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書單推薦:2018 不該錯過的 21 本書

如果你不想再浪費時間,不想再三心二意,而是想讓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更有成效,達到更加投入與專注的狀態,那你應該怎麼做?

就我而言,這一問題的答案其實顯而易見:那就是讓自己變得更有智慧。讀書無疑是獲取知識,讓自己變得更有智慧的一條有效途徑。以下是我推薦你在 2018 年閱讀的 21 本書,相信讀完這些書你會變得更優秀、更強。

《深度工作:在注意力分散的世界實現專注成功的規則》(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作者 Cal Newport。

媒體消費趨勢在 2017 年迅速上升,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意味著幸福感和生產力的下降。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嘈雜,並且以後的每一天只會變得更加嘈雜。在這樣一種發展趨勢之下,如果你再不培養一種能夠靜下心來深入思考並且高度集中進行高效工作的能力,那你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深度工作:在注意力分散的世界實現專注成功的規則》一書闡述地正是如何培養並且提升這一技能,也就是完成深度工作的能力。如果你想讓自己有所成就,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力和最好的狀態,那我強烈建議你從現在開始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

《重塑美好生活的反常規方式:不在乎的精妙藝術》(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A Counterintuitive Approach)—作者 Mark Manson。

對我來說,所謂實踐哲學就是知道該在乎些什麼,又不該在乎些什麼,而這正是 Mark Manson 在這本書裡所講述的內容。這不是冷漠,而是對於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保持平常心,不再過多理會。正如著名的帝王哲學家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所說過的那樣,不要在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付出過多的時間,並且認為這種付出理所應當。如果你對今年剛剛過去的這幾個月進行回顧,你會發現自己在一些瑣碎、無謂的事情上耗費了多少的精力。所以,從現在開始,學會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那些事情上吧,忽略那些無足輕重的瑣事。

《The Way to Love: The Last Meditations of Anthony de Mello》—作者 Anthony de Mello。

這本書是我的教練 Shaka Smart 推薦給我的,這本書很小,可能是我讀過的最小的一本書,只有手掌大小,但也是充滿了智慧,會讓讀者受益無窮的一本書。這本書由 Anthony de Mello 這位居住在印度的天主教牧師寫成,對東西方思想進行了獨特的融合。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我們該問的一個問題並不是‘這個人有什麼問題?’而是‘我之所以產生這種煩惱是怎麼回事?’”我打算在今年再回頭多看幾遍這本書。

《如果是我們錯了呢?》(But What If We’re Wrong)—作者 Chuck Klosterman。

時刻提醒自己,我們確信的幾乎一切事情最終都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正如 Klosterman 這本書的副標題—將當下看作過去—一樣,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啟發。你可能認為今年是朝著更好的方向徹底改變的一年,也可能認為今年是延續之前的不景氣、發展趨勢更加消極的一年。關鍵之處在於,無論你持哪一種觀點,你的看法可能都是錯誤的,甚至根本就不貼邊。這本書會告訴你為什麼,這並不是關於政治理論的講座材料,而是對於音樂、書籍、電影和科學領域一系列更人敬畏的思維實驗探索。

《激進者守則:現實激進派實用啟蒙讀本》(Rules for Radicals: A Practical Primer for Realistic Radicals)—作者 Saul Alinsky。

如果希拉里·克林頓能夠記得她大學論文的研究對象 Saul Alinsky 的教誨,那她的總統競選之路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作為一名戰略家和社群組織者,Alinsky 同時也是一位頑固的實用主義者,但他知道如何去講一個故事,如何創造一個集體事業。他可以在體制內工作,但同時也知道如何打破體制的束縛,收穫關注度。這本書絕對稱得上是經典之作,它的價值不該被低估。無論你有怎樣的志向,想要成就怎樣的事業,本書都可以為你提供戰略指導和不俗的見解。

《過濾泡沫》(The Filter Bubble)—作者Eli Pariser/《一個媒體推手的自白:揭露營銷神話背後的真相》(Trust Me I’m Lying)—作者 Ryan Holiday/《The Brass Check》—作者 Upton Sinclair。

