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30):玄武門之變1——定計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30)

李世民佈下三張王牌。他彷彿又回到刀光劍影的戰場,一切準備停當,只等他下達作戰號令。然而,這時的他卻一反常態,失掉戰場上那種果斷,變得猶豫不決。

正是這個時候,他的部下們加緊了勸說。他們搬出從前各種先進人物的事例,比方說周公迫不得已把兩個兄弟幹掉啊,舜發現老爹要殺他、該採取措施就採取措施啊,等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慷慨激昂、聲淚俱下。

尉遲敬德說:“大家冒死輔佐大王,大王你還在這裡猶豫。這活沒法幹了,我現在就辭別大王、從此浪跡江湖,反正留在這裡也是個死。”

長孫無忌也在邊上湊熱鬧:“散了散了,我也跟著敬德一塊走算了!”李世民趕緊打圓場:“大家別急,再想想再想想,看看還有什麼更妥當的辦法?”

他為什麼遲遲不肯鬆口呢?一個是謀反這種事,想成功必須搞‘閃電戰’。你整點材料拉點人,這屬於政治鬥爭的常規操作,說出去還有迴旋的餘地。真刀真槍搞政變,這屬於核打擊,暴露了必然遭至毀滅性報復,所以決策必須十二分的謹慎。第二個,他心裡總有一道邁不過去的坎。

李世民能活到今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是李淵、李建成對他手下留情。換作其他任何一個人,立了這麼大的功、做了這麼大的官,還四處樹黨、明裡暗裡跟皇上太子作對,十個腦袋也被砍了。

遠的不說,眼前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的老熟人李孝恭。

李孝恭為唐朝打下半壁江山,唯一能和李世民比比功勞的就是他。李淵起初叫他做揚州大都督,管著江淮、嶺南大半個中國。李孝恭樂呵呵地在石頭城裡大搞工程建設,又是建辦公大樓、又是蓋豪華別墅。結果舒舒服服住了沒幾天,大禍臨頭。武德八年,也就是去年,有人告他謀反。大都督當不了了、別墅也住不成了,被勒令回長安交待問題。其實交不交待問題只是個形式,主要還是皇上不放心。問半天沒問出什麼名堂,江南是別想回去了,留在長安做了個閒職部長(宗正卿,皇家事務管理局局長)。從此喝酒不管事,一直喝到五十歲、醉駕身亡(‘與唐儉等聚宴,醉甚,夜臥街中樹下,及旦而薨。’)一代英雄、落寞而死。

對李孝恭,李淵隨隨便便就下了手;對功勞權勢更大的李世民,卻遲遲沒有動手。為什麼?阻止李淵、李建成沒有別的,就是父子兄弟間的骨肉親情。同樣,李世民要對老爹、老哥下手,他也要先過親情這道關。

而且,李世民不是一般人。他所在的位置、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有一種使命感和歷史感。他要活命,但又不僅僅為了活命。一個人要書寫歷史,總是會有所顧慮的。所以李世民和底下人商量:‘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不亦可乎!

對聲名和親情的顧慮交織在一塊,成了李世民一個心結。他的想法,最好太子黨先發動,那我叫‘自衛反擊’、或者叫‘正當防衛’,對自己、對歷史,都算有個交待。

可是,底下人不這麼看。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你還在這裡糾結名聲。大哥,留不留名是你的事,我們想要先活命!

在眾人的反覆勸說下,李世民嘆口氣,說:那好吧,咱們算個卦先(‘世民命卜之’)。把烏龜殼啊、小木棍啊什麼拿出來。剛擺好,就有人進來搗亂。

幕僚張公謹自外來,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於是定計。

輕鬆讀史之大唐(130):玄武門之變1——定計

蓍草龜甲

張公謹是個武將,等下我們就會看到,他將以一個大力士的身份出場。他都能說出這樣的話,李世民手下真是人才不嫌多啊!他能夠贏,真的不是憑藉僥倖。

求生的念頭終於佔據上風。李世民放下心結,正式下達政變號令:命長孫無忌把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秘密招來(‘令無忌密召房玄齡等’)。長孫無忌大概看李世民又是嘆氣、又是算卦的,態度還有點猶豫。怕他反悔,又串通房、杜二人搞了一出激將法,回來彙報說:“這倆小子不肯來,說皇上有旨,不能再和大王來往,發現了就是死罪。”

房、杜是李世民的頭號智囊,他們如果跑路,這團隊就等於散了,李世民也就徹底完蛋。所以聽了這話李世民大怒,把尉遲敬德喊來:“你拿我的刀去,看他們什麼態度。不聽招呼,提頭來見!”(‘公往觀之,若無來心,可斷其首以來。’)

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屁顛屁顛又是一趟跑。其實他們還能有什麼態度?這幫人要的是李世民的態度。

《資治通鑑》載:‘敬德往,與無忌共諭之:“王已決計,公宜速入共謀之。吾屬四人,不可群行道中。”乃令玄齡、如晦著道士服,與無忌俱入,敬德自他道亦至。

這個是官方說法。要我看,真實的情況:房、杜二人早化好了裝、穿著道袍在家等著呢。長孫無忌一上門,只需說兩個字:“成了!”

李世民的班子重又聚集秦王府中,開始商討行動的具體事宜。一出古老的劇目——皇位爭奪戰,就此正式上演。這一次,劇目的名字叫‘玄武門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