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的人黑袁崇焕和岳飞,但是吹捧崇祯、赵构甚至秦桧?

用户53040342880


如何评价袁崇焕,目前还存在着争议。袁崇焕死得确实冤,他并无通敌之事,但是确实有做错的地方,杀他也是有一定理由的。而崇祯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他比哥哥天启强很多嘛。


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秦桧是奸佞小人,赵构是无能昏君,这已有定论,无法推翻。网络上黑岳飞吹捧赵构、秦桧的人并不多,偶尔有几个那也是哗众取宠的无耻小人,不足挂齿。

但是,网上流传比较广的一个谬论是:岳飞不懂政治,他要迎还二圣,又建言立储之事,遭到赵构的猜忌,因此被杀。还有人说,南方人不愿打仗,赵构维持了国内的和平稳定,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且听我一条条反驳。

一、迎还二圣

“岳飞因为力主迎还二圣而被杀”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第一,迎还二圣的口号,是赵构首先提出的。赵构刚上台时,立足未稳,便提出了“迎还二圣”的政治口号凝聚人心。一次,金兵打来,赵构撒腿就跑,金人撤兵后,大臣们向赵构称贺,赵构说:此不足喜,迎还二圣还于旧都才足喜。

第二,在金人准备立“丙午元子”即钦宗之子以动摇赵构的合法性时,岳飞便已经不喊“迎还二圣”的口号了。岳飞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此时他提出的政治口号是把徽宗的遗体迎回来,并顺便把“天眷”(即钦宗)接回来。

第三,就算迎回了二圣,也无法动摇赵构的皇位。徽钦二帝丢失半壁河山,自己做了金人的俘虏,高宗赵构收复河山还于旧都,如果你是宋人,你会支持哪一方?如果赵构真做到了收复故土迎回二圣,绝对被当时的人吹捧为千古一帝,徽宗、钦宗两个死老虎怎么敢同他争?

有人会举出明朝“夺门之变”来反驳我,但是这两件事完全不同。

首先,明英宗只是自己亲征做了俘虏,而徽钦二帝是丢了半壁河山。英宗与钦宗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明英宗时的大臣将领们都在朝中为官。而徽钦二帝的亲信大臣全都做了俘虏,南宋的大臣将领们都是被赵构提拔起来的。

最后,明代宗当年登基时,曾约定立英宗的儿子为太子,结果后来代宗毁约,废了英宗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代宗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但是高宗已经先立了太子,就算钦宗回来也无话可说。

宋高宗当时的状况,倒是和唐肃宗李亨相似。在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平定了安史之乱,接回了玄宗,玄宗只得安心做他的太上皇。

二、建言立储

岳飞真的因为建言立储而引起猜忌吗?并非如此。

事实是,当时金人准备立“丙午元子”来对抗南宋,而高宗又丧失了生育能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此时建言立储并不是什么敏感的问题,而是利国利民的国家根本之事。

况且,当时赵构已经在事实上立了太祖后人赵瑗为皇储,只是尚未给他一个名分。后来赵构还专门让岳飞见了赵瑗,于是岳飞便上疏请求赵构给赵瑗一个皇储的名分。也就是说,岳飞根本不是建言立储,而是建议确立皇储名分。因此,岳飞此举非但没有犯赵构的忌讳,反而是会看皇帝眼色的表现。

况且,不论是要迎还二帝也好,建言立储也好,就算触了高宗的忌讳,但是后来岳飞已经被剥夺了兵权,转型为文官。拥兵自重也好,威胁皇位也好,都与此时的岳飞完全无关了,赵构秦桧杀岳飞唯一的理由,就是金人要杀岳飞。

三、维护和平

赵构秦桧杀岳飞的唯一理由,就是金人害怕岳飞,在议和之前提出了杀岳飞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杀掉了岳飞,金人才肯议和。

有人又说,赵构杀岳飞议和,维护了南宋的和平安定与繁荣发展。当时的南方人并不想打仗,岳飞一意北伐是穷兵黩武。

果真如此吗?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不要指望在谈判桌上拿到。如果不能在战场上把金人打服打怕,而相信他们会老老实实地遵守合约不侵犯南宋,这可能吗?

所以当时南宋虽然已与金人议和,但仍要在宋金边境驻兵,边境的人民也无法安心生产。仔细看看宋金边境在哪里——就在江淮一代,这里可不是什么崇山峻岭穷乡僻壤,而是很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因为宋高宗不愿北伐,不仅使一大片膏腴之地处于战争边缘,而且整个南宋都处于战争的危险之中,要维持大量常备军,谈何繁荣稳定?更别说南宋每年都要向金国纳贡了,这些钱不都是民脂民膏?事实是,绍兴议和之后,百姓的税赋不减反增。

况且,难道北方的人民,就不是大宋子民了吗?赵构继承了宋朝的皇位,就有义务救北方人民于水火之中。当年九一八以后,如果政府以关内人民不愿打仗为由放弃东北,全国人民会愿意吗?

更别说当时的金国已经完全陷入内忧外患中,内部统治者们争权夺利,政变不断,外部义兵蜂起。如果南宋政府给力一点,宋军完全有可能直捣黄龙。


岳飞被杀,完全是因为赵构软蛋,秦桧无耻。赵构完全被金人吓破了胆,他只要安享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够了。百姓被金人奴役也好,父兄在金国受苦也好,都与他无关。恰好他又没儿子,他死之后大宋国运如何,赵构并不担心。而秦桧则完全是金人的带路党。因此当金人提出杀岳飞的要求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梦露居士


黑岳飞的言论并不多,黑袁崇焕的比较多,这个人物本身有很多争议的地方。

岳飞之死,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说,这样一个抗金的大英雄实不该死,站在赵构的角度上,你一个臣子,手上有兵,又要迎合二圣,又要立皇储,把我这个皇帝置于何地?岳飞等于是犯了当今天子的大忌。

这个莫须有,不是也许有的意思,而是难道没有吗的意思。

“莫须有”三个字,是宋朝人的用法,应该从宋朝人的书里,去找旁证,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正宗。在宋朝人的书里,我发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的话;《曲淆旧闻》里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的话;《铁围山丛谈》里有“莫须问他否”的话;《宝真斋法书赞》里有“莫须与他明辩”的话;《分类夷坚志》里有“莫须谢尚书否”的话;《思陵录》里有“莫须批出”的话;《后村大全集》里有“莫须有人”的话。……从这些宋朝口语中,我们归纳出来“莫须”的语义,原来是“难道不”或“难道没”的意思。“莫须有”三个字,原来是“难道没有吗?”的意思。印证“宋史”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成现代话,明明是“岳飞的罪名,难道没有吗?”的傲慢语气。这种语气,才正是当时针锋相对的对话,“莫须有”三个字这样解释,才说得通。

