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继密云区之后,全民阅读“一区一品”专题调研活动专家组李海峰、汤雪梅、张新华、郑以然、罗赟、刘颖,以及北京日报记者路艳霞、新京报记者倪伟一行近日走进平谷区,该专题调研第十站在“生态涵养发展区”继续展开。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活动专家组李海峰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活动专家组汤雪梅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活动专家组张新华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活动专家组郑以然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活动专家组罗赟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活动专家组刘颖

调研当天,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了平谷夏各庄图书馆、阅谷浮生6号、平谷区博物馆世纪阅报馆、平谷区图书馆“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冰心奖陈列室”等,并以座谈交流、信息采集等方式,详细了解北京市平谷区开展全民阅读的基本情况,分析平谷区推动全民阅读的特色做法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北京市平谷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靖,北京市平谷区文委副主任逯艳敏,北京市平谷区图书馆馆长王宇、副馆长刘凤革,平谷区新华书店经理吕小勇,平谷区博物馆世纪阅报馆负责人李润波,平谷区教育新闻中心负责人陈艳平,“爱朗读”空间负责人李红开,阅谷浮生6号负责人张丽丽,小牛顿绘本馆负责人韩素珍,平谷区书香家庭代表王春信等等共同参与了调研座谈会,他们和专家组一起,针对平谷区推动全民阅读推广的现状、特色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座谈会现场

平谷区默默地打造或挖掘众多特色阅读空间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平谷区默默地打造或挖掘众多“接地气”的特色基层公共阅读空间,平谷夏各庄图书馆、阅谷浮生6号、平谷区博物馆世纪阅报馆、平谷区图书馆“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冰心奖陈列室”等都是显例。这些“接地气”特色基层公共阅读空间的多维尝试,也为其他区域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不少可借鉴或可复制的价值。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组走访“冰心奖陈列室”

这其中,以平谷区博物馆世纪阅报馆、平谷区图书馆“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冰心奖陈列室”最为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由此,专家们对平谷的印象由“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平谷区从政府到社会力量对全民阅读的热情也感染了调研专家。专家们建议,未来平谷的全民阅读工作可以结合区域发展规划,提升整体站位,完全有可能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形成一张“绿色”文化名片。

“世纪阅报馆”:展示中国社会一个多世纪的变迁过程

平谷区博物馆“世纪阅报馆”的藏品,均为中国著名报刊收藏家李润波收藏的珍品。李润波的藏品以老报刊最为丰富,目前在中国集报界数量最大,品位最高,总量达4000多种、60000余件。展出的藏品,均为他收藏的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报刊原件,基本展示了中国社会一个多世纪的变迁过程。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世纪阅报馆”

“世纪阅报馆”的展品以反映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为主线,共分晚清报、民国报、抗日战争报、日本侵华罪证报、解放战争报和新中国成立后要闻报6个部分。

“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冰心奖陈列室”:展示冰心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设立在平谷区图书馆,全国唯一的“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冰心奖陈列室”是重要的文化桥梁,保存了历届“冰心奖”获奖图书及相关资料,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亮点工程,每年吸引众多青少年参观学习。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冰心奖陈列室”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平谷区图书馆

调研组发现,平谷区图书馆内收藏了历届“冰心奖”系列图书及参展系列图书,包含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和语言等各门类获奖作品,并设有“冰心奖”陈列室,以图书和实物全面展示冰心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以各成员单位为引领推动平谷区全民阅读活动

早在2009年,平谷区就举办首届“平谷区大众读书工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届,打造了“书香平谷·全民阅读”活动品牌,活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群众参与率高,社会效益显著。调研组走访发现,平谷区以各成员单位为引领的全民阅读活动各具特色。

其一,平谷区妇联。平谷区妇联聚焦妇女、家庭两个重点群体,围绕四个“突出”,即突出“要我读”每日打卡活动、突出“我要读”好书推荐活动、突出“听我读”诵读沙龙活动、突出“和我读”图书进“家”活动,深入开展“魅力女性书香家庭”系列活动,共计吸引近6000人次参与,营造了女性阅读带动家庭成员阅读、家庭阅读带动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其二,平谷区总工会。以“书香在线”和“职工书屋”为依托,积极打造职工线上线下阅读平台。建立42个北京市“职工书屋”示范点和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3个,带动各乡镇街道园区、委办局、社区(村)及各企事业单位建“职工书屋”“流动职工书屋”“农民工书屋”“工地书屋”和“职工读书角”300余个;开通“书香在线”线上职工阅读服务平台,向万名职工赠送阅读卡,结合移动客户端,配套提供优质数字资源,实现24小时职工群众无障碍、无边界、立体式的免费阅读。在全区各级工会组织中开展“书香工会”职工阅读活动和“职工书屋”建设。以读书征文、演讲、诵读、论坛、职工文化大讲堂和职工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为载体,使读书活动在广大职工中推广。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组走访“阅谷浮生6号”

其三,平谷区团委。联合区委教工委开展“悦读青春·书香平谷”系列读书活动。一是“五个系列”齐发力。五即整理《平谷区青少年应读经典书籍50本》书目;四即开展“四个一”读书计划,倡导各级团组织开展“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研读一本好书,每季组织一次读书会”活动;三即联合各小学、初中举办“小手拉大手——我带父母多读书”助读活动;二即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大赛和“好书共享”征集活动;一即开设“读书沙龙”。二是优化阵地创品牌,“青”字招牌靓绿谷。组织内建立青年读书阵地44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三是“互联网+新达人”,提高参与双驱动。开展“网上荐书”争做阅读达人,“好书共享”评选荐书达人,“平谷朗读者”,发现“读”书达人等活动,推广模式“网格化” ,实现阅读全覆盖。

