵。点兵台上,他放眼望去,一众兵勇竟然清一色的都是大刀长矛,这让这个维新总督惊诧不已。半天他才在人群之中见到少有的破旧洋枪。

丁宝桢发问:我大四川的兵勇,他们的洋枪在哪里搞来的哟,咋个这么撇火!

左右却答:川省洋枪,均购自上海洋行。

丁宝桢沉吟片刻,在心里大概如是的盘算着:从洋人手上买洋枪要不得。价高不说,还多是洋人耍过时的玩意。再者,我们也不懂啥子技术,洋枪若是扯了拐,哪个来修。况且子弹什么的还得再从洋人手里买,万一哪天两边要是打了起来,对方不卖子弹给我们,我们不是只有瓜起了!

左思右想,丁宝桢决定在四川尽快建立自己的枪炮阵地。

你可能不知道,丁宝桢在山东任职的时候,就已在那边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山东机器局。在他的精心筹备下,1877年,丁宝桢带领着山东机器局的旧部,在现在的拱背桥街一带,建立起了四川人的枪炮大本营——四川机器局。

清末枪炮技术哪家强?四川成都拱背桥!

大清四川机器局厂

据载,机器局仿照西式厂房共建了188间。除了造枪必用的模设备等,机器局还成功制造了“水轮机”,利用成都城内的金水河水力发电带动机器,它“灵动活泼,视洋人专借火力尤为事省功倍。”只在冬春水枯时,才用锅炉发电。

传言仅此一项,每天可省煤数百斤,合计每年省煤银四千余两。

但仍在以天国自居的清政府感觉不到四川机器局的经济与实用。

清末枪炮技术哪家强?四川成都拱背桥!

四川机器局大门

清廷中的顽固派,对丁宝桢这员“洋务派”能吏十分嫉恨。算上机器局的建立建设时间,实际运作造枪可能还不到一年时间,光绪五年(1879年),就有人向朝廷揭丁宝桢的短,说他球屁不懂却装行家,亏空国库还中饱私囊,任人唯亲还包庇纵容。更有一种嘲笑的声音说,以数万银两,才造了区区数杆洋枪,还不如直接向洋人购买算了。

不久,朝廷就派御史前来查办。贪污、纵容什么的没抓着,却说“所设机器局费用较巨(六万金),制造未能精良”,并要求“此局停止,以节糜费”。

其他维新官员上疏朝廷打抱不平:“初创之时,开拓地基、修造房屋以及搬运器械,制造器母,种种费用,俱在此六万金之内,非全以六万金造枪炮也。若遽行停止,则前功尽弃。”

然而,还是未能改变机器局停办的命运。《大清财政实录》指出,四川机器局自光绪三年(1877年)十月开办,至光绪五年(1879年)闰三月二十日停止,1年半的时间里,共用经费库平银77353两,制成前后膛枪148杆,未合成洋枪161杆。

好在光绪皇帝还是一个明白人,在他的支持下,四川机器局于1880年5月26日重新恢复生产。1881年,丁宝桢在成都南郊古家坝江畔增设火药厂,人称“白药厂”。

1884年,造成各种枪3050支,枪弹18万余发,铜帽628万枚,铅弹53万发,黑火药3万余公斤。这是丁宝桢督川时期,四川机器局的最高年产量。

丁宝桢很是骄傲:“近来制造枪药,堪与外洋争胜。”

清末枪炮技术哪家强?四川成都拱背桥!

四川机器局主车间

后来,在1909年,四川机器局更名为四川兵工厂,厂址改在了河对岸的三官堂,厂房也由之前的砖木变成了钢结构(老厂最初仍在使用)。抗战后,四川兵工厂成为了中国兵工署第20工厂,生产的麻花手榴弹和步枪、机枪是川军主要武器,为后期打日本鬼子贡献了不小力量。

=========我是分隔线=========

新土著爱上老成都!关于成都街道故事和民间传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压箱干货,不妨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感受现代化大都市背后的人文元素。欢迎大家直接留言提供更多关于成都的故事线索。

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