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讲故事的政治老师

01

没错,我,就是那个爱讲故事的政治老师。

也许是因为自己爱看书,而且我这人爱分享吧,所以我总是喜欢给学生们讲故事,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不断地给学生讲故事,讲各种各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希望给学生以启迪,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处事,从而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因为很多学生知道我在晚自习的时候爱讲故事,所以他们总是希望我能在他们班上晚自习,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师今晚守我们”。

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讲故事的政治老师

可惜,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一线老师,在哪个班级晚自习自己都决定不了,所以经常被学生嗔怪,说我偏心。

这不,去年一年我都在七(1)班晚自习,于是学生们都很高兴,说这样他们就有故事听了。

其实,也不是我在班上就有故事听,这只是前提条件之一,还有其他条件同时满足才有故事听。

首先,那个晚上的纪律必须要好,不然这准备好的故事就泡汤了。

第二,我会给学生机会,只要一个晚上不要让我说超过2次的“安静,不要讲话”类似的警告,即使开始时候纪律差点,还是有希望听故事的。

如果一个晚上纪律都比较差,而且我说过3次以上的“安静”,那么,当天晚上的故事就没有了。因为我有言在先的,不是我不讲,而是同学们不给我机会讲故事,是不是?

总体来说,一班的学生还是不错的,几乎每周都听到了我准备好的故事,这让一墙之隔的2班同学非常羡慕嫉妒,甚至带点轻微地恨。

但这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所以我总是在复习课或讲评课的时候,给他们讲故事,以示补偿。

02

按照学校安排,这学期我在八(2)晚自习,这下一班的那些男生意见可大了。

“老师,你偏心,你都不来我们班上晚自习,这样就意味我们的成绩要比二班更差了。”这是哪儿和哪儿的事情啊?

“老师,你就是偏心,你就是对二班的人好,去年就说他们的成绩比我们好,今年你要是在他们班上晚自习,岂不是我们班的成绩更不好了吗?”亲,有这样的强盗逻辑吗?不在他们班成绩好,在他们班又更好?那我到底要在哪里,你们的成绩才会更好呢?

“老师,你就是偏心。……”老师我投降了,好不好?我一张嘴巴说不过你们10多个男生啊,老师我服了你们,好吗?

面对同学们的七嘴八舌,我只能苦笑:“同学们,这真不是偏心,在哪个班晚自习,不是我能决定的,是学校教务处的安排。第二,平心而论,去年几乎每次的考试,都是2班的同学会更好一点点,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好坏,你们都是我的学生,不是吗?我怎么就偏心了呢?去年,我不是在咱们班上晚自习了一年吗?”

女生们都很明理,她们一句话也没有,经过我几次的解释,他们总算接受了:不是我偏心,真的是学校的工作安排。

03

其实,不管在哪个班讲的故事,我都尽量在另一个班级也给“补”上,毕竟我讲的故事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那种。

即使没办法平行讲,我也会在日后再次“需要”它们的时候,用最概括地语言给补上,让他们也听一遍故事。

记得曾经我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过《墙角的父亲》,听的时候,几乎全班同学都哭了,整个班级里面都是哽咽声,我自己也几次停顿,无法继续……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它居然原原本本地出现在学生的语文试卷上,这让我非常开心更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原来,我的故事真不仅仅是故事,它可以为学生带来语文方面的积累呢。

而有时候,它们就直接成为政治试卷上的例子,真的有 “喜相逢”的感觉,那时候,学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老师,老师,那道题的例子我们听你讲过。”“老师,老师第几题,你给我们讲过故事哦,一模一样的呢。”

所以,我带到班上的《微型小说选刊》总是被学生争相传阅,而且我也从来不问归期:右手接过学生还我书,一回头,左手我就递给左边的学生了。

因为我知道,只要它还在学生当中传递,它就可以继续为学生带来欢乐和知识,这比要我把书拿回来,放在自己家里堆积尘埃强过百倍,千倍,不是吗?

所以,我所有的书刊上面都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记,除非是个别不认识的字的注音,解释,否则从我手上借出去的书都是洁白的,除了手印,啥也没有。

04

前几天,我和一个今年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聊天。

说着说着,她就说道:

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讲故事的政治老师

有图有真相

都过去2整年了,他们对我印象如此深刻,看来故事的魅力真的很大。怪不得今年春天时候这女孩班上的一个男生说,他们真的很舍不得我,希望我能再给他们上政治课。

莫非,他们是舍不得我讲的故事?莫非,他们后来的政治老师都不给他们讲故事?

其实,我一直认为,故事是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要是所有知识,都能通过相应的故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那该多好?

所以我总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故事:在上课伊始,我会讲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中,我往往除了教材外,还会用1、2个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到最后,只要时间允许,我还会继续讲故事来结束课堂。

毕竟,我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精力旺盛,如果不穿插有趣的故事,他们是不可能一直很认真地听课的,他们很容易开小差;正因为他们是初中生,所以他们的阅历、学识尚浅,对于教材上的内容把握不够透彻,如果我们能辅以相应的故事,那么学生往往会在津津有味听故事的过程中,顺便把要识记的内容给记住了。

05

9月底的一天,当我上完课收拾东西的时候,有个女生很开心地在讲台桌旁对我说:“老师,老师,我最喜欢听你的课了.因为你的课不像是讲课,而像是在讲故事,故事听完了,内容我也记住了,老师,真的很想多上几节政治课哦。”

听着女孩认真地一字一顿地表达,我笑了:“真的吗?感谢你的认可与理解,真心感谢你喜欢听我的课,燕,你的话让我很开心,真的!”

原来,这就是我要追求的“寓教于乐”啊,而且我相信自己已经做到一二了。

原来,学生真的喜欢这样穿插故事的的政治课堂,而不是深奥、难懂的纯概念输出。

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爱讲故事的政治老师

因为那样很容易人为地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人觉得老师是高高在上的,而他们只能是被动的受教者。

谁也不喜欢被灌输,被“填鸭”,被当作是课堂的“摆设”,是不是?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才是课堂的最大参与者,课堂绝对不是老师你一个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