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今天跟大家聊聊盗墓相关的东西,现在盗墓小说很火,像《鬼吹灯》《盗墓笔记》《秦藏》等等,但小说的流行,造成了一个误解,就是大家会把盗墓跟考古联系在一起,像《鬼吹灯》里还说,考古就是国家盗墓,这其实是不对的。

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要想了解考古是什么,还是应该看一些考古方面的书,比如《剑桥考古史》、《神祇陵墓与学者》、《田野考古》等等,但是这些书又太枯燥,而且我们想了解考古,不是想考古的专业知识,更多带着猎奇的心理,想了解中国的考古人是怎么样的。

如果有这个目标,可以看这本书:《考古好玩》。

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作者高蒙河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常年带着学生去进行田野考古,他的文笔也相当好,写的东西有灵魂,生动有趣,今天我们就快读这本书,了解一下真正的考古人生活。

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1.什么叫考古?

说起考古,大家第一印象跟宝贝有关系,没错,考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发现地下的宝贝,但考古学重视的是发现与研究,而不是宝贝。中国考古历史其实不超过百年,但中国的历史上有数起重大的发现,比如甲骨文,这个甲骨文是当时农民挖出了刻有字的龟骨,当可以治病的龙骨卖。那么这个过程就不叫考古,顶多叫发现,当真正的文物专家发现甲骨文的价值,专门去河南进行发掘,这才叫考古。

还有敦煌道士发现了敦煌藏经,但他也不是考古学家,那些从中国偷走经书的人也不能说是考古,只能说是发现。所以,连这种发现都不算考古,盗墓就更不算啦。

盗墓重在宝,考古重在还原历史,盗墓者完全不会在意的碎瓦片,碎布、谷物,可能在考古者眼里就是宝。比如清朝的玉白菜跟一个原始遗址的稻种,在盗墓者眼里,当然是玉白菜值钱,但在考古者眼中,后者可能更重要,因为玉白菜就是能卖钱,而这个稻种有可能把中国的文化往前推一千年。

另外,还有一种文物学家,比如故宫里修文物的,他们是考古学家吗?不是的,除非他们也进行田野考古,他们只是文物学家。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一种金石家,就是分析各种古代宝物,比如李清照。这种人也不能称为考古学家。因为考古学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进行田野考古,要从无中发现有,文物学家、金石学家都是从有发现有,这个就不能说是考古学家。比如郭沫若,他是金石学家,懂得很多,又是文物大家,又启动了明朝定陵的发掘,但他没有进行多少实地的考古,说他是考古学家就有点勉强。

这又说明,考古重过程,有次考古学界开会,有的人一上来就说我们今天发现了什么文物,有些是国家一级的,结果主持会议的考古界大佬夏鼐就说,你别说这个,这不是献宝会,你就讲讲怎么发现的。怎么发掘的,发掘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就可以了。

所以,进不进行田野考古,是考古学家的硬指标。

真正的考古人很辛苦,常年在外面,在山村里活动,一年都难得回家。所以有说法:嫁人不嫁考古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来,带回一堆臭衣裳。

考古家的家属也常说:远看是挖土的,近看是盗墓者的,原来是考古的。

那么田野考古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第一条,要搞好群众关系。

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2.老乡老乡

搞考古,第一要跟老乡打交道。考古人进行考古的地方,多是老百姓的田地,老百姓的菜地,可能还是老百姓的墓地。你跑过去,说要挖一挖,当然给老乡添麻烦,给他们找事。这个事情,也不能动粗的,什么限期你们多久腾地方,这样干的是房地产商,考古人不可能这么干,他们都是文化人,讲道理,更没有很大的后台给他们撑腰,他们只能说好话,跟老乡论交情,套近乎。

比如把人家请来,一起喝酒。老乡要是不喝,那自己就先干为敬。老乡其实都是好说话的,看你先干了,自然也不好端着,这酒一喝,感情就来了,话就好说了。所以考古人都有好酒量,生就革命的胃。喝了酒,然后就要讲道理了,用了老乡的地,毁了老乡的菜,都按市场价赔,另外,可能还要麻烦老乡,要租他的房,还要麻烦他的婆娘给考古队帮个厨,当然,这些都会支付费用。

老乡这一听,当然就高兴了,后面这两个,虽然说是麻烦老乡,但其实也是给老乡一点好处。这样一来,多半就谈得通了。

除了老乡,还有派出所,去了当地,如果是一般人,可能认为自己是省里来的,甚至是国家来的,那用跟派出所打招呼啊。但考古人到了当地,第一个要联系的就是派出所,一来是外来人口要进行登记,虽然是国家下来的,但一些路数不能省。这样也是尊重人家,人家派出所反而会配合工作,要是端着架子,派出所的同志可能就会感觉你们这些人不尊重他,以后需要他们了,可能就不好说了。