岳飞是民族英雄,是抗金英雄,但是在那个年代,他非死不可。

袁崇焕是从盲目崇拜到质疑,袁崇焕不如岳飞,这一点没有什么质疑的地方。我们的历史书上对袁崇焕评价很高,但袁崇焕拿得出的战绩并不多,还有擅杀毛文龙,擅自议和的污点,导致反清联盟(蒙古,朝鲜)投靠满清;皇帝面前说大话,说空话,五年平辽,明知不可为而在圣上面前夸海口,乃是欺君。别说是崇祯,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杀袁崇焕,只不过袁崇焕的死法是在是太惨烈。

历史课本上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确实不高,刚愎自用,听信谗言,错杀忠臣(袁崇焕),亡国之君在历史课本上的评价普遍不高,但崇祯真的一无是处吗?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同时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对于明朝的灭亡,其实是无力回天。

16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

说崇祯是封建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是很客观的评价,不算吹捧,崇祯也确实有他的局限性,刚愎自用,不懂得如何用人,多疑,缺点也确实很多,但是人无完人,也没人把崇祯吹捧成明君,崇祯是个很努力的皇帝,但并不能让大明王朝起死回生,崇祯一生简朴,不好色淫乱,致力于朝政,但能力有限,不能因为明朝亡在崇祯手里就可以说崇祯是昏君。

至于吹捧赵构和秦桧的言论,在一些贴吧见过,甚至有美化秦桧的,这里就不说了,各位自己去网上找,为秦桧洗白的人说秦桧是岳飞一案的替罪羊,一个背锅的,我倒是认为不管如何,秦桧都坐实了汉奸的罪名,至于赵构,赵构杀岳飞是自毁长城。


又见叶飘零的飘零驿站


辽远都师袁崇焕上战场以前叫袁宗道,为明朝丞相,五十多岁了面对后金的进攻,东北边关守将面对敌方骑兵、火炮和更多兵力的敌人,没办法对抗,在不能出击获得胜利、后金军有屡次攻夺明朝东北城池的情况下,都准备退回关内防守,袁宗道面对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事先到东北边关视察过边关抗敌实情,所以他思考度量了我军和敌军的情况以后,对东北防御的重要性感到事关重大,所以他自荐带兵上战场抗敌,他到边关以后,加固城墙,增强抵抗敌军的火炮和登墙敌人的数量众多的能力,因为加固了城防,敌军进攻明军的实力变弱,坚守的城镇基本都守好了,他训练边民,增加士兵的补给,不用皇帝从遥远的关内派兵,耗时太久,边关人民可以补给,他指导防守官兵和边民种植粮食和蔬菜,可以更方便的补充边关抗敌的需要!面对敌军的优势骑兵,他在边关城防战中获胜后,利用缴获的敌军骑兵,向明顺帝请求支援一些马匹以方便边关的军用和民用,明顺帝给的几十匹马被分了一些给边关民用使用以后,其他的马匹,他教人训练起来作为明朝的骑兵使用,成为明朝的关宁铁骑,成为进攻后金军的强有力的兵器,后来朱由检夺得皇位,称为崇祯帝,他的名字虽然好听,但是他的性格孤僻自傲,因为他是政变抢夺的皇位,所以他对明朝的文武百官都不太信任,很多人都被他关押拷问过才放出来,很多官员被他关押以后,在狱中被崇祯帝害死,他也不信任边关将领,为了集权防止边关将领回来进攻他,他对边关将领的限制措施就是不派兵支援,不给粮草支援边关抗敌,后金军看到袁崇焕加固的东北城墙和建设的东北防线基本无法通过,所以皇太极从蒙古绕道进攻明朝京师,而皇太极娶了蒙古首领的女儿为妻,这样蒙古首领让皇太极带兵通过蒙古地盘进攻明朝京师,而蒙古到京师的防线也没太多好好的建设,守将也不愿意作战,面对皇太极的大炮骑兵攻城,沿线守军大部分不出城应战,让皇太极从城周围绕道走,因为他们没有骑兵,出去打仗也基本打不赢,有的城门就是打开了像空城一样让皇太极通过,袁崇焕看到这样的情况,他马上组织关宁铁骑,让赵帥教先带领几千骑兵快速驰援京师,袁崇焕召集了全部关宁铁骑和几十门火炮,带了两万骑兵随后向京师出发,他们回来抗后金、保京师,以后在他们在京师城外交战,袁崇焕的军队先用火炮攻击后金军,将他们集中的军队炸分散,然后用关宁铁骑冲进敌军,向敌人展开进攻,两万骑兵和部分城内的义军经过几个小时的攻击,把皇太极的军队杀得死伤无数,皇太极看到这样的关宁铁骑,看到他的大部分人马都被打败,他无奈败走。

