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刚准备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如常的工作,惊闻,李咏去世了!根本不愿意相信,下意识觉得他肯定“被死亡”。

打开哈文(李咏的妻子)的微博……可是,这一次,是真的。

李咏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最终还是失败了,他没能挺过去,1968年出生的他,终年50岁。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很多人说,痛失我们的童年记忆,在公众视野中的咏哥的这一生:

1987年,李咏考入中国传媒大学。

1991年,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做编导。

1996年任专题片编导,并担任纪录片《香港沧桑》的解说。

1998年开始出任综艺节目主持人,同年开始主持益智游戏节目《幸运52》。

2002年,主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03年,主持央视二套的平民选秀节目《非常6+1》。

2004年,担任选秀节目《梦想中国》总设计师。

2008年,开始主持名人访谈节目《咏乐汇》。

2009年,出版自传《咏远有李》。

2013年,其人事档案正式从中央电视台转入中国传媒大学。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很多部分,在80、90后这一代人童年中,是重要的记忆。

(一)

印象里,最后一次在荧屏里见到他,应该主持是某一届中国好声音的开场。后来就是李咏全家移民美国,就在这个月,还有许许多多的喷子在网上写文抨击这事。网友议论纷纷,大概说他是赚国人的钱赚够了,出国享福去了。偏激的网友直接称他“背叛”,称他给国人上了很好的一节“爱国课”。

不管他之前做过什么,我们对“神”的要求,就一直是完美的,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4天前,网络上还在控诉“被李咏骗了”的文章(大概意思是说被李咏的爱国腔给骗了,人家根本就不爱国之类的言论)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底部的留言是这样的: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今天,这些文章大部分都删除了。

(二)

谁也想不到,再一次听到他的消息,竟然是生离死别。

就这么突然,我们永远失去了李咏,那个陪伴我们一代人童年的主持人,那个经典的手势、笑容一切似乎还在不久前,转瞬已定格成永远。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这一年,关于所有的传闻、质疑、甚至谩骂,李咏一家人没做任何的回应,网上没有半点关于李咏身体的传闻。我想,相对于生命,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李咏的突然离开,让我们突然明白,人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分离,不管你是否准备好。

如果生命只有最后17个月……17个月!不到一年半,这个时间,我们该如何度过?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李咏和妻子旧照)

(三)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请写下五年内

你的人生目标,五年后你的人生状态将是怎样的?

现场的很多人,纷纷用最快的时间,写下了五年目标,拿出来看看,大多数与事业和职业相关,然后是财富,孩子(当时现场几乎是妈妈)。

然后,老师再问大家,如果生命只有1年了,你会做什么?同样写下五件事。

现场一片哗然,大家交头接耳。这一次的答案中,很多人提出要抓紧时间去看世界、去做自己很想做但是不敢去做的事情。

老师继续提问,如果生命只有一个月了呢?!很遗憾,你很快就要和世界告别了……

大家陷入沉思……突然,有人说了一句话,是为什么只剩下一个月,是生病了还是年老了?

老师说,不知道,总之,你只有一个月了。

这一次大多数的答案,都和爱的人相关,陪伴家人,和每个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道别……

这一生,我们忙忙碌碌,只有一件事最重要,那就是爱。去爱,去爱我们爱的人。

(四)

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陪他们走到最后,或许是生老病死,或许是天灾人祸,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我们是否还能和我们爱的人在一起。

大家写完后,老师建议大家把三张纸放在一起,看看,哪些事情既符合你长期目标,又符合你短期目标?哪些事情是你的长期目标,但是你却忽视了从现在开始,哪些事情是你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你却忘记了。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很多人说,中国人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人生平淡。可是返璞归真,每个生命在尽头时,才发现,这一生,爱你的人,最重要的一切,近在眼前。

最后,老师问道,你的目标中,有你自己吗?这一辈子,你的目标中有事业、财富、老人孩子,有你自己吗?有健康吗?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很多人才发现,我们寻寻觅觅中,总是不小心就把自己给弄丢了。我们甚至不太了解我们自己,像剥开洋葱皮一样,要剥开无数层,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

在公众的世界里,我们把爱国、成功、财富的情结推向了极致,对像李咏这样的公众人物,提出大公无私的极高要求,又何尝不是在舍本逐末的漩涡里挣扎的表现?我们忘记了自由和自我,不是不想,而是麻木了。

我们对他人的生活有非常高的标准:

李咏去世:人生短暂,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但是对自己的生活呢?

(五)

时光并不漫长,生命其实很短,谁也活不出两辈子。

莫非真的要等生命只有17个月,才活成自己?

在每个生命结束的时候,但愿我们都有“此生足矣”的勇气。

咏哥低调地离开公众视野,在一个不受人打扰的地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7个月,我相信,这是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在生命最后的时间,他放弃了一切束缚,只做自己。

也希望,从此,我们学会对每个人祝福,尊重每个自由生命的真实与选择。

愿咏哥一路走好,愿爱他的家人们能保重,此时无声胜有声。

——THE END ——

我是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国际鼓励咨询师,30岁自学漫画,推送了600多篇原创育儿漫画,现出版漫画集新书《成长,不慌张》,关注我,一起让育儿更从容,让妈妈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