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國的相比,爲什麼我們的機器人跟玩具似的

看過好萊塢大片的,總覺得人家工業化成熟,敬業專業,而自己很多國產片就跟鬧著玩一樣;同理可證,欣賞過國外頂尖機器人演示的,總覺得外國的機器人才真的牛,而我們的機器人就跟玩具似的。當然我們不否認差距,只是個人覺得我們是不是隻看到了兒童類的機器人了呢?

和外國的相比,為什麼我們的機器人跟玩具似的

現在我們消費者看到的機器人,多半是消費類和服務類機器人,並不是工業機器人。而那些消費和服務類機器人,多半又是比較符合消費者群體的,比如娛樂類教育類服務類,所以要麼偏娛樂,會唱歌跳舞;要麼偏服務,會服務接洽;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像玩具。

其他行業的,姑且不論(估計有心人也明白),我們自己的企業,特別是高科技相關行業,往往只要高調宣傳、太猛發展並大力推廣的,似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或者說,總會由於某件事或在某個節點上會栽個大跟頭,受盡眾人的譏諷和嘲笑。

當然,不排除我們很多企業借殼欺騙、誇大宣傳、浮躁激進,不過更重要的是,很多核心技術底層技術,我們都沒有掌握。一人客個人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做組裝、改良或集成,或者說,我們無法從底層全部自主研發和創新,所以即便是我們在開源的基礎上做了創新和市場應用,即便我們也研發創新並推出新產品,廣大人民群眾多半也不買賬。

和外國的相比,為什麼我們的機器人跟玩具似的

我們國家的機器人,並不是如同大家想象的那樣,跟個玩具似的,只會唱歌跳舞,只會在別人家的技術上貼標;而是大家習慣於用別人好的一面,來反襯我們的劣勢。比如從技術上說,國外IT和智能技術已經發展很多年了,而我們自己剛剛起步;國外的現代化和思維早已深入人心,而我們有時候還停留在接觸應用階段,另外從我們的國情、民眾和現實的角度考慮,我們更傾向於應用層的創新,而不是底層技術的深研和突破。否則,你未必就能騎上單車,吃上外賣。

和外國的機器人相比,為什麼我們國家企業推出的機器人跟玩具似的。其實,從市場的角度看,我們更務實一點,我們更多隻能先解決生存問題,再考慮發展。如果不直接考慮市場,而直接以夢為馬,策馬奔騰,以我們大環境的現狀,多半會餓死在追夢的路上。因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制造技術本來就是一個綜合性很強、很考驗技術功底很消磨心性的工程,不但思想層面和技術層面要求高,資金要求也高得嚇人,我們無法重新從0到1,時間不允許,金錢不允許,現實市場也不允許。

從另一個角度考慮,科技企業也好,實體企業也罷,有時為了生存和融資,不得不包裝,所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往往只有通過包裝、誇大和迅速變現,才有可能吸引資本,才可能換來繼續發展的機會。一人客想的是,資本有錢,但資本天生逐利,把那些不務實只遊戲的混蛋除外,若你不能讓資本看到可能,它們怎麼給你錢,不給你錢,你怎麼生存?那不融資呢?除非你時間和金錢多得燒不完,我們國家不是沒有埋頭苦幹、低調務實的企業和團隊,然而,很多時候,他們卻面臨著不為大眾瞭解、不被人們理解,資金短缺、項目停滯、舉步維艱的境地。如果不想著吸引資本融資,怎麼生存下去呢?

當我們很多人在為生存發愁的時候,那夢想是不可能太高尚的;當我們太多人都在娛樂至死的時候,我們是不會(或者很少)關注那些低調努力的貢獻者的。我們國家的機器人,不是隻像玩具那樣只為好玩,那些只是我們看到的市場中的一個小小角。和外國的機器人相比,我們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只是我們無意識地偏見,選擇性地忽略了太多的因素而已。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