之后崇祯帝把抗敌胜利的袁崇焕关到狱中,审问他皇太极的军队如何攻到京师的,后来何可纲看到抗敌胜利的袁崇焕被捕下狱,想事情肯定不秒,袁崇焕抗敌有功,保卫京师胜利也有功,之后他向崇祯帝说袁崇焕带兵抗敌以后东北取得很多进展。东北防线也固若金汤了,皇太极和蒙古部落联姻,这次他从蒙古带兵攻打京师,袁崇焕守的东北,他也没想到,而且袁崇焕得知皇太极进攻京师以后,马上组织东北关宁铁骑回京抵抗后金军,并在城外打败后金军,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如果现在把他关押杀害,那么东北防线都会慢慢被皇太极攻陷,这次是袁崇焕带兵回来保卫了京师,下次可没人回来保卫京师了,如果崇祯把袁崇焕杀害,边关守军肯定认为崇祯朱由检祸国殃民,对帮朝代的将领都随便杀害,他们肯定会和后金议和,不再抵抗后金军,因为崇祯朱由检一点也靠不住。崇祯帝听到何可纲这样说以后,他想了一下,的确,何可纲说的都是对的,以后东北防线还要依靠袁崇焕守护,之后,他发布圣旨,袁崇焕带兵从东北回来保卫京师,并打败了皇太极,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功越卓著,赏赐良田和银两,并让他继续到东北抵抗后金,守护明朝。但是,崇祯帝看到边疆守将慢慢做大,势力渐渐变强,他感到了威胁,这样他开始考虑怎样对待不断强大的边关将领,这样他认为派兵攻击边关守将,抢夺他们的指挥权兵权是个最好的办法,他派兵以支援边关前线抗敌,实则派去的官兵到边关以后,直接攻击边关守军,导致几个城池的防守将领死亡,并直接导致其他防守将领的投降后金军,袁崇焕也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也通过加强城池的防御,不过多接受政变皇帝的援军,以免被皇帝派去的官兵进攻,在坚守边关二三十年以后,袁崇焕(袁宗道)被皇帝以袁丞相抗敌功不可没,敌军在袁丞相带兵抗敌以后,未取得大的胜利和战果,后金军反而被袁军反击,袁军取得了很多大小战的胜利,名城大捷、锦城大捷、宁锦大捷、远城大捷、宁远大捷、京师保卫战的胜利等等,收复了很多以前丢失的城池,为第二次收复东江镇战役胜利以后,又发动了收复了东江镇周边城镇的战斗,在成功收复辽沈郡以后,后金军已经被明朝辽远将军袁崇焕打败了很多次,后金军面对即将到来的深秋季和冬季,辽远地区的天气可不利于后金军生活,辽远地区冬季气温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的时候非常多,后金军被赶出了辽东地区,里辽远地区已经不太适合从南方过来的汉族人生活,后金人面对到来的严寒气候,也不得不不出帐篷不出战,但是又发现后金的粮食也不够将军和士兵吃啦。后金军将军没办法,看到袁崇焕从宁城、远城、锦城等地方不断调运粮食到战场囤积,以备后期作战的需要。后金军将领商量,他们不如请辽远将军袁崇焕借用一点粮食用。之后,后金将领派使臣来袁崇焕将军的营地,向袁崇焕将军请求粮食帮助,袁崇焕将军看到后金军遇到那样的困难,又想后金军与明朝袁崇焕的军队作战时也比较讲道义,没有太为难袁崇焕军队的俘虏和受伤士兵,所以袁崇焕将军就和其他将领商量,说后金军遇到暂时的困难,如果我们帮了他们,他们在以后的战争中应该会讲道义一点,以前他们后金军做的也可以,比较讲道义。这次我们看叫他们给什么条件,我们给他们粮食用。后金使臣来了以后,袁崇焕将军问后金军使臣说,后金会给什么条件让辽远袁崇焕军借粮食给后金军?后金军使臣说,后金军的将领已经商议过,只要袁崇焕愿意给粮食给后金军,后金军可以向后退几十公里地盘给袁崇焕将军,袁崇焕将军看到后金军拿出这样的政策,觉得这太好了,这样袁崇焕的军队就不用和后金军作战就可以收复更多的辽远土地啦。袁崇焕和后金使臣说,你回去了告诉你们头领,你们先后撤几十里地,我们把粮食运到离你们营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然后统治你们过去取,这样可以吧?后金使臣说,那样可以,双方都可以安稳的度过这个冬季。袁崇焕将军的军队这样分批运了几次粮食给后金军,后金军队也退后了几百公里,之后后金军看到后金掌控的地盘越来越少,他们的人数也不够多,无法与袁崇焕的军队作战,后金军不得已告诉袁崇焕将军的军队,后金军会退回到外兴安岭以外他们的传统生活区域,放弃他们侵占的辽远地区,祝贺袁崇焕将军的辽远将士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后金军退出辽远战场以后,袁崇焕又命令辽远将士修建辽远城镇和城防,种植粮食和蔬菜,用来供养辽远居民的生活需要。这样,袁崇焕将军在辽远战场获得了全胜,而且伤亡非常少。

崇祯看到袁崇焕的辽远将士取得了辽远战场的胜利,数次派人催促袁崇焕将军速回明朝任职,官复原职。欢迎袁丞相还朝,袁丞相和十几名将领骑马进边关城镇的时候,他们被皇帝安排的守军暗算攻击,守军通过特质为战场兵器的榔头,烧得火热滚烫的铁嵌,安装了铁刺铁链等武器,对进城的抗敌将领们进行攻击,很多将领当场被杀死,袁崇焕(袁宗道)被铁链绑在身上以后,询问守军想干什么,他是官复原职的明朝丞相,进京述职抗敌受封的丞相,城镇守军直言:崇祯帝朱由检是从前朝皇帝明思宗(明顺帝)袁顺那通过政变夺得皇位的皇帝,明朝也是明太宗袁国珍建立的,永乐大帝也是你们的袁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的心态没改变,他为了集权,前朝官员都被他拷问过,你等抗敌有功,但是皇帝不信任你们,认为你们加强了边关防备,守住了边关,进攻打败敌人,获取大片敌军领土,抗敌取得胜利功不可没,但是朝廷以后不需要前朝守军了,我等虽不想害你们抗敌有功之人,但是皇命下了,所有边关守军都不让进京,抗敌将领都要进牢狱拷问以后才放出来,你们前朝的将领没想过这个不怪你们,我等也是皇命难违,现在告诉你们实情就是崇祯帝不需要你们了,意思你们也知道。之后就用榔头攻击都师袁崇焕的头部,导致袁崇焕当场毙命,之后将袁崇焕凌迟,并让城镇的居民买他的肉吃,这样一代英明的带兵抗敌丞相袁崇焕(袁宗道)被篡位皇帝安排的人残害而死,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英文记录:一代英明的都师袁崇焕被崇祯帝朱由检诬陷以通敌罪残害而死,明朝的最大有功之人被诬陷遭到酷刑而死,明朝的末日也就不远了!明朝以后被后金军进攻,后金族的另一个崛起者清朝人取得后金部落的领导地位,清朝军队开始进攻明朝;袁宗道(袁崇焕)被害死以后,因为袁崇焕的老家在广东广西地区,南方在看到崇祯帝朱由检是这样一个残害忠良、又是个通过政变手段夺得皇位的皇帝以后,南方建立了南明朝(阮朝),两广、江浙、重庆、四川、云南等地都接受南明朝(阮朝)的领导,之后清朝开始进攻北明朝,南明朝将领张献忠和李自成也顺势进攻北明朝,在李自成的大顺起义军的攻击下,和崇祯帝朱由检高压集权统治,无人信任他的情况下,北明朝的守军节节败退,京城也没人守了,李自成的大顺朝起义军攻进北京,夺取了北明朝的政治中心,因为大顺朝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文化水平低,政治思想不高,攻下北京以后,他们把朝廷的金银悉数瓜分,因为战场太长时间,基本没接触过什么女人,他们就对皇宫里的女人垂涎三尺,皇帝煤山自杀以前留下的贵妃、妃子等被大顺军的人据为己有。大顺政权皇帝李自成在未来的及整顿大顺军的情况下,东北守军吴三桂开放边关,让清朝军队进关,分享、夺取胜利果实,北明朝自此灭亡。

朱由检的亲戚子女等欲到南方南京等地组织政权进行抵抗,因为朱由检的倒行逆施,南方又有南明朝(阮朝)的统治,地方城镇守军看到朱姓人要占地称王,又看到北方大好河山被朱由检乱统治搞垮以后,都不接受北方明朝的人来当地称王,败退官兵和当地守军把朱由检的子女亲戚等杀掉了,北方被清朝控制了大片地盘,南明朝乘着清朝军队立足未稳,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夺取了部分北明朝的土地,山西陕西等地属于阮朝的地盘,南方阮朝、北方清朝的并立局面就此形成,河南以南、长江以南和台湾属于阮朝的地盘!

