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歸來,《風味人間》是否值得期待?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2012年5月,優酷土豆剛合併兩個月,美劇版權還沒成為問題,優酷上充斥著各種3~5分鐘的視頻,但沒有平臺獨播的。電視機還是廣大人群的首選,中國製造的專業美食紀錄片幾乎不存在。

《舌尖上的中國》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橫空出世,用良心的製作,出現在中國最大的電視平臺,成為時勢鑄造的英雄。《舌尖》之後這六年,“美食”二字從普通人的身份標籤,成了上億元的大IP。無數的美食紀錄片,美食公眾號就此誕生,藉助美食紀錄片火起來的“網紅美食”,致富了一批又一批電商。

然而無論是“舌尖上的XX”,“尋味XX”,“XX的味道”,打那之後的美食紀錄片,都在延續一個叫做“舌尖體”的風格:把身邊的日常美味用製造美味背後的普通人故事串聯,把人文,歷史和自然環境隱藏在普通平實的語言之中,娓娓道來。

前天晚上,創造中國美食紀錄片時代的男人陳曉卿帶來了一部新片,名叫《風味人間》。但2018年的美食紀錄片世界,早已和2012年,天地差別。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1

大海上,波濤洶湧。在這個人與自然最後的獵場裡,高科技已經成為取勝的普遍方式,但仍然有為數不多的人堅持祖輩留下的傳統和智慧。鏡頭裡的男孩做的,就是在六七級海風的滔天巨浪裡,用長鏢鏢旗魚。這是臺灣東部海域漁民的傳統,一人手持一根長鏢槍,快準狠的對著遊動迅速的旗魚投射出去,射中了,再拖上船來。在船頭自帶的鏢魚臺上,男孩一次又一次的跳上,卻一次又一次的空手而歸。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這是場人與魚的平等較量。男孩穿著雨衣,在劇烈搖晃的船上岔開雙腿穩住平衡,一手持著鋼叉,兩眼直盯盯的看著眼前的海面。突然,一聲長喝下,男孩擲出鏢。但,又沒有魚。男孩收回鏢,回到剛才的姿勢,等待下一次出鏢。掌舵是男孩的的父親,雙眼始終緊盯兒子,擔心他一不留神,命喪大海。

旗魚再次出現。男孩大喝一聲,擲出鏢。這回,中了!魚鉤刺穿旗魚的脊背,牢牢的鎖住這條獵物。一鼓作氣,男孩把魚拖上船,成了。這是一條美麗的旗魚,藍色的脊背在陽光下閃著光,男孩說,我的夢想就是站上鏢臺當一個鏢手,燃燒自己的小宇宙,好像整個海平面都是我的!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這是《風味人間》裡,一個講鏢射旗魚的故事。

2012年,當《舌尖上的中國》火起來的時候,我還在美國唸書。我至今還記得在校外租的小公寓裡,深夜,看著年糕炒梭子蟹,年糕青菜稀飯流口水。當鏡頭晃過小女孩吃年糕的笑臉,李立宏老師的聲音緩緩的說“等寧寧長大,也許不會記得年糕的做法,但那柔韌勁道的味道,會一生留在她的記憶裡”的時候,我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這大概是很多中國人第一次看到《舌尖上的中國》時的感受,除了在說食物,它還在說一種中國人特有的細膩情感。那是一年只回一趟家的在外打工者眉眼裡無法抑制的笑容;是爺爺奶奶看孫女眼裡的寵溺;是鄰里間稀疏平常的一起勞作唱歌;是旁白對寧寧說的那句“不會記得做法,但不會忘記味道”的感慨。它流露出的是一種切骨的熟悉和真實,於是它瞬間打入心絃。

前晚在騰訊視頻上看《風味人間》的第一集。當看到鏢魚男孩完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的在巨浪裡站著,用盡全身力氣擲出鏢強後一無所獲;當看到男孩的父親,也就是船的舵手,一邊認真的開著船,一邊屏息凝神的看著兒子,眼裡寫滿擔憂和信任時,我的鼻樑再次發酸,眼角溫熱了。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這個故事,說的不僅僅是一個古老的旗魚捕獲方法,一個人與自然的搏鬥過程,更是技藝的傳承,父子的默契,父對子無法掩飾的關切,和子對保護傳統的自豪和願景。而這一切的最後是回到甲板的簡單食物:家常味道三杯旗魚皮。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這是美味和心靈的雙重功能滋潤,是《舌尖1》裡熟悉的味道。