所以,登个记,喝个酒,是谓拜码头。

所以考古人不容易,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甚至工作的村子有老人去世了,都要去叩个头吃个饭,送个礼。入乡随俗,搞好干群关系。这样老乡才不会把你当外人。

还有碰到拿檀的,比如一次考古队下去,到乡里开证明,乡里的办事员,一看介绍信,是国家的,就犯难了,说你们是国家来的,我们当然要配合,但你这个信太大了,是国家的,要是县里的就好了。

可见,办事员也是看人下药,看到这些考古队员,都是文弱书生,不是官员,就要忽悠,说要等第二天办,去县里问问(当时没有手机电话)。这样,考古队三人就借住在办事员的值夜班的房间住一晚。

到了半夜,突然门被推开,被窝里钻进一个带着雪花膏味的女人,一言不合就抱上来要嘿嘿嘿。考古队员吓得大喊,对方也是大吃一惊,鞋都没要就跑了。考古队员一分析,可能这是办事员的相好,不知道办事员今天不在,所以来相会,结果钻错了被窝。

考古队员就此决定,以此为要胁,让办事员明天就把证明开好,果然第二天,办事员一听,脸都白了,也不要请示县里了,马上把证开好了。

这些就是考古队员在下面碰到的各种事情。常在外面跑,天南地北的,什么人都见过,什么景都望过,什么事都碰过。考古苦是苦,但这些小插曲也算是增一乐。

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3.考古的吃喝拉撒

高教授是带学生的,每年会带学生考古,到了村庄,到了野外,那一切就不如在城里了。

那么吃喝拉撒如何解决呢?

吃一般都是吃在老乡家。住得远,没有老乡,或者工地远,不能回老乡家,那吃饭就在工地解决了,多是一碗方便面。高教授当年八十年代去考古,地方上还很穷,吃不上好面,高教授借人家的锅下面条,两个人下三碗,多出的一碗给农家的小孩。因为一煮面,小孩就站在旁边看,流口水,其实也是一碗普通的面,但当时的农村,连一碗面也是不常吃的。高教授说起来,现在还感到很难过。

现在的情况就好些了,一般会请老乡帮厨,伙食也比学校伙食好多了,考古的学生出一次田野,往往就要胖上不少。到了学校,又要开始减肥大业了。不过,老乡的厨房也是事情很多,比如有个厨房里摆着一个寿材,看着就吓人,女生多半是不敢进厨房,碰到非要进厨房的,一定要男生相陪,一来一往,培养出古墓派小龙女跟过儿的感情。换一个地方,厨房没棺材了,不过,却成了男女生在半夜谈恋爱的首选地。问为什么选这里,答:这里有火,外面虽然空气好,但怕有蛇啊虫的。还是厨房好。

这是吃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麻烦,比如用水麻烦,大家一天在土里窝着,收工了总想洗个澡,但这并不容易,因为考古的地方,很多时候是在山村里,并没有水,那怎么办?只有尽量节约水,水洗完脸还洗脚,就是这样,水也是不够用的,又比如要洗头怎么办。办法就是尽量不洗,男人一律板寸,或者干脆光头。女学生可能爱美之心,那就留短点,长发齐腰,寻人嫁了那就不现实了。但也有女生为革命事业献秀发,直接理光头的,这要进入峨眉,也绝对是灭绝师太级的。

另外就是不洗澡,行业交流,有一周不洗的,有夏天一个月不洗的,交流下来,西北学校的人天然抗脏,最高纪录半年不洗澡。

洗澡不容易,出恭就更不容易啦。因为农村嘛,多是旱厕,而且还是跟猪混在一起,男女也不分,到了门口,一概以咳嗽为号。也有大喊的:里面有人嘛。

有一天,一位急了,喊了一声:有猪嘛。

里面的人捡起土块,往猪一扔,猪嗷嗷叫。

有!

