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用此計謀,成功消滅一國,四種動物火了!

公元618年,原隋朝唐國公李淵正式稱帝,建立新國,國號為唐。至此,唐朝——這個為後世所公認的中國最為強大的朝代就此開啟新的篇章。

據史料記載,唐朝建國之初,其形勢卻是不容樂觀。早先唐朝便因與國內割據勢力長達數十年的混戰,其國力衰退的厲害,國內更是一派殘破景象,不同的是,西邊邊陲的遊牧部族卻是爭相拓展自己的地盤勢力,擁有雄厚兵力以及馬匹的遊牧部族,一度對當時的唐朝構成極大威脅。而我們今天所講的故事主人公——薛延陀國,便是這眾多崛起的遊牧部族中的一個。

李世民用此計謀,成功消滅一國,四種動物火了!

貞觀四年前後,薛延陀國正式建立,作為薛延陀國的首任國主,乙失夷男的統治可謂是十分成功。在他的帶領下,薛延陀國疆域十分遼闊,士兵以及戰馬的實力也是十分雄厚,其國力不可謂不強盛。

李世民用此計謀,成功消滅一國,四種動物火了!

面對愈發強盛的薛延陀國,當時的唐朝統治者李世民選擇了“以夷制夷”的策略,想通過將薛延陀國納為附屬國的方法,藉由薛延陀國的強盛兵力制衡其他遊牧部族的勢力,從而維持唐朝北邊境地的安穩。本以為這是個萬全之策,沒想到反而是“便宜”了薛延陀國。據史料記載,薛延陀國可是藉著唐朝這股東風,乘勢而上,趁機擴展勢力,努力增強自身實力,最後成為當時北方首屈一指的強國。薛延陀國這等強猛的發展勢頭,讓唐朝十分不安。

李世民用此計謀,成功消滅一國,四種動物火了!

為了打破當前漠北地區薛延陀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李世民選擇扶植另一遊牧部族上位,從而達到制衡的目的。然而,扶植之策雖頗有成效,但仍難以對薛延陀國造成傷害。至此,由於薛延陀國那令人生畏的勢力,李世民愈發堅定了消滅薛延陀國的信念,而唐朝與薛延陀國的關係也由此開始陷入僵局。

事情的轉機是在貞觀十七年前後,由於薛延陀國出現內亂,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提升自己在部族中的威信,乙失夷男決定向唐朝和親,通過迎娶唐朝公主,從而提高自己的地位。確定想法之後,乙失夷男立馬派自己的親侄子攜帶厚禮,前往長安求親。

李世民用此計謀,成功消滅一國,四種動物火了!

面對乙失夷男的求親,李世民認為,選擇聯姻以換取數十年的和平發展時間,對於國力的回覆乃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在李世民確定同意和親的旨意之後,唐朝大將契苾何力提卻是提出了反對意見,契苾何力提認為,薛延陀國內正值內亂,唐朝應趁此良機一舉消滅薛延陀國,而此次和親便是此次謀劃的關鍵所在。若能讓乙失夷男失約,從而導致此次婚事無法如期進行,那麼乙失夷男在國內的地位以及微信也將遭遇沉重打擊。到那時,面對唐朝大軍的突襲,群龍無首的薛延陀國定能被一舉拿下。對於契苾何力提的提議,李世民十分讚許,決定以此計行事。

李世民用此計謀,成功消滅一國,四種動物火了!

事情也正如李世民期許那般,由於乙失夷男未能如約按照約定,將彩禮——數萬匹馬、羊、牛以及駱駝如期送至長安,唐朝十分“憤怒”,認為乙失夷男的行為是對唐朝的輕視,故而宣召天下,取消了此次和親。而乙失夷男這邊由於路途十分遙遠,加之難以保障數萬匹牛羊等緣故,損失了將近一半的牛羊不說,重點是他空手而歸,未能如願迎娶唐朝公主,導致其在國內威信掃地,地位一落千丈,最終鬱悶成疾,一命嗚呼。

李世民用此計謀,成功消滅一國,四種動物火了!

失去乙失夷男的薛延陀國雖重立新可汗,但由於新可汗在部族勢力根基尚淺,加之先前國內內亂未平,叛亂四起,故而新可汗繼位不久便死於內亂。李世民趁此良機出兵攻打薛延陀國,群龍無首的薛延陀國猶如一盤散沙般,戰鬥力不比從前,故而李世民這場突襲打得十分容易、成功的幫唐朝解決了一個大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