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城變」——看鼓樓區引領開封古城建設新坐標

鼓楼“城变”——看鼓楼区引领开封古城建设新坐标

馬道街民國風情商業街再現老街繁華

鼓楼“城变”——看鼓楼区引领开封古城建设新坐标

鼓樓區古巷每個拐角都書寫著歷史

□本報記者童浩麟

每到週末,開封市鼓樓區市民李曉民都會在復興坊商業歷史文化風貌區散步。在他眼中,他生活了60多年的這個老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城在文中、人在景中,如同一幅風景宜人的彩色圖畫。

在李曉民的印象中,之前的鼓樓,有很長一段時間,雖為古城,衚衕遍佈,有歷史的味道,但滄桑多了一些,如同一張染色的黑白照,坑窪的街道衚衕、渾濁的水渠池塘……與現在的城市相比,是兩個世界。

2013年以來,鼓樓區先後實施了鼓樓復建工程,鼓樓街、寺后街、馬道街等商業歷史文化街區修補提質,復興坊商業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利用,鼓樓裡棚戶區改造等。鼓樓,這個傳統商業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1

規劃先行推動鼓樓“華麗轉身”

規劃先行,貫穿於鼓樓區百城提質建設工程的每一個環節。“城市規劃決定著一個城市的發展方向、發展質量、發展高度和發展路徑。”鼓樓區委書記魏培仕表示,“百城提質是城市轉型的一項戰略,必須把合理規劃作為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

新鋪設的道路順著青磚素瓦延伸,道路兩側古樸典雅的建築展現著開封老城獨特的文化韻味,文化肌理和古城歷史在磚瓦之上、牆角之間逐漸清晰……

10月26日,記者走進復興坊歷史文化風貌街區,看到這片沉寂了多年的老街巷已是重塑“容妝”,映襯出魅力古城開封的厚重與端莊。不時有遊客和市民走進這片老街區拍照留影,感嘆這裡的魅力,感慨這裡的變化。

自2017年4月,鼓樓區復興坊歷史文化風貌街區提質改造工程開始啟動。“擁擠”在這片面積約0.22平方公里老棚戶區裡的商場后街、鵓鴿市街、鐵佛寺街、生產街、復興街等10餘條街巷便開始了蝶變重生:

思路是——整改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以政府主導、民生第一、保護為主、產業優先為原則,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實施“一拆”“三保”“四改”,即拆除違章搭建和醜陋張貼;保護市井格局、保護歷史建築、保護傳統院落;改造街巷道路、改造建築立面、改造地下管網、改造老舊廁所;

方案是——昔日街道兩側的破舊院落,經過“修舊如舊”的精心呵護,變成古色古香的青磚灰瓦筒式院落,透出十足的民國民居風貌。

在百城提質工程規劃中,鼓樓區結合八朝古都的歷史特色和文化底蘊,完成整座城市景觀風貌設計及色彩規劃引領,始終堅持把規劃作為城市建設的第一粒釦子。

2

“三態”重塑再現古都名街風華

目前,鼓樓區已經形成以城鄉總體規劃為統領、以各類專項規劃為支撐、以城市設計為指導、以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的規劃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

這是一個以全新的視角、全新的視野來看鼓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政府規劃引導,企業投資參與,對書店街、鼓樓街、寺后街、馬道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實施建築形態、產業形態、文化形態重塑工程:

比如,在集中拆除違章搭建、整治醜陋招貼、整修建築立面過程中,更換門頭牌匾,植入文化符號;

比如,在設置街道標識過程中,實施亮化工程;比如,在集中連片改造棚戶區過程中,打造鼓樓裡、萬相城等高端商業文化綜合體。

鼓樓區的“三態”重塑工程中,既植入傳統文化元素和園林景觀,使內嵌式的中國傳統民居和商業建築完美融合。同時,增強街區的休閒體驗功能,發展新業態,培育新功能。

“通過歷史文化街區修補整治,將改善民生與街區提質改造、文商旅融合發展有機結合,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承老城區文脈、提升老街區功能,為老城居民構築美好生活。”鼓樓區委書記魏培仕說。

至2017年,鼓樓區所轄的第一樓、王大昌、京古齋、又一新、老五福、晉陽豫等老字號與蘇寧、國美等一批龍頭電商和“雙創”基地交相輝映,實現了商業街區“傳統對接現代、古風演繹時尚”的可持續發展,把幾代人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整個街區上的每塊磚、每片瓦、每個石頭,都承載著歷史滄桑。”鼓樓商業街區黨工委書記鄭曉麗說,“老街區的修繕,把居民心中的‘故鄉’留了下來。”

3

老街道靚起來老字號火起來老百姓笑起來

在改造過程中,鼓樓區始終把改善人居環境,滿足群眾美好生活作為此項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僅就歷史遺存保護來說,鼓樓區通過對街區院落和民居普查、分類,確定一類、二類、三類院落和建築,分別制定保護措施。經初步核定,確定一類院落10個,二類院落21個,三類院落132個;一類建築63棟,二類建築1818棟,三類建築52棟。

對於這些“院落”,鼓樓區鼓勵街區居民外遷,允許自保;把保護街區現有歷史遺存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街區院落和建築現狀,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蹟,做到應保必保。

同時,最大限度發揮歷史建築的使用價值,支持和鼓勵發展符合街區定位的生活服務,休閒旅遊及文化創意等產業,通過提質改造,活化功能,豐富業態,增加社會就業,提高居民收入;嚴格管理控制街區規劃和建築風貌,加大市政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和居民參與街區改造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通過修補提質,保護利用,使老街道靚起來,老房子用起來,老字號火起來,老百姓笑起來。

“我們要把這項工程真正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名片工程。”鼓樓區委書記魏培仕堅定地說。

如今,走在復興坊等鼓樓歷史文化風貌區,縱橫道路兩側的電線杆和雜亂無章的電線消失無蹤,道路兩側古樸典雅的建築和街景展現著獨特的文化韻味。酒吧、書吧、旗袍訂製等文創店面吸引著眾多遊客流連忘返……

短短一年時間,這片集“生活居住、休閒旅遊、文化展示”功能於一體的宜居、宜業、宜遊的歷史文化街區逐漸顯現在新鼓樓的發展畫卷之上,一個曾經破敗的古城棚戶區在新時代實現華麗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