其四,平谷区党史办。为让基层群众更加了解党的历史和平谷革命史,激发全区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区党史办从2012年开始,在全区各乡镇开展建立“绿谷红书屋”活动。截止2018年8月,共建310个红书屋,覆盖全区16个乡镇和2个街道,其中刘家店镇、熊儿寨乡和黄松峪乡实现村村有“绿谷红书屋”。目前,党史办还继续建立和完善“绿谷红书屋”,不断拓展书屋功能,争取2020年前实现全区村村有“绿谷红书屋”,为美丽的后花园增添书香味道。

平谷区依托社会力量助推全民阅读蓬勃开展

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全民阅读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平谷区的民间阅读力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学社、读书会等阅读组织呈蓬勃发展之势。不少书友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定期、不定期的方式抱团读书,自发成立了各具特色的社会阅读组织。很多崇尚阅读、热爱公益的阅读推广人身体力行地推广阅读活动,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新生力量。其典型代表如下:

第一,大华山文学社。由大华山镇文化站原站长王春信发起成立的大华山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有18名好读书写作的农民参加,现有40名社员成为大华山镇读书写作的名人。文学社,每年组织4次读书写作活动,办有《菊花谷》文学季刊。在文学社里有楹联创作小组、有戏曲创作小组,曾与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楹联学会、北京作家学会都共同举办过读书写作活动。因读书创作之特色,大华山镇连续三届九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3年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楹联之乡。15年以来全镇有20多人50余篇作品获国家、市区各类奖项。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夏各庄图书馆

第二,“收藏达人”——平谷区金牌阅读推广人李润波。李润波,现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中国纸品收藏联盟副主席、平谷区文联副主席等。现已出版专著10余部,在世纪阅报馆为观众讲解400余场。李润波认为,读书是干好人和实业的基础,所以40年来读书不辍。他还认为收藏文化物品的读书的一种延续,读的是一种特别形式的“书”。在这个理念指导下,30年来李润波利用藏品不断到社会举办专题展,其中最大影响的展览是2007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百年中行 百年奥运——中国体育史料社区巡展”,一个月间巡展了105个街道和社区。2008年举办迎奥运体育史料展,为奥运宣传做了很多奉献。2009年7月29日李李润波担纲主持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大型新闻史料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次日的焦点访谈做了介绍,之后在全国多个省城巡展。2009年4月22日将自己的全部藏品、展品无偿捐献给平谷区委区政府,由平谷档案馆保存。2015年世纪阅报馆移入新建成的区博物馆,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报纸展览馆,向社会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读史、读报的阅读空间。

第三,本土历史文化传承推广者柴福善。柴福善,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平谷区文联副主席、平谷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文史专家。作为平谷的一名文史研究者,潜心研究平谷历史30余载,顶雪踏霜,踏遍了平谷的每一座村落,访谈了一两千位耄耋知情老人,撰写《平谷史话》《平谷寺庙志略》《志书补遗》等多部专著,现为“平谷历史文化传承”及“柴老说平谷”主讲人。在此基础上,柴福善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平谷历史文化,准备出版上、下卷、百万字的《平谷历史文化讲稿》。成为“爱平谷、写平谷、讲平谷”的平谷历史文化推广名人。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夏各庄图书馆农村青少年阅读系列活动现场

第四,九歌诗社。九歌诗社是个文学社团组织,其社长王友河为平谷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他团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诗友,开展诗歌创作并出版《九歌久歌》诗集,在平谷区颇有影响,社团还经常开展经典诵读及阅读分享活动。此外,2018年5月,作家协会又成功组织举办了平谷第一届诗歌节,该活动分采风、创作、咏唱、朗诵、向社会赠送诗书、成立诗社等内容。

第五,“爱朗读”网络朗读平台。通过线下“童言语言艺术教育”机构,对青少年诗歌朗诵、即兴演讲、故事演绎等多方面进行专业训练,结合“爱朗读”网络平台进行展示推广,以线上讨论、交流来充分发挥网络阅读交流的及时性和互动性。

以上这些无论内部的、开放的,线上的、线下的,成人的、亲子的,专业的、多元的民间阅读组织类型越来越多、形态越来越丰富、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成为“书香平谷”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平谷区全民阅读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组走访发现,在全民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有效推进了“书香平谷”的建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一区一品”品牌打造还需进一步提升。品牌打造在拓展阅读推广新渠道,打造阅读推广新模式方面还有待突破。应不断拓展阅读平台,丰富阅读活动,提供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阅读活动,使阅读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互联网+阅读”的模式,开展网络微书评大赛、网络摄影大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阅读体验,丰富阅读品牌内涵。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调研组走访“世纪阅报馆”

第二,全民阅读经费保障力度较弱。建议在保证经费来源的前提下,采取各项措施创新经费分配使用的方式方法,如大力拓展全民阅读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适用空间,支持和鼓励社会和民营企业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鼓励和扶持一批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引导和启动资金,并根据其活动实效提供后续支持等。

第三,全民阅读体制机制建设需不断加强。文委牵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多年,真正能做到共建共享的系统并不多,而全民阅读工作涉及面广,应继续完善全民阅读协调机制,发挥好文化部门的牵头作用,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在推进全民阅读、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加强共建共享,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开展“书香平谷”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不断创新的阅读形式和阅读内容,全城联动,阅读新时代,共享新生活。

“一区一品”走进平谷区丨崇尚阅读:有望使“农业平谷”转为“文化平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