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这三类住房困难人群有补贴拿了,赶紧来看

今后,这三类住房困难人群有补贴拿了,赶紧来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升保障效益和服务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今后,这三类住房困难人群有补贴拿了,赶紧来看
今后,这三类住房困难人群有补贴拿了,赶紧来看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以解决城镇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租购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力度,充分尊重保障对象的选择权,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

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范围,多渠道保障住房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今后,这三类住房困难人群有补贴拿了,赶紧来看

主要措施

1明确补贴保障范围

各地要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

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租赁补贴的保障范围。保障对象可自主选择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其中一种保障形式。

2科学设置准入条件

各地要区别不同保障对象,研究确定租赁补贴对象的住房、收入、稳定就业年限等准入条件。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租赁补贴的收入条件,原则上应不高于当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

新就业无房职工累计申请租赁补贴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4个月,其收入条件由各市根据实际合理确定,重点审核其住房条件;

在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申请租赁补贴的,应符合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认定条件,且持有本地合法有效的居住证,原则上在本地连续缴存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3年及以上。具体条件由各市、县(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

3分档确定补贴标准

各地要结合当地住房租赁市场的租金水平、申请对象的支付能力和财产状况等因素,合理测算并分档确定租赁补贴标准,租赁补贴标准随市场租金变化进行定期动态调整。除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城镇住房救助对象等特困人员,可以按市场租金水平确定租赁补贴标准外,其他类型保障对象的租赁补贴标准,原则上最高不高于市场租金水平的80%。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

4合理确定补贴面积

各地要结合申请对象家庭的成员数量和当地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保障面积等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补贴面积,原则上住房保障对象应租住中小户型住房,户均租赁补贴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单身户租赁补贴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具体补贴面积由各市、县(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

5加强资金保障

各地发放租赁补贴的户数列入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计划。市、县财政要结合当地实际,按规定从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发放租赁补贴。省级财政将继续支持市、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可统筹用于发放租赁补贴。

今后,这三类住房困难人群有补贴拿了,赶紧来看

监督管理

规范补贴发放程序

符合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条件的申请人,应与房屋产权人或其委托人签订住房租赁合同,并及时将依法备案的住房租赁合同、房屋权属证明、租赁发票等有关材料提交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审核。各地根据轮候排序结果,与审核通过的申请人签订租赁补贴协议,租赁补贴协议的有效期最长不超过房屋租赁期限,同时要明确补贴标准、发放期限、停发事项及违约责任等,按月或季发放租赁补贴,在每年12月25日前完成年度最后一次租赁补贴的核发。租赁补贴发放方式由各地自行确定,确保用于住房保障家庭租赁住房。

建立退出机制

各地要按户建立租赁补贴档案,定期进行复核,及时掌握补贴发放家庭的人口、收入、住房等信息的变动状况。对符合条件的,继续发放租赁补贴;对不再符合租赁补贴保障条件的,应终止发放租赁补贴。

健全信息公开和监督机制

各地要建立健全租赁补贴的申请、受理、审核、公示和发放机制,全面公开租赁补贴的发放计划、发放对象、申请审核程序、发放结果及退出情况等信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监督,确保租赁补贴发放的公平、公开、公正。对以不正当手段骗取租赁补贴的,一经发现,取消其享受补贴资格并追回住房租赁补贴,记入个人诚信记录,5年内不受理其保障性住房申请。

推进“互联网+住房保障政务服务”

各地要积极推进“互联网+住房保障政务服务”,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实现住房保障信息与民政、公安、人社、公积金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协同。

各市、县(市)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备案。

丨注:以上为部分摘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