阮朝于1638年建立了阮朝,真正的南明朝,阮朝第一个皇帝为阮惠帝袁惠民,阮惠帝袁惠民以边关的防护和人民的发展为建设重点,积极加强边关建设,面对清朝指挥的满族军队和汉族军队,阮朝以宣传联合为政策,获得一些清朝统治的地区人们的支持,在事前比较支持清朝的中部省份赢得了很多支持,从开始的被北部、中部省份人民不理解和不支持到到后来的支持并加入阮朝,和南方人民一起建设阮朝,反抗清朝的统治,阮朝第二个皇帝阮贵帝袁贵民,他以民为重,非常注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实现了阮朝的经济水平的大力加强,后来阮朝的阮御帝袁御明和阮宗帝袁宗明面对西方国家强力发展的局面,也派了一些阮朝太子袁诚和其他官员以及一些人民去国外学习科学技术,主要到欧洲科技领先的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阮朝派出的留洋学习人员从欧洲国家学习到了更先进纺织机纺织技术,先进的制枪和火药技术,把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阮朝制药品牌“广御遠”的一些精品制药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欧洲国家,让他们享受到中国汉族人的科技和文明,阮朝和欧洲发展迅速的国家获得了几十年的友好互助关系,但是,同时期的荷兰等欧洲国家因为发展也比较好,他们又看到阮朝不太愿意向他们传播那些优秀的科技,荷兰人觉得受到欺负了,荷兰就派一批将士乘战船来阮朝访问,要阮朝把阮朝的印刷技术和制造技术传授给荷兰,并支付给他们一批银子,作为轻视荷兰国王的赔偿,而阮朝的大陆地区的人民很崇尚阮朝阮御帝袁御明的富民兴民举措,阮御帝派留学人员和欧洲国家交流中西国家的科技和文明,双方都获得了更好的科技和科学知识,但是,欧洲的荷兰看到阮朝认为他们是个小国,阮朝人不太愿意把阮朝的科学技术传授给荷兰人,所以荷兰国王觉得阮朝瞧不起他们,荷兰的发展那时候也比较好,所以荷兰人派了一批将领和士兵乘船来阮朝,称为军事交流,荷兰期望获得阮朝的优势科技,并让阮朝阮御帝支付给他们一批银两,并称之为为了两国的和平,阮御帝听了荷兰军官有敲竹杠要阮朝支付他们外地侵犯他国的意思,阮御帝和阮朝的官员商量了一下,觉得荷兰人的要求,他们无法答应,并请荷兰人三天内离开阮朝管辖的地盘,荷兰人很不高兴,他们认为阮朝人很不识识趣,不务实,所以荷兰人准备给阮朝一点颜色看看,荷兰将领和士兵就派战船和士兵攻击阮朝的台湾岛,阮朝的台湾参赞看到阮朝在台湾岛上驻军不多的情况,台湾的事务参赞询问阮御帝袁御明如何抵抗荷兰人的大批武力进攻,阮御帝袁御明指示台湾参赞,如果打,台湾驻军可能打不赢,你先让台湾军和荷兰人小规模战斗一下,他们要登陆,你就让他们先登陆,我们阮朝随后就派兵与他们作战,之后,阮御帝袁御明派阮朝太子袁诚(阮宗帝袁诚(又名袁宗明),收复台湾时取名郑成功)出击迎战荷兰人的侵占台湾岛行为,太子袁诚率领阮朝士兵乘战船登陆台湾岛,与荷兰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战斗以后,荷兰人面对拥有大量士兵补给能力的阮朝,签订归还台湾的条约,将台湾岛归还给阮朝。之后阮朝看到台湾的军队比较少,就派遣了几万名士兵在台湾的沿海城镇,台湾内陆的主要城镇守卫台湾岛,之后荷兰人还准备派战船和士兵攻击台湾,但是面对有大批军力部署的阮朝台湾岛和大量士兵补给能力的阮朝大陆,在几次攻击台湾以后,荷兰人无功而返,还损失了大批士兵和几名将领,面对有大批军力补给能力的阮朝,荷兰人看到他们以后的侵略行为也不会有好的利益和收获,荷兰人就和阮朝谈判,让阮朝的台湾归还荷兰将领和士兵们的尸体,荷兰人以后就和阮朝友好相处,以后不在攻击阮朝的土地,并且阮朝归还荷兰人将士的遗体,赔偿几千万两银子作为荷兰皇族和士兵在台湾战死的赔偿,并保证以后不再侵犯阮朝的台湾和其他地区。阮朝皇帝阮御帝看到荷兰人这样的条件以后,阮御帝袁御宗和大臣们商量了以后,觉得荷兰侵犯阮朝,被阮朝的将士反对而触发荷兰于阮朝的战争,荷兰的要求有点过分。荷兰的将士联系了一群欧洲国家的军舰,以武力威胁的方式企图逼阮朝皇帝答应他们的要求,阮御帝袁御明看到荷兰人以这种态度来谈判,他对荷兰人和他们纠集的欧洲军队不予理睬,并告诉侵犯阮朝和台湾的外国官兵们,阮朝有军事能力守护阮朝的地盘,如果其他国家因为荷兰人侵犯台湾,继续帮侵犯者侵略阮朝,和阮朝打仗,阮朝皇族,官民、将士都不会答应外国的要求,而日本也派人调解,日本官员认为荷兰人侵犯台湾在先,阮朝派将士收复台湾,反对侵占属于理所应当的事情,日本官员也认为阮朝应该维护阮朝的权益。之后欧洲几个王国的国王和皇族们协调这场战争,他们要求阮朝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银给荷兰,归还荷兰皇族和将士的遗体,这样他们才保持与阮朝汉族人的友好关系。阮御帝袁御明看到欧洲几个王国这样还算中肯的调和,阮御帝和日本使臣、阮朝大臣们商量以后觉得为了阮朝人民的安定生活和外国王国的友好关系,阮御帝袁御明觉得荷兰人的损失也比较大,战死了那么多大将和少数皇族,阮御帝袁御明觉得以合理的条件和荷兰人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阮朝阮御帝袁御明就和荷兰王国签订友好条约,阮朝赔偿荷兰王国两百万两银子作为荷兰侵犯阮朝台湾将士死亡的赔偿,每个欧洲国家分别支付十万两银子作为欧洲王国军舰退出阮朝海域的补偿。阮朝和欧洲王国签订了《阮朝和荷兰、欧洲王国友好和合作相处条约》,之后在荷兰和其他欧洲王国的军舰退出阮朝海域以后,阮朝把阮朝的活字印刷术,染布织布技术传授给荷兰;荷兰王国保证以后不再侵犯阮朝的海域和陆地,阮朝和荷兰王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荷兰和欧洲王国的军舰退出阮朝海域以后就派人把阮朝的活字印刷术首先传授给荷兰人,一年以后,阮朝把阮朝的那时候是世界上最好的制药厂“广御遠”的几个疗效非常好的制作的药品带到荷兰给荷兰国王和其他皇室成员享用,荷兰皇室人员认为阮朝的“广御遠”的药物的确疗效非常好,药物有底力,治愈快,药力强效!荷兰人很感谢阮朝皇帝的友好帮助和相处,并来阮朝看望阮御帝袁御明和他的儿子女子等人,之后荷兰王国和阮朝经常交流科技和文化、文明。

