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調整最新消息:國際油價下跌 創將近兩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週四,國際油價下跌。美國原油價格下跌2.7%,一度重挫3%,收於74.33美元。

據CNBC報道,此前因擔心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油價一度升至四年高點。伊朗是歐佩克第三大原油生產國。

週四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29,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65美元,或1.9%,至每桶84.64美元。該合約週三觸及近四年高點86.74美元。

美國原油期貨週四收低2.08美元,或2.7%,報74.33美元,週三觸及76.90美元,為2014年11月以來最高。

國際油價調整最新消息:國際油價下跌 創將近兩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週三,布倫特原油價格攀升至2012年2月以來技術上最高的超買水平,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則小幅攀升至今年1月以來最高的超買水平。

這兩種合約的相對強弱指數本週均升至70以上,這一技術水平通常被視為表明市場已上漲過頭。

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在短期內有點過度擴張了。除非84.35美元和82.85美元兩個阻力點都被擊破(對於布倫特原油來說),否則市場都是在一個持續上漲的趨勢中所發生的短暫回調。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表示,“我們最近認為,要達到100美元的市場價格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們仍然堅持這一觀點,但有時更有意義的是在漲勢上設定一個時間而不是一個價格限制。”他說:“大約在11月底,我們將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即要看伊朗的第二輪被制裁將損失多少桶供應。到那時,所有看漲的信號都將出現在市場上。”

此外,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比羅爾表示,油價升至逾85美元,以及對全球貿易的擔憂,正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沉重壓力。兩家當地電視臺援引印度交通部長加德卡里的話說,印度正面臨一場“經濟危機”,因為印度需要進口大量的石油。

國際油價調整最新消息:國際油價下跌 創將近兩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在網絡上,有很多網民吐槽稱,當國際油價上漲時,國內成品油價也跟漲。而國際油價下跌時,國內油價要麼調整比較少,要麼乾脆不調整。這就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出現“漲多跌少”的怪事。

對此,專家們給出瞭解釋稱:一方面,國際油價是原油價,而國內油價是成品油價。從國際原油到國內成品油還有很多生產和交易環節,這都可能影響到成品油最後的價格。

另一方面,我國成品油零售價中,稅負佔比偏高。在原油價格的基礎上,還包含了城建稅、燃油消費稅、增值稅等十多種稅。目前稅收在油價中的佔比已經超過40%,而這些稅負都會包含在成品油價格里面,皆要由消費者來買單。

不過,在我們看來,並非是國內成品油價只漲不降,而是這些年來是漲多跌少,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呈現上揚勢頭,發改委也是根據10天國際油價波動來決定成品油價格,相對比過去調價機制反應較遲緩,要好得多了。而今年成品油價格“漲多跌少”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發改委也有難處,在過去油價大漲之時,國際油價一度漲至147美元/桶,當時,發改委要考慮到社會物價上漲的影響,於是強按著石油企業不許漲價。所以當年,國際油價漲過100美元/桶時,國內的三大油企後面沒有跟著大幅漲價,他們做了讓利犧牲。

國際油價調整最新消息:國際油價下跌 創將近兩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而現在國際油價在90美元以下時,發改委也要照顧一下油企的利益,即使非要跟著國際油價一起調整的,就儘量不要降太多。以後若是國際油價再次跨越100美元/桶後,發改委也會讓三桶油少漲價或者不漲價。

再者,今年國內油價不是沒有跌過,而是下跌次數比上漲次數少。因為,今年的國際油價一直存在供應短缺,始終處於下漲途中。所以,今年油價漲多跌少也在情理之中,新的定價機制對國際油價波動反映還是比較及時的。

最後,石化雙雄都一直反映其在煉油環節出現虧損(民間的煉油廠卻還贏利),需要國家財政補貼才能扭虧,在這種情況下,要照顧到國內油企的利益,可能在國際油價調整時,發改委在啟動成品油調價機制時,在下調國內油價時的幅度就會偏小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