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騙保假死,妻子攜一對兒女自殺:殉情還是絕望



丈夫騙保假死,妻子攜一對兒女自殺:殉情還是絕望


丈夫何某購買百萬鉅額保險,製造了開車墜河的假象。

妻子戴某花不堪喪夫之痛,帶著一對兒女投湖自盡。此時,失蹤的丈夫終於忍不住現身⋯⋯

如果這個事情發生在小說裡,你會覺得劇情簡直太狗血了。但它是近日發生在湖南新化的真實事件。

大量的新聞標題都使用了“殉情”、“痴情”這樣的字眼,而這個慘烈的事件背後,真的僅僅剩下愛情可言說了嗎?

1

與愛情相關的標題所開啟的敘事模式,更容易吸引身處都市,渴望奇情的人們的注意力。讓人們在空虛無聊之際,頓覺這人間還有真愛,似乎現實也就不那麼灰暗了。

戴某花在她的遺書中這樣寫道:“人生苦短,但對於我來說卻不苦不短,我是幸福的離開,追隨愛的人而離開,⋯⋯如果還有一輩子,我仍然會選擇嫁給你,不知你是否還願意娶我,現在雖不知你是否還活著,但每天這樣思念你,已讓我沒有活下去的念想”。

文字裡呈現的,的確是一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痴情女子。她的愛,不僅表現在文字中,更表現在她對他絕對的信任中。她拆遷補償近三十萬全部給了丈夫,信用卡上還欠了幾萬塊錢。“坦白講,我非常相信何某,我沒有敗錢,我也相信何某,他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會導致錢損失。”

一個小鎮家庭,怎麼可能花掉那麼多錢?丈夫在現身後錄製的視頻裡,聲淚俱下地講,錢都給孩子治病了。如果真是如此,這麼正當偉大的理由,為何她在遺書裡面沒有寫明?

《重慶晨報》10月15日的新聞中披露,何某曾在50家平臺貸款。他們的孩子的確患病,並且進行過網絡眾籌。但是,據親戚講,他倆從結婚就開始借錢。

“多名熟識戴某花的朋友說,借錢時,多是夫妻倆一起上門。何某不張嘴,都是戴某花開口,打借條簽下的是戴某花的名字。”

(《重慶晨報》10月14日)

不僅如此,倆人還曾於2013年離婚,並於2018年復婚。

丈夫騙保假死,妻子攜一對兒女自殺:殉情還是絕望

(《重慶晨報》10月15日)

這個關於愛情的敘事背後,透露出越來越多的疑點。我所看到的,是一個被感情綁架了的、找不到出路的女人。

2

綜合各種新聞信息,戴某花生於1987年,2歲時母親去世,10歲時父親去世,她是在姑奶奶的撫養下長大的。從未感受過家庭溫暖的她,在遇到丈夫何某後,一定將他看作了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哪怕這個人從來沒有為自己遮風擋雨,反而帶來了所有的風雨。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想見戴某花這些年一直生活得多麼焦慮。對於稍有自尊的人來說,借錢都是一件不那麼光彩的事情。這個男人花了那麼多錢,不可能是正當的消費。而每一次借錢,都帶著老婆,讓老婆開口,讓老婆簽字。她真的像遺書中寫的那樣無怨無悔嗎?

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戴某花的遺書裡,呈現了她死亡的另一個原因,即夫家和周圍人的閒言碎語:“我更沒有勇氣承擔外界的壓力言論而活著”。這裡,有散佈她有精神病謠言的“二哥”,有限制她自由的公公(不籤協議就不能出去打工),有指責她亂花錢的人⋯⋯在相對封閉的小鎮,女性的生活很容易被人說三道四。更何況,這是一個從小沒有父母,因而沒有孃家撐腰的女人。他們的小家庭,承受著來自夫家和周圍人的各種擠壓。

然而,一個女人在夫家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來自她丈夫的態度。這個男人不成器是肯定的,誰家出了這樣一天到晚到處借錢的人都會很煩惱;不僅如此,家裡的事都是戴某花在擋。借錢是她出面,在夫家的面子也是她在替他維護:“為了何某,我信用卡欠了幾萬,而我對你們說,為了何某,我信用卡只用了兩萬多,之所以這樣對你們說,是怕你們傷心,何某的事夠讓你們頭痛了,我不想再加你們的痛。”

她像母雞護著自己的幼雛一樣護著他,他們的角色,似乎完全顛倒過來了。

而她之所以堅持著,是因為她還有對愛情的幻想,或者說,對這個男人的幻想。以為終有一天,他們不用再借錢,他們的生活,會迴歸正軌。


丈夫騙保假死,妻子攜一對兒女自殺:殉情還是絕望


3

何某失蹤後,戴某花收到來自貴州的100萬保單,她懷疑丈夫是否死亡。

丈夫騙保假死,妻子攜一對兒女自殺:殉情還是絕望

(《重慶晨報》10月15日)

一般在人失蹤、屍體沒有找到的情況下,親人都不會相信他已經死亡,都會拼盡一切繼續尋找。戴某花卻做出瞭如此極端的選擇:帶著四歲的兒子、三歲的女兒投湖自盡。

網貸的壓力、夫家的催逼,這是眾所周知的戴某花死亡的原因。

對丈夫的絕望,則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回到前面的疑問:他們為什麼離婚?又為什麼會復婚?如果離婚是為了躲避債務危機,這一年似乎他們的危機更重了。

一個離婚女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小鎮生活,是非常不易的。除了經濟上的原因,更有社會輿論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維持一種名義上的婚姻也很重要,至少看起來不那麼讓人奇怪。何況,她對他還殘留著那麼一絲幻想。

他的失蹤揭開了十多年婚姻最後的真相:這是一個無用的、不負責任的男人。而她,則是那個不斷被剝奪的人。但她仍然不能去否定那個男人,否定他們的愛情,因為這個否定,就意味著她否定自己前面的三十年。

這才是她遺書中,將所有責任給了她的夫家,給了流言的原因。

在一場錯誤的婚姻中無法及時止損,還不斷通過愛情麻痺自己,或許,這才是導致戴某花最後悲劇的真正原因

這不僅僅是小鎮女性的處境,也是婚姻中很多女性的困境。

然而,面對三條生命的逝去,任何的猜測或分析都是多麼的無力。戴某花在遺書的最後寫道:“也懇請大家不要謠言生事,很多時候有很多事情是永遠沒有答案和結果的!就讓這一切默默的沒有爭吵結束!願這個社會大家多一份饒恕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善心,少一份邪惡!”

的確,很多事情是永遠沒有答案和結果的。惟願逝者安息,願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