这之后,阮朝和欧洲国家的关系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一两百年以后,林则徐的虎门硝烟,阮朝外务大丞张之洞为阮朝积极从西方国家和日本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并在日本明治天皇小笠源·长生的提醒和帮助后,在阮朝首府广州建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明治天皇小笠源·长生还称赞霍元甲师徒的抗清、抗日的救国思想的宣传是为了汉族人的未来(明治天皇在日本有段时间被内阁限制,不能对日本的发展提出指示意见,不采纳明治天皇的发展思路,因为明治天皇不希望日本侵略中国,那段时间,昭和太皇提意加紧对中国的侵占,明治天皇被昭和太皇和内阁限制,经过其他国家的干预,明治天皇才拥有、回到真正的天皇地位),体现汉族人的思想和勇气,之后面对到日本寻找帮助的孙中山,明治天皇小笠源·长生提供资金和外交渠道的支持,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派日本官员在巴黎合会上帮助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争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权益,利用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成功帮助中华民国争取到西方国家一战后不在中国领土驻军,不再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赔偿中华民国几千万两黄金白银,等等非常有利于中华民国的战后权益,为中华民国后续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中华民国利用这些资金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华民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战后的中华民国的 经济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是明朝和阮朝、清朝时期最快的时期。之后一九二一年,明治天皇被昭和太皇和裕仁皇子为了夺皇权而杀害。日本帮助中国的明治天皇被暗杀,之后中日关系急转直下,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历史上的南明朝是姓袁的人建立的,当代的历史基本都是把袁姓的明朝皇帝改成姓朱,历史人物的名字也这样改,因为明朝真的皇帝都姓袁,崇祯政变抢了明思宗天启帝袁顺的皇位,崇祯夺皇位以后,限制前朝的官员将领,又采用集权手段统治明朝,为了征税,加征十几种税种,导致明朝人民生活艰难,人民难以生活而触发人民起义反抗崇祯的统治。 袁崇焕被崇祯害死以后,南方于1638年建立阮朝(南明朝),因为明朝是小明王明太祖袁国珍建立的,只有最后明思宗天启帝袁顺被崇祯政变夺权,明朝皇帝都姓袁,明英宗张英保因为传皇位给他之时,他说他和姓袁的一样他叫张英保,也叫袁英保,如果他的儿子不会治理明朝,他也会传位给其他袁姓皇子,因为他的皇位是袁姓皇帝传位给他的;阮朝才是真正的南明朝,阮朝在北明朝被清朝打垮以前就建立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阮朝是互相帮助的政权,而且大西政权建立的时间还晚一点,之后阮朝、大西政权阻止了清朝打败大顺帝李自成的大顺起义军之后向南方推进,侵占南方汉族人的地盘,维护汉族人的利益,避免汉族人被清朝满族人统治的局面。




爱袁说中华真历史解密


首先来看袁崇焕和崇祯的评价问题。

袁崇焕到底有没有错,该不该杀?这就是问题的核心点。

袁崇焕最大的问题就是错杀了毛文龙,杀死毛文龙是为了能够统一东北的军政大权。而毛文龙的存在始终是后金的隐患,毛文龙就是明朝的游击队。

毛文龙的部队,正面对抗能力并不强。但并不妨碍他能在背后搞小动作,也同样让皇太极难受。每次当皇太极领兵对明朝进行作战的时候,后金的后方就会比较空虚。毛文龙就会让自己的军队,袭击后金的大后方,对后金有很强的牵制作用。

毛文龙死后,皇太极敢于千里奔袭,率兵袭击北京城,就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的直接后果。

但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袁崇焕就该死,毕竟袁崇焕曾经为关外的防务做出过积极贡献,他本人也没有投降皇太极的可能性。

崇祯杀死袁崇焕,不过是拿一个更大的错误去纠正另一个错误,让东北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最后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样的决定只是错上加错。导致关外的军事无人可用,吴三桂也只能退守山海关,关外成了后金的根据地。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岳飞和赵构、秦桧的问题。

岳飞该不该死?谁是杀死岳飞的罪魁祸首?这两个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

先看第一个,岳飞该不该死?岳飞为南宋抗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收复了不少的失地。虽然不能说岳飞一定能够击败金国,恢复宋朝的全部版图。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正是岳飞的英勇抵抗,才迫使金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与南宋议和。

只有和对手能够打成平手,才有谈判的资格。否则对手根本就不会尊重你,直到拿下你的全部疆土。也可以说南宋的和平是岳飞带过来的,杀死岳飞说明赵构缺乏恢复宋朝河山的决心和驾驭群臣的信心,心中只有维持当前局面的格局和小算盘。

岳飞的死基本上彻底瓦解了南宋军民抗金的热情和勇气,虽然后来南宋也有组织对金的北伐,都因为没有合适的将领和统一指挥的问题,最终不得不宣告失败。从此南宋只能是一个偏安一方的小朝廷,再没有恢复北宋的信心和勇气,苟且偷生于世。

第二个问题,秦桧不可能是杀死岳飞的元凶,顶多不过是帮凶。熟悉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开国始,宋朝没有杀害大臣的先例,岳飞只是少有的案例。

秦桧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利去杀害岳飞,岳飞的权利太大,和不知收敛的性格,引起了赵构和南朝文武共同的反对,也就是说君臣合谋共同杀死了岳飞,其中最重要的元凶就是赵构。

