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商贸企业转型,如何落地中东国际市场

人物访谈|商贸企业转型,如何落地中东国际市场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发展陷入竞争加剧、产能过剩、转型艰难的尴尬局面。而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加入这一大趋势中,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国外广阔的市场无疑对企业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去哪里、怎么走、风险如何成为不少企业极具担忧的问题。

2018年9月13日,中国总裁网《CEO Talk》栏目组走进惠商国际(全称:北京惠商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以近距离老友交谈方式,通过面对面访谈创始人徐生惠以及特邀嘉宾刘晓霞,用十年海外实战经验解读“一带一路”政策下的海外市场机遇,解决企业“走出去”的难题,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人物访谈|商贸企业转型,如何落地中东国际市场

C君注:徐生惠老师作为资深的国际贸易专家,是惠商国际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科班出身的她,拥有十年的海外商务/项目落地服务经验,曾先后主导伊朗北阿项目、阿布扎比弱电项目、伊拉克哈法亚项目、哈萨克炼厂项目、阿联酋BAB项目、科威特WARA项目等,拥有着丰富的海外落地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体系”。

由徐生惠老师创立的惠商国际,是一家专业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务签证、国际运输和商务考察等一站式企业投资与发展海外商务服务的老牌资质服务公司,提供海外十项服务,包含签证、商务考察、翻译、国际运输、租赁、公司注册代理、劳务雇佣、商务咨询、资金金融、物资采购。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驱动着她完成这样一份事业?她说,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出海外,让企业能够在惠商国际的平台下真正在海外落地、开花结果。

人物访谈|商贸企业转型,如何落地中东国际市场

01

“一带一路”下推动企业走出海外

海外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目前有65个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够解决目前企业投资过剩,产品销路的问题。徐生惠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着许多优质的项目,但是中国企业家不了解,如塔吉克斯坦的矿产项目,哈萨克的畜牧业,阿联酋的百亿商场规划项目,包括教育、能源、纺织等行业。惠商国际通过在当地国家搭建一个本地化的资源对接平台,提供“海外商务一站式服务”,把很多海外优质的项目展现给中国企业家,同时让中国企业真正能够在海外市场落地。

02

差异化的海外市场生存法则

海外不同国家由于存在文化、语言、政策、汇率、税收等差异,且每个国家都不相同,导致企业“走出去“存在巨大障碍。徐生惠谈到,如最近哈萨克的汇率已经在开始大幅度波动,一天中汇率很可能从一百变到二百,且这属于正常现象,但企业如果汇率控制不好,没有一定防范措施,一年的收入可能瞬间降了一半,这个对他们来讲是很恐怖的。所以,海外市场落地之前,团队必须对当地的政策、税务、汇率等做一个充分的调研并制定策略,必须保证企业有稳定收益。同时,她表示,惠商国际也在积极开辟海外市场资源,与多个国家均有合作,在哈萨克斯坦、阿联酋、伊朗、伊拉克等“一带一路”国家均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通过雇佣本地化团队实行经理制,对接海外国家的政府资源、项目资源、企业资源,通过本地化机制和体系来屏蔽和解决企业“走出去”障碍。

03

不忘初心,坚守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在谈到为什么创立惠商国际这个问题上?徐生惠沉思了一下,说道,创业的初心就是想帮助那些梦想走出国门的企业家。在海外多年经历的她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有很多壁垒和障碍,每个国家都存在不同问题,希望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海外商务经验分享给大家,避免少走弯路,通过惠商国际这个平台,真正把中国优秀的文化、技术、理念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


部分访谈实录:

为什么会选择创业这条路?

徐生惠:我是学国际贸易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海外项目。在海外,我去了很多国家,发现很多中国的企业在海外都有壁垒和障碍,在每一个国家存在不同的问题。后来我在想,怎么把海外经验整合起来,给国内的企业分享,避免少走弯路。

刘晓霞:企业家应该有精神,应该把中国的文化、产品向全世界传播。徐总,正是帮助这些有梦想走出国门的企业家,实现他们的愿望。

在中国也可以创业,为什么选择在国外?

徐生惠:在中国,优秀的品牌很多,同时市场也比较成熟饱和,但是海外市场,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还是比较小。海外有两百多个国家,“一带一路”目前有65个国家,这么大的市场是一个潜在的机会,如果能把产品推向海外,推向“一带一路”国家,那么中国的企业就不用再担心销路的问题,还能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技术、理念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这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是否有具体的项目分享给大家?

