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会治理“一网揽尽” 拧成社区资源一股绳

走进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正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进门便看见几台挂墙上的液晶电视,上面分成九宫格显示着正街社区的监控画面。从监控中看去,辖区内的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杜绝,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市场管理井井有条,“城市牛皮癣”几近绝迹,街道更加干净整洁……

重庆:社会治理“一网揽尽” 拧成社区资源一股绳

这些变化,得益于铜梁区不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铜梁区紧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红线,将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作为重点改革任务,着力打通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关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有序引导各方参与,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构建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基层治理新格局。

“多网合一”

建立社会治理一张网

巴川街道正街社区地处铜梁老城区,常住居民2867户共9366人,其中流动人口1123人。物业管理、就业矛盾、拆迁遗留问题等相互叠加,社会管理任务很重。

巴川街道正街社区“四点半课堂”让孩子有了快乐的“家”,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原来条块分治的行政体制,已明显不适应基层社会管理的需要。为了打破条块分割,正街社区根据社区空间形态与社会治理需求,以社区中心便道为划分点,以辖区同一街路为集中点,将社区划分为民主路、马家湾、和平路、小北街、双龙五个网格片区。大到千余人的学校和小区,小到夫妻店、门面房,全部纳入这张“大网”。 由社区干部、支部书记、党员志愿者、居民小组长担任网格工作人员,分工负责网格内的党建、综治、安全、司法、信访等各项工作,从而形成“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体系和“社区居委会-网格-楼院长”的管理体系。

正街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只是我区开展基层社会创新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悉,铜梁区以综治大网格为基础,将综治、民政、市政、安全、党建等合并成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在巴川、东城、南城、蒲吕、旧县5个街道27个社区158个网格建立党支部96个,推行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长“一肩挑”,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网格全覆盖。依托综治小网格,成立楼栋党小组,把居住在楼组内的党员组织起来,以党小组为单元,搭建党员教育管理、联系群众、服务居民的平台。党小组长、网格员协助网格党支部完成各项工作。同时,将民政、计生、市政、安全生产等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值班电话,在各个网格进行公示。并对基层反映的事项,及时答复;对需要现场处置的事项,第一时间处理,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内办,提升网格管理新水平。

整合资源 拧成社会治理一股绳

“以前社区管理都是自己做,时间短、不好做,现在大家都参与进来了,管理更顺畅了。”这是社区党委与驻社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工作后的普遍反映。

在城市党建的统领下,社区与驻区单位打破了传统体制上的行政隶属壁垒,拆除了横亘在机关单位与基层社区之间的无形之墙。目前,城区27个社区党委与238个驻社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社区共治、事务共商”的良好局面。

比如,推行的“社区协商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作为社区协商日,社区党委牵头召开居民议事会,与社区群众协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大事项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我们通过引领居民自治协商,自筹资金修缮楼道、更换消防设施、解决停车争议等,有效破解老旧小区‘老大难’问题。现在社区群众都说,以前大家意见难统一,问题老是解决不了,现在有了自治协商,没几天就搞定了。”巴川街道体育街社区党委书记叶作敏说。

针对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突出的世纪阳光等小区,东城街道党工委指导成立小区网格党支部工作服务站,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走访,调解矛盾纠纷。今年4月,街道组织服务站工作人员,对世纪阳光小区消防通道进行了集中整治,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业主们拍手称快。

少云志愿者是我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之一。庞大的少云志愿者队伍,协同社区网格员积极开展巡逻、隐患排查、安全稳定线索收集等群防群治工作。

“在日常治安巡逻中,我们分组到辖区楼院、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巡视巡查。”少云志愿者石秋说,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她除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外,还要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防火、防盗、防诈骗等知识,入户走访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帮扶困难群众。

目前,随着党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局面的形成,改变了过去街道社区“大包大揽”的现象,部门不再“强势”、镇街不再“弱势”、社区不再“无势”,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商量办,形成了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 ” 倾力打造智慧党建

铜梁区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新技术为抓手,以创新地方基层治理为主线,不断推动“互联网 ”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深度融合,通过整合视频监控、综治巡逻、群防群治,结合传统走访与现代技术,探索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加快了问题矛盾发现、反馈和解决。

今年1月,一则反映东城街道金龙社区某工地夜间施工扰民问题的短信,经楼栋小组长在微信群转发后,数秒内得到街道3位班子成员的响应,施工单位在10分钟内停止了施工作业,让周围600余户居民得到了安宁。事后附近居民讨论起这事,纷纷表示“以前出了问题,找人不方便,找谁也不清楚,现在好了,手机轻轻一点,十分钟不到问题就解决了。”

那么,市民到底是用什么平台发布的信息,这么迅速?原来,以街道为单位,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网格的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楼栋党小组长全部加入微信群,发现问题即时上传,实现问题信息“一键呼叫”“一键唤醒”。

自实施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来,铜梁区通过强化各级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各方力量紧紧围绕党组织这个“轴心”,不断整合力量、建立机制、夯实基础,走活了社会治理这盘大棋。基层党组织活力倍增,基层负担有效缓解,随着群团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体育等多种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聚集,260余个安全隐患、环境卫生、配套设施等“没人管”的问题得到解决,城区“颜值”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记者 闻琼 冉若含 稿件来源:重庆晨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