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连牛都不让杀,否则一命抵一命?

唐诗、宋词、元曲。

宋朝是中国最富有的一个朝代,中国华夏文化正是在宋朝达到登峰造极。宋朝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宋朝的制度完善。

为何宋朝连牛都不让杀,否则一命抵一命?

宋朝很少出现百姓流离失所的场面,百姓安居乐业。为何宋朝连牛都不让杀,否则一命抵一命!为何偏偏鼓励一草民宰牛?

这事得从家喻户晓断案如神的“包青天”谈起。包拯在安徽省天长县担任知县时,曾遇到过一桩离奇的牛舌案,可再离奇的案子在包拯手里也只是小菜一碟。

为何宋朝连牛都不让杀,否则一命抵一命?

一日清晨,一个名叫刘全的老百姓跑到县衙报案,说他家的牛的舌头不知被谁割了去,希望包青天能为他做主!刘全嗷嗷大哭,心疼自己朝夕相处的牛,毕竟在古代一头牛也算是家庭的命根子,一年四季全指望着它干活。

为何宋朝连牛都不让杀,否则一命抵一命?

包拯勘察案情之后,立刻作出判断:此事定是仇家报复。于是,他让百姓刘全回家宰牛卖肉,然后再重新买一头。

这里得说一句,宋朝明文规定:“为了保证春耕春种,保养好耕牛,严禁私自宰杀耕牛。”幸好刘全宰牛是征得包拯同意,否则这种行为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为何宋朝连牛都不让杀,否则一命抵一命?

可包拯为何要允许他杀牛呢?原来包拯料想刘全杀牛之后,他的仇家必定会前往县衙举报刘全违法杀牛。果然在第二天刘全的邻居李安前往县衙告状。殊不知包青天的三十大板已经等他好久了。就这样,在包拯的巧妙计策下,李安受到应得的惩罚。

这起由一头耕牛引发的牛舌案就告一段落,此案虽小,却彰显出县令包拯的聪明才智。虽然只是小小的县官却能尽心尽力,自然前途不可限量。而犯罪者李安的故事则告诫我们害人终害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