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古羅馬帝國發端於意大利半島中部,泰伯河谷一個叫做羅馬的小城邦。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自中亞印歐語系的薩賓人、翁布里亞人和拉丁人,從北部和東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到達意大利中部定居下來,形成古意大利人,過著農耕生活。公元前1000年,進入鐵器時代,開始建立許多城邦。這一時期,又從安那託利亞遷入埃特魯斯坎人,佔據意大利北部;處於鼎盛時期的古希臘人,殖民到意大利南部,這兩個文明程度均高於中部地區。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公元前753年,拉丁人中的一支始建羅馬城,鄰近埃特魯斯坎人的地盤,其文化深受埃特魯斯坎人和希臘人影響,比如埃特魯斯坎人學來希臘字母,又被拉丁人學來發展為拉丁字母。羅馬城邦先是實行王政,七任國王中前4任是羅馬人和薩賓人,後3任是埃特魯斯坎人,就是說羅馬城曾被埃特魯斯坎人佔領,羅馬人在公元前509年奮起反抗,奪回了政權,埃特魯斯坎人的勢力走向衰落。奪回政權的羅馬人改行共和制,實行對外擴張,元前396年攻陷埃特魯斯坎人的維愛城,將領土擴大1倍,但在公元前387年,凱爾特人的一支遊牧部族高盧人,突然侵入意大利半島,將羅馬城夷為平地,幸因疫病流行撤離,羅馬人對城邦進行了重建。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公元前 343—280年,羅馬與埃特魯斯坎人之間,進行了艱苦的薩莫奈戰爭,先後打了三次,最終羅馬獲勝,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公元前 282—265年,羅馬人對南部希臘人征戰,並取得勝利,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但未組成統一國家,而是“分而治之”的政策。公元前264-146年,為爭奪西地中海控制權,與當時北非的強國迦太基,先後進行了3次“布匿戰爭”,最終迦太基被消滅。為控制東地中海,公元前 215—168年,羅馬通過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了馬其頓王國及其統轄下的希臘;公元前192—188年,繼續東進發動敘利亞戰爭,兼併小亞細亞等地區。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隨著對被征服地區實施霸權,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奴隸起義和內戰頻繁,羅馬共和國走向末路。公元前31年,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羅馬佔領埃及。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獲得 “奧古斯都”稱號,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並繼續對外征戰,帝國版圖擴大到多瑙河以北。14年提比略繼位,開創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克勞狄一世(41年-54年)時,對外發動戰爭,攻佔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69年韋斯巴薌建立弗拉維王朝。96年涅爾瓦於繼位,開創安扥尼烏斯王朝,羅馬帝國進入最強盛時期,但到了奧列裡烏斯(161年-180年)在位時,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乘虛而入,帝國開始出現頹勢,192年安扥尼烏斯王朝告終。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193年 - 284年間,隨著叛亂事件增加,軍隊勢力不斷增強,威脅到皇帝施政,3世紀危機時期,有26位軍人篡位,史稱“三十僭主”。259年-273年,在西方形成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62年-272年,在東方形成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帕爾米拉帝國。284年-305年,戴克裡先把皇帝權力和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兩位副帝共同治理,成為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的淵源。306-337年,戴克裡先之子君士坦丁一世,重新統一帝國,廢除四帝共治制,於313年公佈米蘭敕令,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一世死後,其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379年-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恢復帝國的統一,但他死後,兩個兒子實行分治,395年帝國正式分裂,阿卡狄奧斯統治東部,定都於君士坦丁堡,霍諾里烏斯統治西部,定都米蘭。分裂的原因是:帝國內外交困,龐大的疆域難以有效治理,加之皇室內訌,兩部分治希望抵禦危機;另外,當時基督教羅馬國教,該教又分兩派,西部主要信奉天主教,東部主要信奉東正教,內部有矛盾;語言文化方面西部拉丁語為主,東部希臘語為主,也有所不同。總之,諸多深層次因素,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分裂。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北方蠻族繼續入侵,西羅馬帝國日益衰落。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羅馬城,後於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439年,汪達爾人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452年,匈奴人入侵意大利, 457年在高盧東南部建立勃艮第王國;476年,日耳曼人僱傭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滅亡。

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分野後,逐漸以希臘文化、希臘語和東正教立國,政治上實行君主制,歷經12個王朝、93位皇帝。最初的疆域包括歐洲東部、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核心地區色雷斯、希臘和小亞細亞西部,其他的有亞美尼亞、敘利亞、巴勒斯坦、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之後1000多年的時間裡,其領土不斷變動,總體講越來越小,直到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西羅馬帝國的財富被蠻族洗劫,文明成果付之一炬,476-1453年被人稱為歐洲的“中世紀”,其實主要指西歐地區,期間陷入文明的“失落”,前有古羅馬文明,後有文藝復興,中間這段便成了“中世紀”。古羅馬、古希臘文明主要被東羅馬帝國留存於世,其古典希臘和羅馬史料、著作和思想,涉及政治、軍事、法律、宗教、哲學、文學、史學、建築以及自然科學等諸多領域,對現在的東歐國家影響甚大。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其又流散歐洲各地,成為“文藝復興”的精神源泉。

足跡(五):古羅馬帝國的歷史及其文明


 “中世紀”的歐洲建立了許多蠻族國家,相互爭戰不休,最終也未能統一。後來,這些蠻族搞起“文藝復興”,通過學習、吸收、創新古羅馬、古希臘文明,發展出所謂的西方文明,成為“後起之秀”,並走上四處擴張、全球掠奪的道路,這就是近現代的那些歐美列強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