一边出恭,一边看猪在旁边,要是孟广美看到了,估计又要说道了,其实这不是没文化,是物质条件不允许,有条件谁不想来个抽水马桶,还可能暖屁股那种,要是孟广美生在农村,她照样会撩着白屁股在猪旁边出恭。

有一天,老乡要把猪拿去市场卖,跟猪出恭有了感情的女生顿时情绪低落,高教授特地找到农户,说你的杀猪计划,严重影响了我们女同志的考古热情,打击了她们的士气。

不一会,高教授回来了,传达最高指示:农户卖了大猪,将抱数头小猪回来。女生欢呼雀跃,仿若重生。

出栏时,女生纷纷与猪合影留照,共记这段革命生涯。

有的男生不愿蹲坑,就拿了铲子到野外,先挖一坑,然后方便,随后回填熟土。称为埋雷。文物界所谓埋雷,一种欺诈手段而已,把假货埋在地底,故意让人挖出然后坑蒙拐骗,日本考古学家藤村新一就擅长埋雷,在考古工地埋入石器,一埋就把日本五万年历史推到数十万年前。

到了工地,出恭条件又不同,平原就要搭简易茅房。如果是山地,那好办,高教授一指:这是一号坑。

所谓一号坑,女生专用出恭地是也。

最难的是住,一般是住老乡家,但住有住的麻烦事,比如分配房间,男生还好说,女生就麻烦了,有时分配来分配去,可能就剩一男一女安排不下,也不能凑到一个房间吧?高教授回忆,有一回,他到一考古现场,发现一男生跟三个女生住在一个房间,中间就隔了一道帘子。一问,女生怕房间有耗子,请男生入室壮胆。高教授当场下令,男生马上搬出去!

好想也去考考古!

考古工业如同战壕,男女生在一个战壕战斗,容易生产硝烟级的爱情,往往出发时,不爱说话的两个人,到了考古结束,就已经拉上小手谈上恋爱了。

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4.考古与文物

最后再聊聊考古与文物,大家觉得考古的人天天跟文物打交道,对文物一定是门清,什么鉴宝之类的事情,考古学家一定在行。高教授很谦虚的说,他们对文物鉴定并没有文物专家在行。因为他们一生只跟真的打交道,不如文物专家经常要在真假之间分辨。二者,文物专家涉猎广,从先秦到清朝,可能都能说一说,但考古学家术有专攻,比如高教授是攻先秦考古的,先秦的东西,尤其是青铜器、漆器、瓦罐。他到是一眼就能看出门道,但后面的,明清之类的古董,他自己谦虚的说,确实不好分,另外,也带着一点行业的骄傲 ,他们考古的,天天摸的都是国宝,挖上来就是真的,那有心情去看什么假货。

另外,考古学家也不像文物学家,热衷于估价,原因我们也说了,价值在他们眼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是市场的概念,而是文化文明以及历史的价值。所以,玉白菜可能还不如一个稻谷有价值。

最后,高教授还说,考古不收藏,搞考古的人不允许搞收藏,这是一个行内的共识,为什么呢?因为你天天跟文物打交道,要是家里也收了一些文物,那就有可能说不清楚。所以从考古第一代李济大师(去了台湾)这里就立下规矩,考古不收藏、考古不鉴定,考古不买卖。

有人可能会问,考古现场,考古人要是看到有宝贝,会不会往袋子里装一个。这要分两块,一是这个问题不厚道,这等于问收银的人收银的时候,会不会把收到的钱装到口袋里,问厨师会不会把一块好肉装进口袋拿回来。这样问,本身就是恶意怀疑论。但另一方面,有没有收银人往袋里装钱,厨师往身上藏肉的?这都是人性,都是靠自身来约束,你说完全没有,也不太现实。

考古是不是国家盗墓?五分钟读懂《考古很好玩》

5.考古是不是挖坟

大家知道,以前发掘过定陵,很多人把考古跟挖坟联系在一起,其实不是,前面也说了,考古最重要的一项是田野发掘,挖坟还在其次,挖坟多是保护性发掘,就是发现了盗洞,墓中的气闭性已经被破坏,不挖可能损失更大。另外是一些大工程需要发掘一些古墓,比如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因为这两个工程,中国已经成了世界考古最活跃的区域,每年有数百个考古队在活跃。

但另一方面,古墓是能不发掘就不发掘,尤其是帝陵,比如秦始皇陵、武则天的墓,虽然有一些人从经济角度说要挖,但考古界的共识是不挖。比如秦始皇陵,与其说不挖,不如说挖不动。因为它太大了,现在出土的兵马俑挖了数十年都没挖清楚,更不用说秦始皇陵了,要是严格按照现在的技术手段跟发掘标准,用小铲子挖,挖开需要数百年,这么长的时间,不如不挖。

上面就是中国考古人的生活,当然还有很多,因为篇幅就不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翻。我个人的感觉,这些真正的考古人,比胡八一、胖子、张起灵、谢灵运这些虚构的盗墓者要有趣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