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杂谈|唐朝无虎将,人民非人民,鲤鱼不能食

避讳是我国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习俗。《公羊传》中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后世由此发展形成了国讳、家讳、个人讳等。下面主要介绍唐代的避讳情况。

一、国讳

国讳主要指的是避讳皇帝的名字,影响较广的是唐前中期几位皇帝。

唐太祖李虎,李渊祖父,因此有唐一代讳虎字。房玄龄作《晋书》,称后赵石虎为石季龙,魏征作《隋书》,称韩擒虎为韩擒。地名中带“虎”字的多用“武”字代替,如河南虎牢关改为武牢关,杭州虎林山改为武林山,苏州虎丘改为武丘。老虎被改名大虫,像秦叔宝、尉迟恭这些人在唐朝自然也不能被称作虎将。

唐世祖李昞,李渊父亲,因此有唐一代多用“明”字代替“昞”字。“昞”字并不常见,而其常见的同音字“丙”“柄”“秉”也不能用了。白居易写过一篇《太湖石记》,中说:“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景丁品之。”将“丙”字改为“景”字。

唐高祖李渊。三国时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在唐朝叫做公孙泉。还有一个叫薛道渊的人,为了避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名字,改为薛渊,到了唐朝又被人改为薛深。

唐太宗李世民。民部改为户部。李世勣变为李勣。“世间”这个词不能用了,叫做“代间”,如《隋书》中有句:“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还有“黎民”改为“黎萌”,“民户”改为“人户”,等等。

避讳杂谈|唐朝无虎将,人民非人民,鲤鱼不能食

唐高宗李治。治书侍御史改为御史中丞。“治水”改为“理水”等。

唐玄宗李隆基。这时候不仅名字要避,年号也要避。宰相姚元崇在武则天时候由于突厥叱利元崇造反,武则天厌恶这个名字,让姚元崇改名姚元之,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元”字又不能用了,只得再改名姚崇。

安史之乱后,国家内乱不断,对避讳的事就有点顾不上了,但总体上仍在继续执行。由于要为唐代宗李豫避讳,薯蓣被改为薯药。到了宋英宗赵曙当皇帝后,又将薯药改作我们今天熟知的山药,这是后话。

值得一说的是,唐朝皇室姓李,与李同音的“鲤”也受到保护,鲤鱼被称为赤鯶公,捉捕鲤鱼者杖六十。当然,这一政策很难完全落实,在民间仍然存在捉鲤鱼现象。

二、家讳

家讳中避的主要是父亲和祖父的名字。比如,父亲名中有“卫”,则本人不能在十六卫任职;父亲名中有“安”,不能在长安县任职;父亲名中有“军”,不能当将军;父亲名中有“进”,不能考进士。最有名的就是诗人李贺由于父亲李晋肃名字的缘故不能考取进士(“晋”与“进”同音)。相似的情况出现在汉朝,当时官府举荐的人才称为秀才,等到光武帝刘秀即位后,将秀才改成了茂才。但对李商隐来说,显然不能将进士换个名字,同时又不能给自己父亲改名字,陷入两难之地。

避讳杂谈|唐朝无虎将,人民非人民,鲤鱼不能食

对官员来说,官名犯家讳时主要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改任他官,二是改官名。前者如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爷爷叫柳正礼,因此他的哥哥柳公绰在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时拒绝上任,朝廷了解情况后改授尚书左丞。后者如唐德宗时的户部尚书萧复,被任命为行军长史,因其父叫萧衡(当时行、衡同音),改行军长史为统军长史。

另外,当时人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避家讳。杜甫流传下来的一千五百多首诗歌中,无一“闲”字,因为其父叫杜闲,无一描写海棠的诗,因为其母名海棠。

三、个人讳

个人讳是指在面对上级官员或师长前辈时的避讳,有的官员对此十分在意,稍有触犯就会大发雷霆。李德裕是唐朝中后期名相,有个叫周瞻的进士想要拜见他,但是李德裕发现周瞻的姓名中有个“吉”字,认为触犯自己父亲李吉甫的名讳,就不愿意见他。周瞻打听清楚后,趁李德裕外出将他拦下,说:“如果像您这样避讳的话,赵壹的后人算数不能数到‘三’,因为三里包含一;贾山的后人不能说‘出’”,因为‘出’由两个‘山’构成;谢石的后人不能立碑,因为‘碑’中有‘石’字。”(赵壹、贾山汉朝人,谢石晋朝人。)一番话说得李德裕无言以对。

总的来看,避讳之风在唐朝趋于严格,避讳规模大、方法多、范围广,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