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为何要在午时三刻?其实是假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古代,是一个规矩很多的时代,而喜欢看古装剧的人们会发现,不仅结婚的时候规矩多,其他方面规矩也多。古时候当官的最喜欢喊的一句话就是:“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才能砍头呢?

古代行刑为何要在午时三刻?其实是假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其实这和古人们当时的思想观念有关,在古代那个社会,因为科技没有那么发达,所以大多数的人都很迷信。不管是大到皇帝登基还是小到逢年过节,都会去祭祀神灵。就是因为在古人们的思想中存在封建的想法,迷信鬼神之说。

而在午时三刻斩首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古代行刑为何要在午时三刻?其实是假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在古时候,还不像现在这样用小时计算时间,他们把一天的时间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说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而12个时辰又分为100刻。在唐朝之后,又把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所以午时三刻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就是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左右。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杀人,还是刚才所讲的古时候的人迷信的问题。在古时候,人们比较相信鬼神,人死之后会产生鬼魂,而午时三刻被人们称为一天中阳气最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斩首不会被鬼魂找上自己。

古代行刑为何要在午时三刻?其实是假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午时三刻也是人疲惫的时候,这个时候斩首对犯人来说,能减少他的痛苦。看起来,古时候的人们还是存在一点人道主义的啊。但是真是这样的原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