我強烈建議你在 2018 年抽出時間讀一讀這幾本書。鑑於當下的媒體形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一下,更好地瞭解覆蓋我們方方面面的媒體系統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在《過濾泡沫》一書中,Eli Pariser 提醒我們一味強化或者隔離自我的世界觀所造成的這種個性化泡沫的危險所在。Sinclair 的《The Brass Check》一書雖然已經幾乎完全被歷史所遺忘,但其中展現出的跨越時代的觀點仍然令人為之著迷。他對於 20 世紀初期新聞媒體行業的經濟激勵環境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從而也能夠預測並且分析其對真理的操縱效應。而《一個媒體推手的自白:揭露營銷神話背後的真相》一書,我認為是揭露媒體系統的一本典範之作。現在,新聞媒體的經濟發展模式與面臨的壓力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們對信息的處理方式仍然類似。Sinclair 對於那些低級趣味、博人眼球的媒體雜誌或報刊所提出的實質性控訴,在當下的博客或者有線電視新聞中你依然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權利的 48 條法則》/《33 種必勝的戰爭策略》—作者 Robert Greene。

Robert Greene 是人類心理學和人類動力學領域的大師,他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將永恆的真理通過故事和例子的方式深入淺出的表達出來,讓讀者更易接收。有時候,我們閱讀一些經典著作,可能並不能理解其中的主旨和要義所在。但是如果你讀 Greene 的著作,我敢保證你不僅能夠學到可以應用於實踐的理論指導,並且自己可以領悟到在一些現實、混亂的場合之中應該怎麼去做。我之前就曾說過,戰略性智慧並非生來就有,而是需要我們後天不斷去學習、汲取。在 2018 結束之前讀一下這兩本書,相信你可以走上培養戰略性思維的道路。

《Conspiracy: Peter Thiel, Hulk Hogan, Gawker, and the Anatomy of Intrigue》—作者 Ryan Holiday。

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關於媒體和戰略這兩方面的話題內容,並且正在尋找相關領域的書籍,那我會向你推薦這本書,關於億萬富翁 Peter Thiel 與 Gawker 網站長達十年的對抗(2007 年,Gawker 曾發佈過這樣一篇文章《Peter Thiel is totally gay,people》,Peter Thiel 組建了一個秘密的律師團隊,尋找 Gawker 報道的受害者,然後想辦法幫助他們發起訴訟,目標就是擊垮 Gawker。2012 年,Gawker 網站因為將職業摔跤手 Hulk Hogan 的性愛視頻發佈了出來,被告上法庭。2016 年 3 月,法庭判定 Gawker 賠償費用共計 1.4 億美元。訴訟過程中,Hogan 律師團刻意排除掉了一項條款,禁止 Gawker 的保險公司幫助他們支付訴訟費用和賠償。Hogan 律師團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只有一個,他們想要讓 Gawker 賠到破產,而背後是因為 Peter Thiel 為其支付了近 1000 萬美元的訴訟費 )。其中,你會看到權力在現代社會的運作,是關於戰略以及實現看似瘋狂的目標的一本大師級著作。

《品格之路》(The Road To Character)—作者 David Brooks。

前駐阿富汗美軍和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最高指揮官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將軍(Stanley McChrystal)在參加 Tim Ferriss 播客節目時,曾被問到最近買的什麼東西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對於這一問題,他給出的答案就是《品格之路》這本書。我非常贊同他的這一回答。這本書讀起來可能不太好理解,感覺信息量太大,但卻值得當下的所有年輕人都入手一本。Brooks 以偉大人物的故事和經歷為例,勸告讀者培養自己的完美品格。我也曾在書中探討過這一主題,只是角度不同,我採用的是攻擊自我的角度,而他則是培養自我品格的角度,這兩者同樣重要。

《放棄的藝術》(The Dip)—作者 Seth Godin。

這本書可謂短小精幹,全書只有 70 頁。Godin 在書中講述了自己對於放棄以及堅持的坦率看法。當你感覺所得的回報撐不起你的投入,感覺自己到達終點卻並不享受時,就要學會放棄。當你只是擁有初學者的運氣,而並沒有達到專業級別時,要堅持下去。在堅持的過程中,一開始你可能會持續不斷地有所收穫,但過了一段時間,你會陷入低谷,也就是 Dip。如果你能突破這個低谷,你會收穫榮耀,獲得長久的安全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幫你判斷:你目前所處的低谷是否值得你投入時間、精力,還是應該早點放棄,調轉方向。我保證,如果你讀過這本書,當你再次遇到此類的選擇,你會知道應該堅持還是放棄。

《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作者 J. D. Vance/《本土的陌生人》(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Anger and Mourning on the American Right)—作者 Arlie Russell Hochschild。

