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社會治理「一網攬盡」 擰成社區資源一股繩

走進重慶市銅梁區巴川街道正街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進門便看見幾臺掛牆上的液晶電視,上面分成九宮格顯示著正街社區的監控畫面。從監控中看去,轄區內的佔道經營現象基本杜絕,車輛停放規範有序,市場管理井井有條,“城市牛皮癬”幾近絕跡,街道更加乾淨整潔……

重慶:社會治理“一網攬盡” 擰成社區資源一股繩

這些變化,得益於銅梁區不斷推進城市基層黨建與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機融合。

近年來,銅梁區緊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主線紅線,將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作為重點改革任務,著力打通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關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有序引導各方參與,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構建起“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基層治理新格局。

“多網合一”

建立社會治理一張網

巴川街道正街社區地處銅梁老城區,常住居民2867戶共9366人,其中流動人口1123人。物業管理、就業矛盾、拆遷遺留問題等相互疊加,社會管理任務很重。

巴川街道正街社區“四點半課堂”讓孩子有了快樂的“家”,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原來條塊分治的行政體制,已明顯不適應基層社會管理的需要。為了打破條塊分割,正街社區根據社區空間形態與社會治理需求,以社區中心便道為劃分點,以轄區同一街路為集中點,將社區劃分為民主路、馬家灣、和平路、小北街、雙龍五個網格片區。大到千餘人的學校和小區,小到夫妻店、門面房,全部納入這張“大網”。 由社區幹部、支部書記、黨員志願者、居民小組長擔任網格工作人員,分工負責網格內的黨建、綜治、安全、司法、信訪等各項工作,從而形成“社區黨委-黨支部-黨員志願者隊伍”的組織體系和“社區居委會-網格-樓院長”的管理體系。

正街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只是我區開展基層社會創新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據悉,銅梁區以綜治大網格為基礎,將綜治、民政、市政、安全、黨建等合併成社會治理綜合網格,在巴川、東城、南城、蒲呂、舊縣5個街道27個社區158個網格建立黨支部96個,推行網格黨支部書記、網格長“一肩挑”,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網格全覆蓋。依託綜治小網格,成立樓棟黨小組,把居住在樓組內的黨員組織起來,以黨小組為單元,搭建黨員教育管理、聯繫群眾、服務居民的平臺。黨小組長、網格員協助網格黨支部完成各項工作。同時,將民政、計生、市政、安全生產等職能部門的職能職責和值班電話,在各個網格進行公示。並對基層反映的事項,及時答覆;對需要現場處置的事項,第一時間處理,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網”內辦,提升網格管理新水平。

整合資源 擰成社會治理一股繩

“以前社區管理都是自己做,時間短、不好做,現在大家都參與進來了,管理更順暢了。”這是社區黨委與駐社區單位開展共駐共建工作後的普遍反映。

在城市黨建的統領下,社區與駐區單位打破了傳統體制上的行政隸屬壁壘,拆除了橫亙在機關單位與基層社區之間的無形之牆。目前,城區27個社區黨委與238個駐社區單位簽訂了“共駐共建”協議,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黨員共管、社區共治、事務共商”的良好局面。

比如,推行的“社區協商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作為社區協商日,社區黨委牽頭召開居民議事會,與社區群眾協商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大事項和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我們通過引領居民自治協商,自籌資金修繕樓道、更換消防設施、解決停車爭議等,有效破解老舊小區‘老大難’問題。現在社區群眾都說,以前大家意見難統一,問題老是解決不了,現在有了自治協商,沒幾天就搞定了。”巴川街道體育街社區黨委書記葉作敏說。

針對物業管理矛盾糾紛突出的世紀陽光等小區,東城街道黨工委指導成立小區網格黨支部工作服務站,變被動接訪為主動走訪,調解矛盾糾紛。今年4月,街道組織服務站工作人員,對世紀陽光小區消防通道進行了集中整治,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業主們拍手稱快。

少雲志願者是我區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力軍之一。龐大的少雲志願者隊伍,協同社區網格員積極開展巡邏、隱患排查、安全穩定線索收集等群防群治工作。

“在日常治安巡邏中,我們分組到轄區樓院、背街小巷、公共場所巡視巡查。”少雲志願者石秋說,在社區志願服務活動中,她除了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和事故苗頭外,還要向基層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防火、防盜、防詐騙等知識,入戶走訪收集社情民意,調處矛盾糾紛,幫扶困難群眾。

目前,隨著黨建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局面的形成,改變了過去街道社區“大包大攬”的現象,部門不再“強勢”、鎮街不再“弱勢”、社區不再“無勢”,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商量辦,形成了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圍。

“互聯網 ” 傾力打造智慧黨建

銅梁區以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新技術為抓手,以創新地方基層治理為主線,不斷推動“互聯網 ”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高度深度融合,通過整合視頻監控、綜治巡邏、群防群治,結合傳統走訪與現代技術,探索建立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化平臺,加快了問題矛盾發現、反饋和解決。

今年1月,一則反映東城街道金龍社區某工地夜間施工擾民問題的短信,經樓棟小組長在微信群轉發後,數秒內得到街道3位班子成員的響應,施工單位在10分鐘內停止了施工作業,讓周圍600餘戶居民得到了安寧。事後附近居民討論起這事,紛紛表示“以前出了問題,找人不方便,找誰也不清楚,現在好了,手機輕輕一點,十分鐘不到問題就解決了。”

那麼,市民到底是用什麼平臺發佈的信息,這麼迅速?原來,以街道為單位,街道領導班子成員、聯繫網格的街道機關幹部、社區黨委書記、網格黨支部書記、樓棟黨小組長全部加入微信群,發現問題即時上傳,實現問題信息“一鍵呼叫”“一鍵喚醒”。

自實施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以來,銅梁區通過強化各級黨組織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各方力量緊緊圍繞黨組織這個“軸心”,不斷整合力量、建立機制、夯實基礎,走活了社會治理這盤大棋。基層黨組織活力倍增,基層負擔有效緩解,隨著群團組織等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保障、文化、衛生、體育等多種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聚集,260餘個安全隱患、環境衛生、配套設施等“沒人管”的問題得到解決,城區“顏值”明顯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記者 聞瓊 冉若含 稿件來源:重慶晨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