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水滸傳》中,魯智深聽潮而逝,其事甚奇。他初聽還以為是戰鼓聲,賊人性發,跳將起來,掄起禪杖要出去廝殺。一聞是潮信,便沐浴焚香,左腳搭在右腳上,安詳坐逝,宛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正是:前一秒猶存殺人防火心,後一刻全是成佛做祖相,不但事奇,這個彎轉得也實在有點太急。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還有更離奇的,宋代著名的大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個叫鄭夷甫的才子,遇一術士為他算命,說他活不過三十五歲。他聽說金山有一僧人,與人談笑間端坐化去,與魯智深一事類似。鄭夷甫嘆道:“既然不能長壽,要是能夠像這位高僧一樣,自在往生,也就沒有遺憾了。”於是跟僧人學習《首楞嚴經》,一年多後,明白了生死的道理,釋然放懷,心無蒂芥。他預先知道了死亡的日期,提前十天遍別親友,交待家事。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後園小亭裡,吩咐眾人焚香灑掃,揮手指點之間,站立而亡。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由於沈括是一位嚴謹的科學家,並且鄭夷甫還是沈括的一位遠親,所以他對此事知之甚詳。坐著死站著亡,聽上去非常不可思議,但是對學佛者來說,卻並不奇怪,佛門把這種現象,叫做“預知時至”,“坐脫立亡”,是修行到了很高的程度才能達到的境界。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鄭夷甫平日學佛修行,可花和尚魯智深,整天拿刀弄杖,喝酒吃肉,乾的都是殺人放火的勾當,連他當和尚的度牒證書,都是託趙員外的關係搞到的。在文殊院期間,他無視清規,在佛像後面拉屎撒尿,隨地大小便。不但不唱經唸佛,坐禪修行,還屢次擾亂課堂秩序,攪得“卷堂大散”。這麼一個兇頑之徒,怎麼能夠證得非凡之果呢?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魯智深出家時,文殊院的僧眾就說他:“不似出家人的模樣,一雙眼恰似賊一般。”智真長老通過入定觀察,說智深將來正果非凡,你等都不及他。大家以為老和尚是偏心護短,故弄玄虛,忽悠他們。 直到梁山泊受招安平大遼,班師經過五臺山,百餘名頭領各穿錦繡戰袍,整整齊齊地隨魯智深上山禮佛,眾僧看了皆驚羨不已。這些和尚連清淨心都沒修到,何談正果?出家人不打誑語,智真長老早就看出,魯智深雖相貌粗頑,心實清淨,比那些整天把清規戒律掛在嘴上,心裡卻貪圖名聞利養的假道學強多了。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魯大師標準像

書中寫道,魯智深聞錢塘潮響,記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語,“心中忽然大悟”,這句話最為關鍵。禪宗修行的手段,什麼止觀調心、起疑情,參話頭,打機鋒,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乃至雲遊行腳,遍訪名山,無非是追求一個破迷開悟,繼而了斷生死。而魯智深根本不知禪為何物,一聽潮音,立刻大徹大悟,說走就走,視生死如遊戲,這大概就是慧能大師所說的頓悟吧。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梁山好漢中,林沖為才情所執,武松為勇力所累,李逵被義氣所縛,宋江為名利所傷,結果都不好,只有魯智深活得最灑脫爽利。他兵馬提轄也做得,菜園的菜頭也做得,二龍山的寨主也做得。在他的眼裡沒有寵辱得失之分,高低貴賤之別,都是隨緣度日而已,提就全部提起,救人救到底;放便徹底放下,丟得乾乾淨淨。《心經》裡講的“心無掛礙,遠離顛倒夢想”,即此謂也。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磨磚不能成鏡,坐禪怎能成佛

再看魯智深每與人幹仗,動不動就脫得赤條條地一絲不掛,打得過就往死裡打,打不過撒丫子就裸奔,全是率性而為,無所拘束。正是因為他不為虛名所累,才能保全自性,不為外物所傷。雖然外表不像個出家人的模樣,但他的佛性反而是全的。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說得就是魯智深這樣的人吧。

魯智深坐化,死得蹊蹺,這位大科學家記述的事更加離奇

時時勤拂掃,莫使惹塵埃

《水滸傳》讀到後來,梁山好漢死傷大半,令人黯然神傷。只有魯智深坐化一段,在灰暗的色調中,露出一抹難得的亮色,使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