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爲上海第一小籠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小籠包在上海一般被稱為“小籠饅頭”,或者直接叫做“小籠”。上海數千家小籠店中,屋有鮮是相當出色的一家。老闆陳麗娜是國家一級點心師,早年任職於因接待國賓政要而聞名的上海招牌餐館綠波廊,後又赴日本大阪擔任南翔饅頭店的技術指導,回國後開設了屋有鮮。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屋有鮮的小籠皮薄、餡大、湯汁足,幾乎滿足了優質小籠的所有特點。每個小籠都有32個褶子,遠超鼎泰豐的18個褶子。屋有鮮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一般情況下都是賣完即止,因此要想吃上屋有鮮的小籠,還得趕早。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它家並不製作純豬肉小籠,融入各種螃蟹食材是屋有鮮的核心競爭力。在食材選取上,屋有鮮也十分用心,每三個蟹蓋只用來製作一個蟹蓋小籠,可見用料之足。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喜歡吃螃蟹的食客可以點上一籠蟹天蟹地,裡面包含了蟹黃、蟹肉、蟹蓋小籠各兩隻。蟹黃小籠中蟹黃分量很足,蟹黃和豬肉混在一起,吃入嘴裡既有豬肉的嫩,又有蟹黃的鮮。蟹肉小籠中蟹肉更嫩於豬肉,很有嚼勁,即便是舌頭並不敏感的食客也能夠吃出箇中區別。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對於小籠而言正確的吃法十分重要,一般來說應該是先在小籠上開一個小窗,吸入當中的湯汁,然後再餘下一些湯汁裹挾著肉餡將整個小籠送入口中。吃小籠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把皮夾破,因此店家也細心提供了薑末和白醋製作的醬汁,在夾小籠之前先用醬汁涮筷子,如此一來,筷子表面就順滑多了。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在屋有鮮吃小籠不妨加一份蝦籽小餛飩,它是小籠的絕佳伴侶之一。這碗小餛飩不加鹽不加味精,調鮮完全靠蝦籽。在下口之前一定要先將底部蝦籽攪拌,褐色的蝦籽漂浮起來,湯汁中帶著蝦籽特有的鮮味。小餛飩皮薄爽滑,當中粉嫩的肉餡半透出來,雖然肉餡不大,卻很有嚼勁。一口蟹味小籠,一口蝦籽餛飩,鮮味更濃。

這家小店開在上海郊區,卻曾接待英國女王,還被譽為上海第一小籠

屋有鮮的店名來源於日語中“好吃(OISHI)”一詞,裝修風格上也透露出濃濃的日式小店風情。它雖然是一家小店,但服務水準絲毫不差。服務員會為食客講解各道菜的正確吃法、食材構成。需要注意的是,每週四都是屋有鮮的店休日,有意前往的食客務必避開這一天。店家只收現金,所以最好提前自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