徐生惠:目前我们这个平台,专门有一个版块业务,就是做当地海外资源项目对接。这个业务涵盖了很多国家,包括“一带一路”所在国家的优质资源,比如在塔吉克斯坦,有一个很好的矿产项目,以及当地饮用水的项目,而且当地税收福利、优惠力度非常大;同样在非洲,也有一些很好的水产项目;在哈萨克,有一个畜牧业,还有22亩地的屠宰场,这个行业是由于中国和哈萨克在畜牧业和农业上有合作协议;在阿联酋,当地有一个一百亿商场的规划项目。其它包括一些教育、能源、纺织行业,我们会在当地国家搭建一个本地化对接平台,真正把海外优质项目带给我们中国的企业。

有没有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给大家剖析一下?

刘晓霞:作为企业家,第一担心当地的政策,会不会很不稳定;其次针对海外国家,企业很多选择,反而比较迷茫。

徐生惠:无论海外前景多好,项目多好,企业家没有看到项目,就会有很多顾虑,包括对市场也不了解。今年十一月份,我们有一个哈萨克和阿联酋的商务考察,包括当地的展会,让大家能够对当地的市场有切实、身临其境的感受,再结合我们当地的服务和对接,作一个更好的了解。举一个例子,哈萨克和中国接壤,所以很多资源获取很方便,这个商机也很大,包括之前提到的畜牧业、能源、皮毛等,有很多项目可以落地。但在哈萨克,近期汇率大幅波动,如果汇率控制不好,没有一定防范措施,一年的收入可能瞬间降了一半,这个对中国企业来讲是很恐怖的。同时,哈萨克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石油石化行业,每年需拿出10%的利润,在当地进行一些科技行业的投资。作为一家企业,遇到困难,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正因为遇到了困难,所以才需要一个机制去解决,把这个机制更进一步提高,所以针对每一个国家,只要把政策研究明白,把对策做完善,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处理掉当地的所有问题。

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徐生惠:企业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海外,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第一时间先进行团队的总结,遇到什么问题,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所以在遇到每一个问题之后,团队会立刻进行策略的整合,对应每一个问题的执行方案。后面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有一个很好的防范机制。在海外任何一个国家,必须借助当地的资源,我们在海外所有的公司、办事处,全部用的是当地的雇员,实行经理责任制。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工作的方式方法、税收政策?如果出现问题如何去和当地部门沟通?很关键的一点,我们的雇员本身就是当地人。我们就借助于他们已经形成的文化体系,让他们帮助我们所有的中国企业,去解决问题。除此外,我们在海外有很多合作伙伴,有很多平台资源。在我们的合作伙伴当中,必须要有当地的企业,因为当地的企业对当地所有的政府资源、各个平台、当地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我最大的一个感触是,当地的文化必须借助当地人,和当地人很好地融合,才能融入到当地体系中。当地的平台和资源必须和当地紧密合作,这样才能把集中优势和资源发挥最大化,能够让当地的企业服务于中国企业,也才能够让中国企业服务于当地企业。

为什么选择和惠商国际合作,有哪些深刻印象?

刘晓霞:徐总本身不仅在海外公司做得好,而且她是一个特别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就像之前参加中非论坛非洲商会会长提到的,如果你想在全球做事业、做生意,一定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当地的老百姓要打交道、爱他们,雇用他们的同时也要回馈他们,这一点我特别认同,所以要和徐总一起“走出去”。

徐生惠:因为刘总这边有茶叶资源,而阿联酋正好对茶叶很感兴趣,所以想把刘总这边的茶文化带到阿联酋,让阿联酋真正品尝中国悠久历史的茶文化。

对国内国外市场的愿景和期待?

徐生惠:我就谈点实际的,就说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把海外政策和“一带一路”政策落地。我们在海外多年,我们也知道中国企业有很大的意愿,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但是可能因为一些文化理念不同,不知道海外如何“走出去”,如果仅仅在北京层面,跟大家说“一带一路”多么好,海外市场多么好,推广的范围还是比较小。所以我们公司在全国各地,建了几个办事处,包括各地的代理商,跟当地的企业、协会、政府做沟通,真正把海外的理念,海外市场的资源,跟各个地区的企业家们做面对面交流,这样能让所有企业切实知道海外市场和“一带一路”到底有哪些优惠政策,到底有哪些不错的项目值得去做。所以我们下一步计划,希望在全国24个省市,都能搭建惠商国际的平台,把各个地区的办事处和代理商尽快搭建成,也希望能够让大家一起来合作。

刘晓霞:“独行速、众行远”,跟着成功的企业“走出去”更有信心。感谢中国总裁网,也感谢徐总,因为中国总裁网是给国内企业家搭建一个平台抱团取暖,徐总是搭建一个海外的平台抱团取暖,感谢大家带领我们企业走出国门,带领我们企业抱团取暖。

人物访谈|商贸企业转型,如何落地中东国际市场

———— / END / ————

美编:木木果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