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以一敵千如何做到日本專家實驗最多一敵二十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深陷重重包圍的武將,神勇無比、大殺四方、突破重圍,有時還能一起救出女主或男主的場景。影視劇也是一書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會進行藝術的加工的,通過這種表現方式來彰顯武將英勇善戰,順便還能表達將軍與主人公或者與兵士出生入死的關係,令人動容。但是藝術源於生活,在《二十四史》這種正史中就有類似的史料記載,多是以一敵百的例子。

項羽以一敵千如何做到日本專家實驗最多一敵二十

劉裕就是這樣一個武將。公元399年,他奉命率一隊不到百人的騎兵負責秘密偵查敵軍的動向,巧的是他們竟然與敵軍正面相遇了,這實在是很尷尬。敵軍數量眾多,有上萬人,但是劉裕並沒有慌亂而逃,而是冷靜的拍了一名手下回去報信求援,劉裕本人則帶領其餘均勢奮力迎戰,裝作是在這裡的埋伏,也為大軍的來援爭取時間。隨著時間推移,劉裕的兵士已死傷大半,而劉裕卻越戰越勇。後來援兵終於趕到,敵軍倉皇而逃。戰場上敵軍的屍體有上千具。

項羽以一敵千如何做到日本專家實驗最多一敵二十

在文書記載中,項羽也有這樣的經歷。據記載,西楚霸王項羽在戰敗的逃亡過程中,扔殺得漢軍肝膽俱顫。項羽逃到烏江邊時,覺得愧對江東父老對他的期望,自己也沒有實現當初許下的豪言,無顏回去,於是下馬死戰,傻掉了幾百名漢軍,自己亦深受重創,戰鬥力大損,在烏江邊自刎而死。

項羽以一敵千如何做到日本專家實驗最多一敵二十

那麼古代將軍以一敵百的說法有多少可信度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可能性。首先就是將作為將軍,自身有過硬的實力,這個實力就是身體素質和實戰經驗。作為將軍,平時的刷到弄槍的訓練是不能少的,尤其還要訓練士兵,這個鍛鍊量是很大的,再加上優秀的將軍上過很多真正的戰場,有豐富的經驗。其次是外在的武器裝備。有些貧弱的國家,連給士兵配備一身盔甲都做不到,只能用藤條製成的衣服代替,防禦力非常低。而武將的戰甲比士兵的更加精緻、結實,防禦力很強,甚至有時候將軍可以藉助盔甲的重力反作用於敵軍,提升自己的戰鬥力。

項羽以一敵千如何做到日本專家實驗最多一敵二十

古代的武將既然有可能實現這樣的目標,那麼現代人能否做到呢?日本一個電視臺就曾做了一個實驗來看現代人的戰鬥力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他們請了3位參加奧運會的國家隊的擊劍選手,對戰50名業餘擊劍愛好者。所有人的胸前固定著一個氣球,只要氣球被扎破,就代表死亡。在這個實驗中,還是很容易“死亡”的。

項羽以一敵千如何做到日本專家實驗最多一敵二十

“戰爭”一開始,三圍專業選手就緊緊靠在一起,迅速佔領了“戰場”邊緣。從戰術上就比業餘選手高明許多。在這場測驗裡,專業選手與業選手的差距展現的淋漓盡致,3人在先後擊破25名業餘選手的氣球后,動作幅度才出現緩慢的趨勢。8分鐘過後,只剩下了一名專業選手和6名業餘選手,專業選手又“擊殺”死人後,他的氣球也被擊破了。廠商50名業餘選手只剩二人,平均每位專業運動員可擊殺16人,最多可“擊殺”20人。

但是這樣的結果距離以一敵百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項羽的一敵一千也很難說是真是假。各位網友如何看待這一論斷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