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誤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被世人誤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即明武宗(1505年—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在位期間年號正德。

朱厚照從小機智聰穎,喜歡騎射。 即位後史書上出現兩極評價,一方說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立下了一戰功。在應州一戰中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所以說他又是一個好的將領。

另一方面說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武宗雖嬉遊玩樂,卻也有抵禦邊寇之功,大事上從不怠慢。

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歷史學家對此頗有分歧,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武宗只不過只是喜歡玩樂,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人。從其所指揮的應州大捷來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實學的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於豹房,享年三十一歲,在位十六年,廟號武宗,諡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於康陵。

被世人誤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根據清人編纂的《明史》來看明武宗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人們認為他荒淫暴戾,一生所建實無,所毀多有,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所行之事多荒誕不經,為世人所詬病。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而,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一些學者,對這個結論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明武宗天資聰穎,只要是和做皇帝無關的事兒,從鬥雞走狗、騎馬射獵到吹拉彈唱,甚至於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學就會。

明武宗朱厚照在後世人眼中之所以是十足的壞人一個,只是因為繼位為帝的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以藩王入大統的堂弟明世宗。世宗對武宗既沒好感,也沒直接的血統關係,在此前提下,後朝貶抑前朝以凸顯繼位天子之聖明,實是理之當然。因此,明世宗在《明實錄》的編撰中令史臣多錄其惡,絲毫不“為尊者諱”,甚或添油加醋,無中生有,把“八虎”及江彬等魚肉鄉里之行徑,一古腦都寫在武宗賬上,使得武宗皇帝之荒唐天下人皆知。即使是史書所錄,也常常矛盾百出,互相牴牾,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武宗,尚需後世讀者、史家仔細辨別。例如,《武宗實錄》正德十四年載,刑部主事汪金上疏諫武宗飲酒過量,疏後附有史臣的一段話:“上嗜飲,常以杯杓自隨,左右欲乘其昏醉以市權亂政,又常預備瓶罌,當其既醉而醒,又每以進。或未溫,也輒冷飲之,終日酣酗,其顛倒迷亂,實以此故。”從這記錄來看明武宗簡直是個酒徒、醉漢。

被世人誤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同是《明實錄》,講到不久後武宗巡視西北邊,沿途行軍時的情景說:“自宣府抵西陲,往返數千裡,上乘馬,腰弓矢,衝風雪,備歷險厄,有司具輦以隨,也不御。閹寺從者多病憊弗支,而上不以為勞也。”

既然是終日受到群小擺佈、只知沉湎於酒的愚人,怎麼又成了一個孔武有力、衝鋒陷陣的英雄皇帝,自相矛盾。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這些都是正德年間大事。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特別是正德十二年,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蒙古軍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這與英宗率五十萬大軍而被俘,不可同日而語。此後蒙古軍長時間內不敢犯邊,便是這次戰鬥成果的直接證明。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自部署,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也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後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卻很難看到一個完整的武宗。其實,明代自英宗以來,國勢漸弱,如果武宗能夠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為中興之主,功垂史冊;但他恣意妄為的行徑卻為後人所訾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