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警鐘!世界百貨巨頭竟倒閉了?!

2018年10月16日,號稱“百貨之王”的西爾斯在紐約提交了破產保護法案。

142家門店全部關閉,這“真正改變了美國”的百年老牌將與美國民眾徹底告別。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主流媒體紛紛發文“痛悼”,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表示:“這令人非常非常傷心。”

從郵購走向連鎖的世界百貨之王

說起世界級百貨,西爾斯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名字。

它的創始人,北美大鐵路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作人員:理查德·西爾斯,看中覆蓋全美的郵政網絡,利用繁盛又便宜的北美大鐵路,實現了最早的“電子商務銷售”,建立了西爾斯郵購公司。

西爾斯真正脫胎換骨,是在1900年。它順應市場形勢的變化,迅速開始實行“先貨後款”方式,使得當年的銷售額達到1000萬美元,一躍成為美國零售業銷售額排行榜第一名。

隨後,西爾斯開創性地提出了“如有不滿,原款退還”的業務模式,吸引了大批忠實顧客,業務規模呈指數式增長。

1910年,西爾斯成功實現營業額達6100萬美元的目標。直到1920年,增長了2.45億美元。

1925年開始,西爾斯正式經營百貨。那一年,它就陸續開設了300多家連鎖店。從此,西爾斯便同時具備了規模經濟和競爭優勢。

因為連鎖店擁有巨大的體量,統一進貨能不斷壓縮供應鏈上的利潤和價格,又可以統一宣傳,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20世紀初期至40年代,西爾斯穩據美國零售業第一,並在80年代,達到巔峰。子公司遍佈歐美各大城市,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企業,商業文明的旗艦。

據《財富》雜誌公佈,2002年度世界500強企業中, 西爾斯以411億美元的銷售額名列第83位,2003年以414億美元名列第81位,與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企業齊齊上榜。

拿什麼拯救你,西爾斯?

創始至今,西爾斯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年頭,影響了好幾代美國人的生活。過去有多輝煌,“英雄末路”就有多慘淡。

陷入今時今日這境地,西爾斯這百年究竟承受過什麼?又做錯了什麼?

據悉,截止至今年9月,西爾斯百貨CEO蘭珀特及其衝基金ESL投資公司持有約25億美元的西爾斯債務。而在此之前,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西爾斯早已累積了超過50億美元的鉅額債務。

這些天文數字讓西爾斯的轉型變得遙遙無期,根據美國彭博新聞社的數據可知,從2012年開始至今,西爾斯百貨的虧損已經突破100億美元。

其實,西爾斯也不是沒有想過“自救”。

好比,CEO蘭珀特身為最大股東,就陸續關閉了上百家虧損門店,不斷削減年度開支超過10億美元,甚至試過用自己的錢去填公司巨大的坑,但仍舊迴天乏力。

拿什麼拯救你,西爾斯?這個問題已經無人能夠解答。

百年西爾斯的“英雄末路”

其實,仔細分析“垂暮英雄”西爾斯,不難發現過程中有太多致命的失誤。

第一,供應鏈體系呆板。

西爾斯是公認的百貨之王,但在它發展得最好的時候,遇上了沃爾瑪。

“初生牛犢”沃爾瑪,走的是郊區和公路開店的超市業務模式,擁有了齊全、平價、接地氣的商品種類。

這為沃爾瑪省下了大筆選址、營銷帶來的運營成本,而靈活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商品價格,提高競爭力。

反觀西爾斯,卻未能更改供應鏈體系。當沃爾瑪供應鏈成本低於3%時,西爾斯仍需將總銷售額的8%,投入到商品儲運當中。

第二,線上戰場的滯後。

在眾多企業轉戰線上,大批互動網公司崛起之際,西爾斯竟選擇了繼續做線下:合併零售商Kmart。

這麼做的目的,本是為了利用不景氣的房地產,實現轉虧為盈。然而為了省錢,西爾斯百貨竟將天花板漏水、地板塌陷、人手不足等問題置之不理,極大破壞了前來購物的消費者的體驗感。

第三,管理內耗。

西爾斯問題頻發之際,時任掌舵者卻將公司內部拆分成幾十個經營項目。各部門間呈競爭關係,且自負盈虧。

這讓西爾斯內部人員各行其道,逐步喪失了團隊協作和溝通的技能。項目負責人之間甚至為了達到目的,相互使袢子。

長時間內鬥不斷,極大消耗了西爾斯的“精、氣、神”,最終只會淪為一盤散沙。

西爾斯百貨的前90年,一直在堅持創新,為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後40年,卻在一次次的內戰、同行競爭、線下零售的失利中,走向了衰亡。

不可否認,西爾斯是偉大的,但市場卻是殘酷的。在這殘酷下,百年老牌將徹底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