一切源于赵构的不自信,担心带兵大将会谋反,夺取自己的江山。他认为岳飞的存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尽早除掉才能让自己心安。

所以我们不能说秦桧就绝对是一个坏人,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而已,而赵构的行为只能说是一个政治目光短浅的皇帝,它埋葬了恢复北宋江山的最后一线希望


新知传习阁


说黑岳飞,这个倒是论不上。虽然岳飞身上也有污点,但是总的来说,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岳飞是功大于过的,只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说,岳飞必须死。

先说岳飞的污点,其实岳飞身上有两个大污点。第一个是坑死了王彦部7000人。当时岳飞是王彦的部下,但是作为部下却不听从命令,甚至恶意顶撞王彦,质疑王彦的战略部署,私自带领手下进攻县城,导致吸引来大量的金军包围了王彦部,致使王彦部全军覆没。而且在突围的时候,岳飞甚至擅自离开王彦部,抛弃了老上司。其实当时岳飞还是一个年轻的少年,难免血气方刚。先不管岳飞攻打县城的主观是为了光复国土,但是任何适合在军队战场抗命,擅自脱离战斗序列,这在任何朝代都是说不过去的。第二个污点就是配合上司杜充铲除异己,攻打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致使张用无奈落草为寇,王善无路投降金国。这两个污点都是岳飞身上跑不掉的。所以也不是黑岳飞,这都是岳飞真有这些事。

其实宋高宗对岳飞是不错的,岳飞算是火箭般升官。都是高宗一首提拔,想把岳飞作为心腹培养。但是岳飞犯了政治路线都错误,公开喊出迎回二圣的口号。还有参与立太子事件。这些都是高宗不得不杀他的理由。所以岳飞死在他年少气盛,政治不成熟上面。

而袁崇焕真的没什么好洗白的,就袁崇焕干的那些事情真的都是满清做梦都想干而很能干成的事情。排斥辽东蒙古籍将领,致使辽东军队战斗力下降。破坏反清联盟,让蒙古和朝鲜倒向了满清。这些都是袁崇焕的责任。假传圣旨擅杀毛文龙,致使皮岛松江镇将领纷纷投降满清,玩了命的灭亡明朝,康熙朝三番里两番都是皮岛将领,背着朝廷和满清议和。这些都跑不了。还有欺瞒皇帝,夸口五年平辽。当时和皇帝谈完话,出来的时候兵部尚书陈新甲还问袁崇焕,你真的有把握五年平辽吗?袁崇焕哈哈一笑,给皇帝说的话,听听就算了。你觉得是个皇帝能饶的了他吗?而且袁崇焕确实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人家岳飞好歹还和韩世忠配合打过金军,还有一些战绩能拿的出来。

至于崇祯,崇祯确实也算是一个勤奋的好皇帝,只可惜崇祯的自我局限性太大。做事情一没耐性,二没智商。有大志向却没有相匹配的才能。说是洗白崇祯,不过是放大了崇祯身上优秀的地方,缩小了崇祯身上的缺陷罢了。

秦桧这个是真的洗不白,连说我都懒的说了。

赵构其实不算是一个出色的皇帝,赵构能当皇帝是因为整个北宋皇室被金国一锅端了,唯独赵构没有被抓住,这才当了皇帝。而且赵构当皇帝的表现也确实不怎么出色,被金军一路从陆地追赶到海上。除了懦弱实在看不出有任何优良表现。要不是宗泽,韩世忠,张俊(虽然张俊的名声不好,但是在抗金的战争中张俊确实起过正面作用,张俊自己就是一个很出色的神箭手),吴阶,刘锜等将领的拼死搏杀,恐怕连这半壁江山都守不住。所以赵构也没什么洗白的。


渭郃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其实说得有点绝对了,只不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是作为一段历史而言,它是多面的,你突出了哪一方面,似乎就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就是这样的,历史的本相就是这样,可是还有很多没有被提及,我们没有发现或者是刻意被掩盖的那些方面,难道就不存在了吗?它必然和我们所知所提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历史。对一个人和一段历史的评价,当然要尽量的多元化,尽量的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相对客观一些。

岳飞无疑是老百姓心目当中的英雄,他抵御金国,收复北方,是符合大众的诉求的,我记得当时的历史书上还说是民族英雄,后来才改做抗金名将的。站在当时偏安江南的皇帝赵高宗赵构的角度上看,有这么几个方面是为高宗所不喜,甚至于忌惮厌恶的,及至最后动了杀心:

一是虽然收复北方也符合他的统一江山的诉求,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困难太大,同时岳飞又手握重兵岳家军,曾经只听岳飞一人号令,而不听皇家的命令,这就是个私人武装,而非国家军队,这就不是为国效力的军队,而是对国家,对这个皇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是岳飞这个人还过于关心皇家的继承人问题,赵构这个人受了惊吓,后来是生不出来孩子的,一个臣子老是来问这个问题,这不是触犯龙颜、揭人疮疤吗?这就不是一个臣子应该关心的了,势必会引起皇家的猜忌,说白了就是,你即使不想篡位,那么是不是你要扶植一个能够听命于你的人呢?

三是岳飞老说,直抵黄龙,迎回二圣。靖康之变之后,金人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所以宋朝旧部拥立康王做了皇帝,赵构能够坐上皇位,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不在了,被俘虏了,而如果把这两位再迎回来,那么他的皇位是不是要拱手相让呢?古代讲究的是作为臣子一定要忠君,你岳飞这样想、这样宣扬,是不是不满意赵构呢?这怎么能叫忠君呢?

四是岳飞不太听调遣。当时12道金牌,才把岳飞从前线催回来,岳飞当时只想着大败金军,哪里管皇帝有什么事情,而皇帝就算是没事,也要通过这件事情体现其皇帝的权力和威仪,这就是岳飞不懂事的体现了。综合这几个因素,就算是岳飞一心为国,就算是岳飞得到老百姓的拥戴,也一定是要杀掉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直接威胁了皇帝自身的位置,说白了,就是这个偏安的皇帝可能都做不成。

秦桧是个十足的汉奸是不假,他其实在回到南宋之前,就和金人有过一些交易,但是在杀岳飞这件事情上,光靠秦桧的力量是绝对办不到的,他是得到了高宗的默许,或者是暗中授意的。明代有文征明一首词当中明确写道了〝念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就说明杀岳飞是高宗的意思的体现,我们在这一点上不会为秦桧翻案,只是不能够把脏水全部泼到秦桧身上。

