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优秀的的人都没有休息,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今天就把解决

其实呢,政治不像地理、历史那样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多以常识的面目出现,而是以一种思维习惯存在,也可以说一种能力存在,前提是你养成了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好吧,小编编不下去了……有点理想化……可是如果你真的具备了用理论去分析现实事件的能力哪怕是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的确会是一种很棒的能力。

写的都是我自己在高中三年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比较适用于基础较为扎实,成绩中上等,想有进一步提高的同学。

很多同学认为高中政治没有初中政治好学,这是为什么?怎样学好高中政治?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因此相对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如果你肯下功夫,并方法得当的话,逐渐也会觉得一样好学。

我认为,首先是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要死掉;“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老师教学的范围,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

关于课本

首先我想说的是勾画书本,凡是勾了的就背,没勾的就不背,就这样把范围缩小,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自己是买了好多颜色的荧光笔和签字笔,按照重要程度,分层次分点的整理一系列的知识点。

其次,要提高阅读速度。也许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你今天一行,明天二行……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时间很紧迫。

第三,我的建议是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且要留有余地,供今后补充,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最后,课后及时复习。哪怕是简单过一遍书和笔记。因为这样可以提高你学习的效率。反复的巩固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有关论述题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都知道,政治开放性试题可以说是最容易得分又最容易失分的部分,这里笼统的说,我们在面对这种试题时,如果从一个问题出发,可以组织答案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果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可以是从经济学上看、从哲学上看、从政治学上看;如果从材料涉及的角度出发,可以是政府和国家、企业和农村、消费者或劳动者个人,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组织答案的思路,包括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正面与反面等等。

其实,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审清题目,包括审清材料和审清问题设问的角度,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在认真仔细全面的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运用表格、图形(包括漫画)表述的题型,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下面所给的注解,都包含有效信息;

其次,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对有些类型题来说,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

再次,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重热点问题,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三是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要具体化,第四要灵活有创新,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调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整理错题集

这是一个提高成绩的好方法,我要重点推荐。高三题海浩瀚,要把所有做过的题目再重新看一遍,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高三的老师总是跟我们说:平时的错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对!那么如何实现“错”向“对”的转化呢?那就是建立错题集!我整理错题的目的在于,考前复习时,看看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针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分析,弄清原因,在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很多同学觉得整理错题很浪费时间,其实这是在整理自己的一类缺点,很有必要!有个妙招:不必照搬原题原答案,可以剪贴,或收集讲台上每次发剩的试卷进行剪贴。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写下做错的原因,加上一些分析的话,把自己想通的知识点或者听老师讲解后的得到收获感悟简单写在错题的下方。这方面希望大家下足功夫。因为弄明白一道题做错的原因比做对十道题更有价值!另外,大家要有意识将错题进行分类。最后是定期翻阅,因为打破惯性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对于政治主观题的解答,最重要的还是是熟悉课本!把课本吃透!即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是必须和必要的。然后,就要通过做练习,即把所背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巩固所背内容。

建立知识体系

还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就是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

因为自己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所以讲自己总结的如下几点分享给同学们: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我在每学完一个单元后都会自己把本单元的知识架构画出来梳理一遍。要从从单元主题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联系较为准确地挖掘出来。长期做下来,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一定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时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

(3)借助辅导书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最后我简明的总结了几点答题的技巧:

①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

②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

③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分析是考什么知识点;

④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

⑤分段化,每个知识点分成一个段落。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先摆出来,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点到为止,字数不要太多。

⑥序号化,最好在每一个知识点前标一个序号,方便判卷老师寻找,会大大提高印象分。

⑦规范化,字迹工整是提分的一个亮点!另外,有把握的知识点要写在前面,拿不准的知识点稍微往后放。尽可能的考虑全面。

政治是一科纯文的学科,想得高分还是要打好基础,回归课本,这也是高考卷的一个大方向,再加上些答题技巧和练习,相信同学们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比你优秀的的人都没有休息,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今天就把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