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嬌少年,天災不斷還能成爲盛世明君——《漢景帝》

人物簡介

景帝劉啟,漢文帝之子,漢武帝之父。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他繼承和發展父親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併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劉啟出生時,父親劉恆為代王。當時劉恆與代王后生有三子,劉恆當皇帝之前代王后已去世,幾個兒子也相繼去世。前180年(劉啟八歲),劉恆被擁立為皇帝后,劉啟最大,於是就被立為太子,公元前157年農曆六月,漢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31歲),尊母親竇氏為皇太后。

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發展生產、減輕賦稅。他在位16年,諡號孝景皇帝,葬於陽陵。

傲嬌少年,天災不斷還能成為盛世明君——《漢景帝》

傲嬌的少年:弈棋事件

劉啟為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陪劉啟喝酒下棋。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成輕佻、剽悍的性格,與劉啟博弈時,兩人相爭,吳太子態度不恭,太子劉啟憤而拿起棋盤不小心將吳太子砸死。漢文帝就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從此吳王劉濞怨恨劉啟。——《資治通鑑》

盛世明君

漢景帝有個好爸爸,“大樹底下好乘涼”,漢景帝並沒有過多更改父親的政策,也沒有大肆浪費。雖然人品有問題,但在老爹的影響下,不失為一個明君。不同的是:

政治:重用晁錯,加強中央集權,大力削藩。平定“七國之亂”後,諸侯王國由漢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漢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

經濟:減去一半田租,將十五稅一降到了三十稅一。

傲嬌少年,天災不斷還能成為盛世明君——《漢景帝》

災難的寵兒

漢景帝在位16年,其中十一二年都有自然災害,主要如下:

傲嬌少年,天災不斷還能成為盛世明君——《漢景帝》

在這種嚴峻的自然條件下,《資治通鑑》中還說孝文帝、孝景帝先後治理國家,清靜廉正,謹慎儉樸,安養天下百姓,城鄉的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府庫中貯存了剩餘的物資;京城國庫中的錢累積萬萬,串錢的繩子都已朽爛,無法清點數目;京城糧倉中的陳舊粟米一層蓋一層,裝滿太倉而流出倉外,只好在外面堆積著,以至於腐爛而不能食用。由此,我們不得不為他點贊,讚一聲明君!!!

讓司馬遷沉默的皇帝

《孝景本紀》以大事記的形式,簡略地記錄了漢景帝在位十六年間所發生的要事。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但《孝文本紀》詳載而《孝景本紀》略述相比。說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頗大。實際上所謂“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績應屬於文帝,而且在對百姓的仁愛、對臣屬的寬厚等方面,景帝也是遠不及文帝的。這篇本紀行文簡練的另一個原因,恐怕還在於作者對景帝之子、當朝執政的武帝心存畏懼,唯恐言多語失之故。

歷史評價

司馬遷: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恩德,天下安寧。到了孝景時代,不再擔心異姓諸侯王的反叛了,然而晁錯建議大力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使得吳、楚七國一同起兵反叛,聯合向西進攻朝延。這是由於諸侯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又沒有采取逐步削減的辦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准許諸侯王分封自己的子弟為侯的建議,才使諸侯王的勢力弱下來,天下終於安定了。這樣看來,國家安危的關鍵,難道不在於謀略嗎?

班固: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曹植:景帝明德,繼文之則,肅清王室,克滅七國,省役薄賦,百姓殷昌,風移俗易,齊美成康。

司馬貞: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禮法可則。一朝吳楚,乍起兇慝。提局成釁,拒輪致惑。晁錯雖誅,梁城未克。條侯出將,追奔逐北。坐見梟黥,立翦牟賊。如何太尉,後卒下獄。惜哉明君,斯功不錄!

蘇轍:漢之賢君,皆曰文景。文帝寬仁大度,有高帝之風。景帝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其實非文帝比也。

錢時:景帝嗣服雖不如文,而此數事所以厚民元氣、養國命脈者,則能遵守無所變亂,是以相繼四十年,海內富庶,風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獨稱文景歟。

本人觀點:

歷來對漢景帝褒貶不一,本人認為:漢景帝是個好皇帝,但人品不咋地。

好皇帝的標準很簡單:1.國家是不是統一富強,2.人民是不是幸福,3.江山傳承是否有序。對於漢景帝來說,毫無疑問,都是肯定的,

從人品來說:氣量狹小,無高祖、文帝寬厚之風,下棋起爭執用棋盤子打死劉賢,要是這事發生後世,他太子之位就坐不穩了。

漢景帝:“我不背這個鍋”——冤殺晁錯

晁錯學習刑名學說,為人嚴峻剛正,卻又苛刻嚴酷。袁盎和諸位大功臣大多都不喜歡晁錯。自古法家就沒有好下場。皇上剛繼位,自己剛掌權就要大力削蕃,不聽父親勸告,父親氣惱服毒藥而死,十幾天後,吳楚七國果然反叛,以誅殺晁錯為名義。等到竇嬰、袁盎進言,皇上把他處死了。——《袁盎晁錯列傳》

結論: 與其說劉啟誅殺晁錯,不如說是晁錯太急功近利了。雖然皇帝后來後悔了,不過內亂平定了,晁錯早死也不一定是壞事,否則不一定會有好下場。

思考:周亞夫之死——究竟誰是誰非?

傲嬌少年,天災不斷還能成為盛世明君——《漢景帝》

平定七國之亂時後,周亞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後來,景帝廢了慄太子,丞相周亞夫極力爭辯,也未能勸阻。景帝從此就疏遠了他。

有一天,竇太后說:“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景帝就與丞相商議,周亞夫說:“當初高皇帝規定‘不是劉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不是能功的人不能封侯,誰不遵守這個規定,天下人共同攻擊他’。如今王信雖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沒有立功,封他為侯是違背規約的。”景帝聽了默默無言,只好作罷。

後來匈奴王等五人投降漢朝。景帝想要封他們為侯表示鼓勵。丞相周亞夫說:“背叛君主,陛下還封他們為侯,那還怎麼去責備不守節操的臣子呢?”景帝沒采用,周亞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職務。

不久,景帝在皇宮中召見條侯,賞賜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大塊肉,沒有切碎的肉,不也放筷子。條侯心中不滿,扭頭就叫管宴席的官拿筷子來。景帝看到後笑著說:“這些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條侯脫下帽子謝罪。皇帝起身,條侯趁機快步走出。景帝目送他出去後。說:“這個遇事就不滿意的人不能任少主的大臣啊!”

過了不久,條侯的兒子給父親買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僱工搬運卻不給錢。僱工們知道他偷買天子用的器物,一怒就上告周亞夫的兒子要反叛,周亞夫說:“我所買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麼說是要造反呢?”獄吏說:“您縱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周亞夫於是五天不吃飯,吐血而死。

正方:周亞夫用兵如神,可惜情商不高,他自滿自足而不識時務,能謹守節操但不知恭順,最後以窮途因窘而死!

反方:漢景帝氣量小,不容人,人家都說殉葬了還要用莫須有的罪名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