记得当时历史书上对袁崇焕评价很高,似乎他是崇祯时期的肱股重臣,杀了他,是崇祯的一大罪状,并且是导致明亡的重要因素。但从掌握的多方面史料来看,袁崇焕并没有什么响当当的惊人业绩和特别出色的才能,反而倒是出于自己的一些策略考虑(为国倒不为己,只是这策略太理想化不切实际),擅自杀死真正对皇太极起到牵制和打击作用的毛文龙,擅自与皇太极有一些策略化的议和举动,同时在皇帝面前过于估高自己的水平,说不切实际的大话,最终并没有实现,是十足的欺君大罪。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来看,这么一个说大话的老臣,赋予了他那么高的期望,结果却到头来是一场空,一方面皇帝颜面何在?知人识人的水平体现在哪里?另一方面他对于国家造成的损失又何以弥补,所以崇祯皇帝非常气愤,判了他凌迟处死。

崇祯皇帝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他评价不高,何况他刚愎自用,犹疑而无决断力,听信谗言,诛杀忠臣(袁崇焕),但崇祯真的很傻很差劲吗?这位勤勉能干的君主其实是生不逢时,具有极强的悲剧色彩,特别是他在李自成攻进皇宫时,亲自砍断了自己女儿的一只手臂,并且自缢于煤山。

16岁登基的崇祯聪明有大志,果断消除了魏忠贤一派的势力,但明朝内忧外患,朝廷上一片腐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节节逼近,皇太极等亦不断攻击。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为国家、为自己的江山,付出了全部心血,但并不能让大明王朝起死回生,他一生简朴,从不好色淫乱,致力于朝政,但在那样的内忧外患之下,他也有着自身个性和能力上的缺陷,也不是旷世能人,所以只以悲剧收场。

看历史就要做多元化的分析和解读,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加理性客观的评价,对我们的生活也能从不同角度和价值观方面,获得更多的启迪。

我是冰珊醉红楼,酷爱红楼,喜欢历史的专业财经人士,欢迎关注品评。





冰珊醉红楼


历史是民族的精神记忆,以历史为镜子可以匡正得失,获得民族自信和进步。这一点日本人做的很糟糕,他们总是选择性失忆,德国人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欧洲国家法国也是值得学习借鉴。



两百年前的玫瑰花承诺。

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位浓墨重彩的历史人物。在他当政期间,曾将法国带到了历史的巅峰,处于人生辉煌时刻的拿破仑,自然也春风得意。

1797年,他和夫人前往卢森堡大公国访问的时候,按照接待方的安排,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当地的一个学校,估计是太高兴了,在送给小学生一束玫瑰花的时候,兴奋地表示,以后每年都会送玫瑰花。 拿破仑当时也不过是心情高兴时候说说而已,他拍完屁股走了之后,完全把这件事情忘在了九霄云外。

事情一晃过了将近二百年,卢森堡这里的那个学校跳了出来,要求法国政府兑现当年拿破仑许下的承诺。

按照当年一束玫瑰花的价格,这么多年下来,加上利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简单统计一下也有数十万法郎的费用,这下法国沉默了。

接下来还有让他们更沉默的事情也来了。估计是受到卢森堡公国要求赔偿玫瑰花费用的启发,瑞士国家的一个小村里,这里的村民也拿出了一些借据,向法国提出赔偿要求,原来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

十九世纪初期,拿破仑远征意大利,需要从瑞士经过。在瑞士国内行军的时候,有一次在一处村子住了下来,因为军队上需要一些木材,于是就就地砍伐了一些,还征集了一些粮食,这些都给当地村民打了借据,说是等到他高汉山回来的时候,在一起兑现。 然而以后的事情却泡汤了,从此之后,拿破仑走上了下坡路,在对外战争中一败涂地,再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拿破仑从历史上烟消云散之后,自然这笔赔偿也就无法兑现了。

但是到了今天,瑞士这个村子的村民,拿出手中从老祖的宗手里传下来的借据,找到法国问问该怎么办,还承认不承认你们皇帝干的事情,法国遭遇接二连三的诉求,都感到莫名其妙,这拿破仑去世一百多年了,还能把他咋滴。 但随后法国的做法很漂亮。学校方面,法国国内的一所和卢森堡的那个学校结为友好联谊校。而瑞士村民这里,给予货币补偿。但瑞士这里的村民表示,钱可以不要,要的是一份诚信,法国的做法令他们感到很满意,所以不要求索赔了。

东方的精忠报国



岳飞,袁崇焕都是受命于危难之间,他们效忠的人是赵构和朱由检,不同的是朱由检的祖宗规矩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宁死不屈。赵构也是醉了,老爹是一个诗人和书法家,却偏偏身在帝王家,父亲徽宗当了25年的皇帝后,好不容易退休不到一年半就被金朝皇帝连窝端,和自己儿子宋钦宗赵恒一起被绑架,被金军肉体和精神侮辱,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子儿女,更谈不上保护子民。 康王赵构被临危受命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奉命召集义军到卞梁勤王,可是宋钦宗罢免了李纲,解散了义军,要重新集结队伍打仗,需要一个灵魂人物,这时候曾经的敢战士岳飞站了出来,带着自己的弟兄一路北伐,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袁崇焕是一把军事好手,在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隐忍的朱由检抓住机会干掉了魏忠贤势力,获得了真正的政权。



但是长期的缺乏安全感,朱由检产生了疑心重重毛病,即使是对自己有恩的忠臣良将,一旦有怀疑,绝不手软。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

西方玫瑰花承诺嫁给东方精忠报国

西方两百年后的诚信履约,我们四百年后的反攻倒算,仔细想想我们好像比他们更有文化,但是人的价值判断出了问题,近百年的积贫积弱,我们习惯了拿来主义,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认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带来的一切都是好的,可是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怎么办呢? 岳武穆的精忠报国,袁崇焕的精忠报国,赵构和朱由检一家荣辱兴衰连带天下之人受苦受难,秦桧和魏忠贤余孽更是一己之利而祸害天下。但是,他们都不是喝红酒,吃面包,听贝多芬,看尼采啊?所以我们的历史名人就成了没有文化和科学精神的土鳖,而美利坚的上尉加西亚的信则是忠诚和毅力的象征,保尔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神力量,拿破仑指挥十几万大军征服欧洲封妻荫子则是伟大。 我想我们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了,我们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曾经是历史文明的中心,我们创立了自然科学文明,岳飞和袁崇焕带的人马何止百万,冷兵器配合热火器军备,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茨平分了秋色,孔子思想独步天下罕有其匹,影响着人类文明进步。中西合璧,自信自己,天下无敌!


