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國資「家底」促國企改革

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專項報告》。這是依照去年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家底”。在國企改革逐漸進入深水區之際,向公眾“曬賬”不僅能使全國人民行使監督權,更有利於為國企分類改革找準方向。

亮“家底”有利於實行監督和推動國企改革

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看來,此次綜合報告全口徑、全覆蓋地摸清了國有資產“家底”。報告了不同類別國有資產的基本情況、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主要管理工作和改革進展等。

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83.5萬億元,負債總額118.5萬億元,國有資本及權益總額50.3萬億元。全國國有企業境外總資產16.7萬億元。

除了總體情況,報告還針對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以及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基本情況,做出公佈。

“這次亮‘家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把金融、行政事業和國有自然資源等類別的國有資產,進行了分類彙報,其中,金融資產還做了專項彙報。”國資委監事會巡視員李保民指出,當前,我國國企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進行精細化分類改革,“分類報告是為國企分類改革做好基礎工作。”

“過去公眾並不瞭解國有資產的總體情況,”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戚聿東指出,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部門雖定期發佈國有資產的相關信息,但按各自口徑發佈,實質上是各個部門所屬國有資產的狀況,缺乏全國總量總體的信息。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認為,國有資產屬於全民所有,報告的公佈體現了公眾對國有資產經營情況有了知情權,進而有了相對應的監督權。“這更有利於推動國企改革,通過了解國有資產的情況,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國企改革的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財政部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情況,並形成了專項報告。

據財政部彙總統計,截至2017年末,國有獨資、控股、參股的金融企業和機構資產總額241萬億元,負債217.3萬億元,形成金融企業國有淨資產16.2萬億元。

其中,2017年,中央國有金融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8萬億元,淨利潤1.4萬億元,平均分紅比例28.9%,比2013年提高了2.8個百分點。扣除客觀因素,中央國有金融企業平均保值增值率為110.8%。

“金融企業資產負債率在90%左右,這是行業特徵導致的,任何國家的金融企業普遍都是高負債(即高存款的結果),而且只有高負債,才能高比例貸款,在存貸利差條件下才有更好贏利。”戚聿東指出,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看,這兩個指標不僅符合監管要求,而且還穩中有升。

在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看來,我國金融系統目前不是金融資產負債率高的問題,而是金融資本和實體結合率低的問題。“金融資本目前更多流向收益相對高的虛擬經濟體中,這就使實體經濟獲取資金的成本增加,亟需政策引導金融資本脫虛就實,促使金融系統全面服務實體、防控風險、深化改革。”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和全國人大財經委曾組成調研組,走訪部分駐京中央金融企業,赴上海、江蘇、寧夏、深圳等省、市、自治區開展實地調研,發現目前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還面臨和存在著佈局不優、職責分散、權責不明、機制不科學、經營收益預算管理不規範和法制建設滯後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推進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國企改革要尋找關鍵突破口

自2015年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後,國企改革“1+N”文件陸續出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大幕拉開。在一些專家看來,三年多來,國資國企改革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提升。

“這兩年國企改革主要著眼於國企合併重組、混改試點、國有資本授權管理試點、以管資本為主等”,戚聿東指出,最新的數據顯示重組後央企數量已減少至96家,而央企管理層級也得到初步壓縮,混改試點企業在不斷擴大,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

在李錦看來,國企在供給側改革上有了比較大的成效,尤其是國企在“三去一降一補”的任務中,去產能的成效在這幾年比較明顯。數據顯示,2016~2017年,央企共退出鋼鐵產能1600萬噸、煤炭產能6200萬噸,今年上半年退出煤炭產能340萬噸。“這意味著供給側改革的紅利已經形成”。

但專家們也指出,進入深水區的國企改革,有些改革並沒有達到預期。“混合所有制的推進還比較緩慢”,李錦指出,從2013年開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種“改改停停、起起落落”的狀態,混改的主體也以子公司居多。

而企業職工、管理人員的“內生動力”還沒有被完全調動起來。在國有企業職工持股的問題上,需要有更明確的政策引導。李錦認為,讓職工去淘真金白金入股很難,但可以選擇把職工的勞動,如技術專利等轉換成股權。

此外,在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上,專家認為,按照從“管資產”轉向“管資本”為主的思路,要加快建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速度。

不久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提出要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思路,紮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大膽務實向前走。

李錦認為,這句話明確了國企改革要尋找關鍵的突破口,“從一個方面做起,獲得突破,從而帶動全局,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在他看來,現在應該從混合所有制和授權經營體制兩方面改革上抓緊推進。

“只有改革才能真正激發國有企業的活力。”上海天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國企改革研究者祝波善認為,國企沒有活力就沒有創新,就很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創新”,李錦認為,國企的活力不足和當前國企的考核體系相關。一些企業為了獲取利潤,沒有把資金投入到科技創新上去,而科技投入與考核機制的調整恰恰會對激發企業活力、提高創新力起到關鍵作用。

在戚聿東看來,高質量發展也意味著要做優做好國有企業的自主品牌,提高國企的競爭力。“這也是建設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很關鍵的一環。”

“家底”要曬得更細一些

許多專家認為,目前“亮相”的國資家底雖然在總體數據上有體現,但還不夠詳盡,內容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

高明華指出,這次並沒有披露不同行業詳細的經營情況。“國有資產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得的收益,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公眾應該知道國有資產損失或收益的來源,以便於公眾進行監督。“尤其是國有資產發生損失時。”

在一些專家看來,國企改革要進行分類改革,但不同類別的行業資產狀況如何,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基礎。

“現在的問題是還沒有辦法從這個報告裡,看到不同行業的經營情況以及資產負債率。”高明華指出,比如公益類的國有企業,負債率一般會比競爭性行業高,但如果競爭性行業資產負債率在70%~80%,那就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現在從總體的數據還看不出問題,判斷不出風險,只有給出結構性數據才能對國有資產做出準確判斷。”

“負債率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據,要分解到每個行業,就可以具體來看各行業怎麼個狀態。”高明華指出,改革要立足於行業的性質,還要看財務有沒有風險。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案,“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放在公益性領域,儘管會降低資產負債率,但有可能侵害公眾利益,”他認為,應該瞭解各行業的具體數據,防止國企改革在不同領域出現一刀切的現象。

祝波善認為,現在報告的國有資產的總量很大,但這只是某一個時間節點上的數字,“類似企業的年度財務數據。”缺乏了縱向的可比數據,如果今後能給出逐年的變動數據,能更直觀地讓大家明瞭國有資產的運營情況。

“報告的層級還不夠”,有專家建議,國務院應該每年定期在全國兩會上,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相關彙報。“定期公佈國資家底,這是加強國有資本監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張春曉指出,在評價體系上,要著力構建全面反映國有資產運營情況的結構性指標和國有資產經濟社會效益的評價性指標,使國有資產發展的目標性和方向性更加清晰。

李錦認為,報告制度的建立只是一個起點。牽涉國家所有制完善與國有資產的管理,更深層次的改革要跟上來。為了貫徹落實好改革舉措,全國人大常委會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監督重點,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增強監督實效,讓監督長出“牙齒”。

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國務院要將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分解細化到相關部門研究處理和整改,並在6個月內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研究處理情況以及存在問題整改和問責情況。 記者 寧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