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因爲一雙筷子放棄了周亞夫?豐功偉績的他爲何含恨死去?

周勃的兒子周亞夫一生的功績,大多是在七國戰亂之時建立的。在七國之亂之時,周亞夫正是朝廷的主要大將。平定叛亂,和周亞夫的戰略制定,還要戰術,都有非常大的關係。但是,周亞夫替漢王朝建功立業之時,自己的安危卻埋下了隱患。在戰爭之時,他曾經命令竇太后最喜歡的兒子,也就是漢景帝的親兄弟去衝鋒。叛軍攻打梁國之時,他便利用梁國拖住叛軍,這才打敗叛軍。從客觀意義上來說的話,周亞夫的戰略是正確的。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正好得罪了漢景帝的兄弟。

漢景帝因為一雙筷子放棄了周亞夫?豐功偉績的他為何含恨死去?

周亞夫

平定叛亂以後,他也有了和自己父親周勃意義的政治地位,出將入相。平時國家危急之時,帶兵的將軍不論做出何事,皇帝一般也都可以忍受。但是,在和平時期肯定就不同了。處理國家大政方針之時,和皇帝的意見經常不一致。但是在此事,到底要聽誰的意見辦事,就很有學問了。若是事事都與皇帝意見不一致的話,那自己恐怕就很會身處險境了。這便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明哲保身了。

周亞夫細柳治軍之時,體現便是,就算是天子皇帝駕到,軍中的規定也是萬萬不可變更的。在七國之亂之時,就算是皇帝的親兄弟,到了需要為國犧牲之時,也不能說二話。可是這種一根筋的處事方法,經常會為自己帶來災難。

漢景帝因為一雙筷子放棄了周亞夫?豐功偉績的他為何含恨死去?

周亞夫

在周亞夫為相之時,就曾多次與皇帝的意見不同,但是漢景帝為了尊重周亞夫,便按照他的意思做了。就像曾經,漢景帝當時想把自己的舅舅王信封侯,並且意見是竇太后所提出的。可是周亞夫不同意,周亞夫的理由當然是正大光明的。但是,漢景帝那時心裡絕對是有意見的。還一種事情就是,景帝當初想廢太子之時,周亞夫也反對。不得不說,周亞夫的意見都是於公正,還有道德立場上站得住腳。但是,正是因為周亞夫堅持原則固執己見的性格,才得罪了眾多的人。

在漢朝的皇帝之中,對待周亞夫的態度是不同的,在漢文帝駕崩之時,告訴漢景帝周亞夫是個可用之才:“既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漢文帝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是,在漢景帝晚年之時,為了自己的兒子,還是把周亞夫給提前處理了。

漢景帝因為一雙筷子放棄了周亞夫?豐功偉績的他為何含恨死去?

漢景帝

言歸正傳,我們來講一下筷子的事情。

有次,漢景帝在皇宮之中召見周亞夫,並予賜飯,但是在吃飯之時,周亞夫的桌上只放了一大塊肉。可是卻沒有放筷子。見到這個情況,周亞夫很生氣。用眼睛瞪宮中管食物的人,意思就是,讓他們給自己拿筷子來。就在此時,漢景帝卻開始裝糊塗道:“此不足君所乎?”意思這是,漢景帝看道了周亞夫給宮食的宮人使眼色,以為周亞夫的食物不夠,還要添飯。便說:“這些不夠你吃的嗎?”周亞夫免冠謝。在漢景帝起身之時,周亞夫便離席而去。漢景帝看著周亞夫離去的背影便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漢景帝此話之中,能夠明白的看出,周亞夫敗亡之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