唐俊龙55398571


看评论,还有人黑袁崇焕,还在提那几个翻来覆去回答过的问题,没办法,再说一次:一、毛文龙该杀,(仔细看看《清史稿》和高阳的《清朝的皇帝》不难得出结论,篇幅所限,不详述)。二、清军打到北京,锅为什么要袁崇焕背?清军绕过山海关从北线捣破长城,那不是袁崇焕的防区。关于这个问题袁崇焕曾多次上书提醒加强居庸关等北京北面一带的防御,均被驳回。对军事一无所知的内阁和崇祯甚至认为袁崇焕多管闲事。袁崇焕后来进北京城被崇祯逮捕时,本人以及祖大寿等目瞪口呆,就是因为作为前线将领,以为这回皇帝会重视自己的意见了没想到却是逮捕!(这段历史请参考清史学家李亚平的《前清秘史》)

三、还有几个问题,什么勾结皇太极,什么卖粮资敌,也回答过无数次,不赘述!

四、分析(个人看法):袁崇焕不可能有二心,如果勾结皇太极或出卖明朝,需要动机,为钱?为官?为名?(不可能为了其他的原因了)首先,袁崇焕不爱财,身死抄家,结果四个字“家无余资”,很难想象这是担任高官手握重权多年的封疆大吏的“家产”。其次,不可能是为了当官,明朝的官职已经做到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国防部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皇太极还能给他什么官? 再次难道是为名?袁崇焕是大明进士出身,深受儒家文化熏陶,难道不知道勾结满清会留下千古骂名?所以从任何角度看,袁崇焕绝对不可能勾结满清。

最后说一下,客观的讲,人无完人。袁崇焕在战术上有点问题,也可以说是错误。

第一,袁崇焕没有意识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皇太极入关,沈阳只剩四千兵马,如果派一员大将领兵一万直取沈阳,皇太极阵脚必乱。实际上,皇太极行军途中,代善等众多将领极力反对继续进军也是担心这个原因,结果皇太极赌赢了。

第二,袁崇焕两次宁远大捷其实都是一招“凭坚城,用大炮”,野战并没有把握,更没有优势战胜满清。因此,从袁崇焕进军北京的线路以及动作看,很多清史学家推测,袁崇焕想在北京如法炮制(这个史书无记载),北京城墙上有远比宁远强大的火炮,兵力也远比宁远充足,再加上皇帝的支持,有必胜的把握,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缺乏政治敏感度,只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的袁崇焕忘记了,北京城里住的是皇帝,他无权更不能将皇帝的生死作为筹码赌上去,这跟宁远完全是两回事,于是在皇帝看来,袁崇焕的行为很像跟皇太极商量好的一样,此时皇太极再弄个反间计,袁崇焕就百口莫辩!


一杯陈年美酒


答 | 獬执事

对英雄英雄与昏君奸臣进行反思,并不一定是件坏事。相反,这可以看做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并得出自身结论的体现,毕竟读史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获取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拒绝脸谱化的史书,才会有独立思想诞生。

以岳飞与秦桧来论。在关羽崇拜未定型之前,岳飞有武圣之称,其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不可撼动;而秦桧则是公认的奸臣,以至于乾隆朝秦桧的后人秦涧泉也写出了“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对联。然而,传说轶事、文学演绎中的人物形象和真实历史上的人物形象毕竟是有区别的,我们要评价一个人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正史而非小说。

岳飞的确是抗金的民族英雄,但是回归到宋朝历史可以看出,文官节制武将才是两宋最基本的国策。这个国策有利有弊,利在一扫唐末藩镇割据的乱象,加强了中央集权;弊在削弱了军力。但考虑到宋朝开车皇帝本身是黄袍加身,这个国策就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而这个时候,岳飞横空出世,带出了一支岳家军,又有功高盖主之威——历史上这样的将领谋逆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最想杀岳飞的一定是赵构,秦桧自然只是食君禄忠君事了。然而这样是不是说明赵构一定杀错了人,岳飞一定不会谋逆呢?谁说得清!正如白居易的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如果岳飞最后成了侯景,后人对其的评价又会是哪般?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一想,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而后进九锡以至于称帝,后人又会如果评说?

所以,对对英雄英雄与昏君奸臣进行反思,其实是对教科书僵化的定论做出自己的推理。只要符合史实,就值得鼓励——但如果是为了黑而黑却拿不出证据,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亚欧研究寮


答:提这个问题的人是故意在混淆视线、偷换概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简单,袁崇焕和岳飞并不是一类人;崇祯和赵构也没有可比性;秦桧嘛,已经是稳坐中国古代奸臣榜榜首的卖国贼、害人精,混在一起谈,有意思吗?

自宋以来,岳飞之于赵构、秦桧,乃是正义对邪恶、忠贞对奸佞,清自清、浊自浊,可谓泾渭分明,公道在人心。

黑岳飞、吹捧赵构和秦桧的人,就是故意要把清浊搅浑、黑白相混、颠倒是非,最终把历史推向虚无,其目的就是想去掉中华民族的自信,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当然,也不否认有一小部分无脑人士属于跟风者、应声虫,看热闹不嫌事大,使劲摇旗呐喊,纯粹是赚流量、博关注。

对于袁崇焕和崇祯君臣,问题就复杂了许多。

至少,就目前论,还不能把他们定性为“好人”抑或“坏人”。

实际上,在袁崇焕生前及死后一百多年时间里,他的名声都不好。

比如,明朝遗臣朱舜水就在他的作品里痛斥袁崇焕是“贼臣”,向敌人“卖国”。

《爝火录》指斥袁崇焕“同为误国之臣”;《国榷》则把袁崇焕与王莽相提并论;《明季北略》干脆把袁崇焕比成秦桧,说袁崇焕矫制杀毛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石匮书后集》甚至认为袁崇焕连秦桧都不如,说:“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所以,说“现在有的人”黑袁崇焕,那是不对的。

袁崇焕的正面评论,主要始自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明史•袁崇焕传》。

我们也知道,替袁崇焕平反的人是乾隆帝。

明朝人唾骂的人,清朝人大加颂扬,而且变本加厉,把袁崇焕吹上了天,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这种现象,很值得深思。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是,不管这个小姑娘被什么人打扮成什么样子,我们最终想知道的,是这个小姑娘没有被打扮之前的样子。

袁崇焕在明朝人的眼里,是一个庸才、卖国贼;到了清朝人的手里,就被包装成明朝唯一的救世主。

现在,有人要剥开清朝人装扮在袁崇焕身上的包装服,这能称之为“黑”吗?显然不能。

同样,崇祯治国是很有问题的,毕竟,大明王朝就垮在他的手里;但是,“问题皇帝”的身上就不能有一两处闪光点吗?我不认为探讨这一两处闪光点就是“吹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