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二年,小关之战的胜利,解决了西魏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大危机

小关之战的胜利,解决了西魏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大危机,使得宇文泰有工夫坐下来思考另外一个严重的危机:饥荒。大统二年,即小关之战胜利的当年,关中爆发了严重的旱灾,粮食大规模歉收,百姓无粮,已经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按照常理,宇文泰应该立刻想办法筹措粮食,先解决燃眉之急。但曾在小关之战中出过奇谋的西魏版陈平——宇文深,却给宇文泰出了一个与粮食毫不相关的主意——打弘农。

弘农,郡治在今河南灵宝,所辖区域原包括华州、陕州以及晋南一带的地方。潼关—函谷孔道穿越弘农郡的核心地带,东端的函谷关地势险要,是关中出兵向东的必经之路。《水经注》云:“(黄河)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陕,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打下弘农、占据函谷之险,在关中强于关东时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意义,但在关中弱于关东时,打下这个孤悬于外的据点,需要耗费大量后勤补给来维持,有些得不偿失。

大统二年,小关之战的胜利,解决了西魏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大危机

《水经注》

西汉末年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足霸矣。”三国时曹操西征马超、韩遂,亦是逆行函谷、潼关一线。在灾荒之年还要主动出兵伐人之国,看起来这是自寻死路,但宇文泰居然同意了宇文深的建议。大统三年(537年)秋七月,宇文泰率丞相府所领十二军出征。十二军是西魏北周府兵系统的雏形。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西迁关中后拜宇文泰为丞相,宇文泰对军队建制进行了改革规范,规定国家军队都属丞相府统辖,十二军皆以大将军统领,各军大将都是武川旧将或平定陇右时招纳的大将,分别是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

大统二年,小关之战的胜利,解决了西魏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大危机

隗嚣

这其中包括了后来八柱国中的5人(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除宇文泰和元欣两位,另一位柱国李虎史无明文为何不在这十二将中,但看这个时期李虎的行动,围攻灵州的重大战役,他排位尚在赵贵之前,似乎其位望和贺拔胜一样也是高于十二将的。丞相府十二军的统军大将全部出征,除此之外,刚刚被梁武帝释放回到长安的大将贺拔胜、宇文泰外甥贺兰祥、尉迟迥和尉迟纲兄弟也随军出征,只留下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导留镇长安。从征的阵容之齐整,为西魏开国以来前所未有。

大统二年,小关之战的胜利,解决了西魏立国以来的第一个大危机

梁武帝

但是这么豪华的将领配置,所领总兵力却不过万人。要知道平定关中陇右后,宇文泰的兵力已有数万人,虽不及高欢兵力雄厚,但也绝不会可怜到只有这点人。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一个家财百万的人,只肯拿出几千块钱投资做生意。以至于这场将多兵少的战役,看起来像是一场赌博。

那么西魏军队都哪里去了?答案还是饥荒。关中三辅的粮食已经到了连军队也供应不起的地步,除了必备的中央军主力,其余军队全都散开到各州就食。甚至弘农之战本身,也是为了解决粮荒,弘农有东魏设置的大粮仓,不管够几年吃的,先抢过来再说,否则迟早有一天,就连优先保障粮食的中央军也要饿死在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