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庸-現實版的六脈神劍-段譽

原來是寫汽車文字我,但是作為金庸小說迷,我必須寫這篇文字,祭奠您-尊敬的先生!


我看金庸-現實版的六脈神劍-段譽

金庸,真名查良鏞,1924-2018年,94歲,世界著名的武俠小說泰斗。著有《天龍八部》等作品

2018年10月30日,昨天,金庸逝世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我是看著他的武俠小說長大的,可以說他的文學著作對我影響非常大。雖然明知高齡易逝,但依然心胸疼痛。

金庸名著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14本書最為為人所知。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全部說出這些書的全名。作為金庸的武俠迷,我們親切的稱之為“查大俠”。因為他創作出的豪情萬丈的大俠形象深入人心,對我們的為人處世也有較大的營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有紛爭的地方就有大俠。

但是,金庸其人卻並無大俠那種豪情萬丈的氣概。記得有一次記者問他自己像小說裡面的哪個任務的時候,他回答道:如果讓我在我的小說中選擇一個角色做,我願做天龍八部的段譽,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

我看金庸-現實版的六脈神劍-段譽

陳浩民飾演的段譽

段譽其人:有絕頂武功,朱哈神功基本沒用,就喜歡用凌波微步來逃跑和對敵,用六脈神劍來飲酒作弊。出生高貴皇族,但善良固執、博學多才、風流倜儻。這些跟金庸先生確實非常相似。

我看金庸-現實版的六脈神劍-段譽

金庸與演員的合影

金庸原本出生在浙江海寧,一個以皮革出名的江南小城。祖上是名門望族,不但善於經商,而且出了很多學識淵博的名人。

金庸祖先查瑜為徽州婺源(現屬江西省)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因避戰亂遷居浙江海寧袁花赫山房。明清以來是“文宦之家”。

明代查約、查秉彝、查繼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人學者,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鑑、查良錚(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穆旦)等均為其族人。

查家為當地名門望族,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之譽。

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時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

金庸祖父查滄珊在江蘇丹陽任知縣時,因為“丹陽教案”鎮壓不力被革職,鄧之誠的《中華二千年史》曾引用了光緒《東華錄》有關這一事件的記載,對此金庸引以為榮。

他在小說《連城訣》的後記說:我祖父查滄珊公反對外國帝國主義者的無理壓迫,不肯為了自己的官位利祿而殺害百姓,他偉大的人格令我們故鄉、整個家族都引以為榮。

金庸出生時,查家有3600畝田地,租戶有上百戶,因此金庸的父親查樞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地主。據說查樞卿受過西洋教

育,屬於那種過渡時代的中西混雜的人物。

金庸生母名叫徐祿,19歲與金庸的父親查樞卿結為夫婦,先後生下五子和二女,金庸是老二。

1937年,日寇侵入,全家逃難,徐祿得急症病亡。當時,13歲的金庸尚在嘉興讀書。

關於這一點,在所有介紹金庸的書籍和文章中都絕少提到。這是因為,在20世紀50年代初,金庸的父親、大地主查樞卿被地方人民政府判處死刑——槍決了。

後來,海寧縣委、縣政府與嘉興市委統戰部、市僑辦聯合組織調查組,對查樞卿案件進行了複查,遂由海寧縣人民法院撤銷原判,給予平反昭雪。

金庸得知後,專門馳信海寧縣委領導:“大時代中變亂激烈,情況複雜,多承各位善意,審查30餘年舊案,判決家父無罪,存歿俱感,謹此奉書,著重致謝。”

我看金庸-現實版的六脈神劍-段譽

金庸小說人物


金庸從小酷愛讀書,據說有這樣一個小插曲。有一次他父親帶他出去放風箏,結果一轉頭,發現金庸不在了,父親以為被人拐走了,發動全村人找,結果回家才發現他躲在書房看書。

愛看書,也導致金庸思維活躍,誕生了他第一本書《給初中投考者》。沒錯,金庸的處女作不是武俠小說,而是這本中考的參考書。祖上的影響使得金庸也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商人。

雖然成績好,但是金庸卻不是個乖乖孩子,他的學生時代被開除過兩次,一次是在浙江聯合高中因寫詩諷刺訓導主任被開除,一次是在重慶讀外交系的大學期間,再次因為直言敢說被開除。你看,金庸大學都沒畢業。

我看金庸-現實版的六脈神劍-段譽

金庸小說人物

金庸的事業起點是在1946年秋天,成功進入上海《大公報》,1948年,被派往香港。那個年代的香港還是黑道橫行的年代,但是經濟已經飛速發展,給了金庸大展拳腳的機會。

這個時候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陳文統。但是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喜歡武俠小說的肯定也記得這個筆名-梁羽生。《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都是他的作品,經典流傳。

那時候梁羽生正在《新晚報》連載《龍虎鬥京華》,寫完後,突然遇到瓶頸,不知道寫什麼了,於是就找到金庸,讓他接過了連載的任務。於是金庸的武俠處女作《書劍恩仇記》問世,一時間《新晚報》脫銷,金庸名聲大噪。

我看金庸-現實版的六脈神劍-段譽

金庸

後來,因為看不慣香港的社會風氣,金庸找到昔日同學沈寶新,共同創辦了《明報》

由此開始,金庸開啟了他匡扶正義,俠義救天下的道路。

金庸的小說不僅僅是武俠小說,他是在通過小說持續發聲,向社會發聲,號召大家一起匡扶正義,為家為國,很多小說都是反映當時香港的政治及社會現實問題。

最佩服的是他以81歲高齡申請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金庸先生仙逝,吾輩哀傷,承其志氣,行俠仗義,仗劍天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