2

但止步不前,就是一種變相的後退。畢竟如今美食紀錄片環境早已不是6年前的獨我一家,它充滿著類似《老廣的味道》,《水果傳》,《人生一串》等同樣接地氣,借食物講老百姓生活和努力的影片。如何創新才既不讓人大跌眼鏡,又不至於吐槽無力?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老廣的味道》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水果傳》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人生一串》

2015年以前,美國的美食紀錄片雖然多,但也是套路化嚴重。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食品公司》,用90分鐘片長,揭露了美國大型農業公司對食品行業的壟斷問題。2009年的《海豚灣》,2011年的《刀叉下的秘密》,和2014年的《尋找左宗棠雞》等,每部都以一個政治,社會或熱點問題為核心,在120分鐘內探個究竟。他們都有一個相似之處:評分很高,但期望達到的市場觀片量卻不夠。

2015年,美國的“騰訊視頻”Netflix投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美食紀錄片,名叫《主廚的餐桌》。這部片子打破了美食紀錄片的套路模式,成為近十年海外市場上觀片量和好評量最高的美食紀錄片。比如阿根廷著名主廚弗朗西斯·瑪爾曼的故事。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影片在瑪爾曼從小追求自由的自述中開始,我看見藍天白雪,湖泊高山,瑪爾曼帶著一群年輕的阿根廷男人,砍樹,生火,把一隻只整豬捆在樹枝架上,斜插在天地之間,燻烤。火邊的木桌上,他隨手拿起一個鏽跡斑斑的大鐵盤,抹上油,碼上小土豆,胡蘿蔔,撒上鹽和香草,丟入熊熊烈火裡。

這群男人用鐵丘當鍋鏟,用斧頭當廚刀。焦香的豬肉,粘著碧綠香草的土豆,被端上臨時支起的木桌上,醒酒器裡的紅酒在日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芒。勞作的男人們隨意入座,觥籌交錯間,開吃自己做好的食物。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弗朗西斯·瑪爾曼

隨著瑪爾曼對人生的回顧的落幕,眼前如同電影般大氣恢弘的場景進入最後的高潮。在激昂的交響樂刺激下,天衣無縫的銜接,讓人直起雞皮疙瘩。

片畢。除了驚歎,我對著電視屏幕久久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主廚的餐桌》,它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紀錄片,導演更願意叫它:美食紀錄片電影。第一次,美食紀錄片不再只是狹隘的就某一個話題深入探討,它被賦予了電影般的視覺效果,真實且極富感染力的故事脈絡,一個可以持續做無數季的選題模式,和無數個食物最誘人的瞬間。我們在每一個主人公的跌宕起伏中看到自己人生的相似之處,也潛移默化的瞭解了廚師這個行業的幸苦。藉助不同飲食文化背景成長的主人公,我們也瞭解了不同的國度,和那個環境下人成長會面臨的不一樣的問題。

3

陳曉卿的《風味人間》,看得出在創新這一點上做的努力。一方面是電影般的畫質和構圖,隨手任意截屏都是屏保級效果。

尤其是千羊奔騰,大戰旗魚,視覺上波瀾壯闊,大氣磅礴的讓人看著就心胸舒坦。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是細緻入微的微觀攝影。比如第一集的火腿結晶,和之後的發酵,豆腐和變蛋,陳曉卿都請了專業的科學微觀攝影團隊進行拍攝。這是一種用視覺增強代入感的方式,讓人不知不覺間,看著屏幕,聽著解說,也就知道了原理。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最後是格局。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創新,比如第一集,當畫面從中國的火腿切到西班牙的火腿,彈幕裡很多人下意識的沒有反應過來為什麼出國了?過了一會兒,才意識到,原來這次還說了國外的飲食。這種擴大到世界的格局,優點是可以說的內容,可以聯繫的食材和故事變多了。但缺點是可能不再那麼貼近普通老百姓。畢竟去過國外的還是少數。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當然,這只是看完第一集的一些感悟,還有7集,不知道陳曉卿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總體來說,《風味人間》的良心和誠心十足,除了必要的中插廣告,內容完全沒有廣告植入,是深夜下飯的優秀食糧。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點擊以下封面圖

訂閱 2019年《三聯生活週刊》(52期)

領券立減50元

陈晓卿归来,《风味人间》是否值得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今日生活市集,發現更多好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