你可能會感覺《鄉下人的悲歌》是塔那西斯·科茨(著有《在世界與我之間》)風格的回憶錄,講述的是一個受到較少關注的群體:心懷不滿,貧苦的白人群體。在我看來,這本書充滿了同理心、自我意識並且給人感覺鼓舞人心。作者揭示了“白人特權優勢”概念背後鮮為人知的一面,顯然肯塔基州第三代或者第四代鄉下白種人並沒有這樣的感覺。這本書發人警醒,同時又讓人充滿希望。我建議政治領域各方人士讀一下這本書,將它與自己國家的鄉下人或者是“陌生人”進行比較和配對。

《不會發生在這裡》(It Can’t Happen Here)—作者 Sinclair Lewis。

這本書讀起來可能會讓你感覺不舒服,以至於你可能會拿起又放下,反覆數次。這是美國最知名的作家Sinclair Lewis 寫的一本暢銷書,內容是一位民粹主義煽動者贏得了美國總統的席位。歐洲處於一團糟的境地,經濟狀況慘不忍睹,善意的民眾熱切的呼喚著“真正的改變”和“變革”,黨派分裂,這種情況下,原來的一位邊緣候選人突然出現在公眾視野。如果有人對他的想法和觀念提出質疑,他們就會被告知:“政治家就是這樣。”生活會模仿藝術作品,這本書就是這樣。改一下日期、地點和名字,它就不再是虛構小說,而是現實的寫照。文學作品就像一面鏡子,這也是文學作品的意義所在,這本書做到了這一點。

《How to Live: Or A Life of Montaigne in One Question and Twenty Attempts at an Answer》—作者 Sarah Bakewell。

這本書很不錯,在英國是暢銷書,並且登上了《衛報》的連載刊登頁面。這本書的形式有些不同尋常,並不是分為幾個章節,而是由 20 篇蒙田風格的文章組成,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法國作家蒙田進行了剖析。蒙田一直孜孜不倦探求自己的內心世界,包括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自己的做事方式,如何實現快樂等等。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年代,對此他選擇向內探求、修煉自己的內心來應對。他這樣做是我們的幸運,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部落:回家與歸屬》(Tribe: On Homecoming and Belonging)—作者 Sebastian Junger。

Sebastian Junger 在這本書中對我們當下所面臨的許多社會問題進行了探討,其中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抑鬱、政治兩極化、蔑視同胞以及漫無目的、迷惘等問題。我們已經失去了將部落和文化聯繫在一起的紐帶,也正是因為如此,退伍軍人在離開他們原本的“部落”,重新迴歸社會普通民眾的生活時會感到孤獨和失落。難怪我們無法就一些常見問題的基本解決方案達成一致,也沒有“共有”、“基本”或者“共享”的概念。而隨著當下社會問題分歧化日益嚴重,這應該是你接下來放到必讀書單的一本書。

《林登·約翰遜傳記》(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共四冊—作者 Robert A. Caro。

2016 年 1 月份,我開始閱讀 Caro 所著《林登·約翰遜傳記》系列第一冊,到 6 月份,我完成了全部四冊的閱讀。如果說用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傳記那就是權力不僅僅會腐敗。道理很簡單,權力其實是用來揭示真相的。通過閱讀這部傳記,你能學到兩件事情:1)事情總是複雜而混亂的,但最終往往會好轉起來2)我們當下的體系,無論是否存在缺陷,對於壞人仍然可以產生有效的影響。

《最後的雄獅:丘吉爾》(The Last Lion: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作者 William Manchester。

不相信個人可以改變歷史?那是因為你還沒讀過介紹溫斯頓·丘吉爾的著作。簡單列一下本書中所介紹的丘吉爾的偉大事蹟:提醒人們納粹主義所帶來的迫在眉睫的威脅、敦刻爾克撤退、堅持“閃電戰”、表明不惜任何代價在登陸陸地、海灘和農田街道作戰的堅決意願。丘吉爾堅定的決心,似乎將一整個國家的安危扛在自己的肩頭,他的成就可以說令人歎為觀止。

《永恆先生》(Mr. Eternity)—作者 Aaron Thier/《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作者: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這兩本書可能與當下的社會、經濟形勢並無多大關聯,但它們都是充滿趣味性的著作,讀這些書可以讓你忘卻當下或者未來的一些煩惱與問題。《基督山伯爵》是一本長達 1200 頁的史詩級著作,充滿傳奇色彩、奇特新穎、引人入勝。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隨手所作的筆記和摘抄內容篇幅達到了 3000 字。至於《永恆先生》的作者 Aaron Their 曾獲得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文學類獎金,並憑藉《永恆先生》一書入圍 2017 年美國瑟伯文學獎決賽。該書講述的是自稱已有 560 歲的水手丹尼爾·笛福跨越近千年的奇妙旅行,其龐大的歷史構想及其對於人性的領悟發人深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