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的你,为什么还不回家?

意到狂时须纵酒,情到浓时欲登楼,

恩怨情愁一杯酒,驻外浪子难回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浪不知所起,大江东去。

君问我归期,亦未有期...

在国外的你,为什么还不回家?

何谓浪子?大部分人口中的“浪子”,说的无非是那些敢于挑战传统礼教恪守内心的人;是那些表面放荡不羁内心却又无比孤寂的人;是那些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却仍随处可栖的人。

可你有没有发现,如果光看这些褒义词,Oh My God,这说的不就是我们驻外人吗?我没听错吧?

对,你没听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各自天涯的浪子:驻外人

驻外浪子,那是一群挤得过北上广的早晚高峰,也耐得住异国他乡空虚寂寞冷的怪胎;

那是一群hold得住国内酒桌上的觥筹交错,面对国外灯红酒绿却可以清心寡欲的“和尚”;

那更是一群平凡、普通到没有一丝大侠风范却敢只身远赴大洋彼岸的一群游子……

当然啦,他们也是那群经常被人说成是为了钱而浪的人。

我们承认,的确,驻外是为了赚钱,为了房子的首付,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父母的养老,为了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古语有云: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是,为什么你们驻外人居然为了金子,不愿回头!

1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驻外浪子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江湖情怀,不但说话直来直往不懂阿谀奉承,就连处事也随意潇洒干脆利落。

在国外的你,为什么还不回家?

驻外人,是可以为了突如其来的一场心动而辞掉工作的浪子,是可以为了追求一个也许无法实现的梦而飞蛾扑火的浪子。

大家不喜欢浪子,觉得这就是一群没有责任心的疯子,且作且死....可是,驻外浪子真如他们所说的那般不堪吗?

从毕业到工作,好几年过去了,他们可能还是没有学会成熟。

还是那个连说句话都会露出青涩模样的孩子;

还是那个走过繁华路口依旧迷路的青年;

还是那个在凌晨三点还敢流浪天桥的游子;

还是那个会穿越人山人海挤地铁的上班族;

还是那个懵懵懂懂,就被“流放”到充满各种想象的非洲的浪子……

这些年,唯一不变的便是形单影只的坚强。

2

王建仁,常驻埃塞俄比亚,驻外5年,上周我参加了他奔三的庆生会。那天晚上他喝多了,去洗手间吐了两次,回家的车上他对我说:影子,我不想在埃塞待了,回去后我就不出来了,不出来了。说着说着居然哭了。

我认识王建仁两年,那样的话每次见面他都会说一遍,我听了不下10次,但目睹他说完哭出来,还是第一次。

或许真的就是应了那句话:“建仁”就是矫情。

虽然矫情,但他说的有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哥们已经到了儿时羡慕的年纪,却还是没有成为儿时羡慕的人,都三十了,事业不算成功,女朋友连影都没有,要车没车,要房没房,还总喜欢跟别人灌鸡汤说只要走在路上,所有的东西都会在迎你来的路上。

可我真的没有想到这狗日的中年,竟然来地如此急促。

在国外的你,为什么还不回家?

那一刻我想到了一首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突然明白像他这么矫情的人为什么也会哭?或许是因为生活在底层社会太久,或许是自身现状离想要的生活还有些距离,或许是某些经历让他感到畏惧,或许是走过半生依旧碌碌无为……

或许,浪子就是注定寂寞、孤独的吧!

3

我身边有一群驻外青年浪子,他们和王建仁一样,别人给他们的评价都是:长得不丑,一表人才,可惜,此才非彼财,都快三十了还到处浪,找不到对象。

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替他们着急,回国休一次假,有大半的时间在相亲。对象从学生妹到社会大龄女青年,但凡他们能提得出要求,那就一定会有符合条件的在等着;

耳边经常听到父母念叨:“你都老大不小了,咋就没一个对上眼的呢?你再不结婚我们都老了,谁帮你带小孩呢?你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成天盼着你结婚等着抱孙子呢!你看咱家隔壁,你小学同学,他家孩子都开始读小学了.....

你都三十岁了,你还要浪到什么时候呢?”

是的,我也是这群驻外浪子中的一员,大概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4

18岁成年的时候就曾给自己种下一个信念:男人三十而立,先立业再成家。如今,三十离得是越来越近,这真是一个让人尴尬的年纪。

突然想起那年我第一次出国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去非洲?我说想去体验一下那种新鲜感。

后来每出去一次再回来,人就变得慢慢人间烟火一点,就是为了能多赚点钱。

就像王建仁说的:起初我选择驻外的理由很简单,就想拼个两年搞定西安的房子首付。

而今,我早已淹没在非漂大军的人潮里,每当上下班高峰被堵在埃塞俄比亚首都某条叫不出名的街道时,我就习惯性的打开手机听李健的《异乡人》,每每听到它,还是会感性到落泪。

矫情吗?是啊,挺矫情的,如果你没有在异乡一个人生活过,你一定不会懂得这种泪水。

在国外的你,为什么还不回家?

浪在非洲,总是会提醒自己要入乡随俗。在东非埃塞俄比亚第三个年头了,我看到前面有着无数非漂前辈,生活过得有诗也有苟且,或许后来还有更多的开拓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士。

生活在这片土地,一边体验着民俗风情,一边固执地吃着白米饭,偶尔还是会忍不住跑去老乡家蹭几餐湘菜吃!日子浪得没心没肺;

浪在非洲,第一次重新认识了自我。离开熟悉的家国,来到一个举目无亲的他乡,这本身就是一次挑战,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舒适区里,就像你清楚地知道不会有人永远替你遮挡风雨。

我们要学会把委屈当成坚强,把心酸化做力量,偶尔周末跑到酒吧看一场球赛直播,酒入愁肠,大声地喧闹着,活着

浪在非洲,要学会忍耐,学会珍惜和守候幸福。异国他乡,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在街角咖啡店听到乡音,最让人放下心底防备的便是陌生人的关心和照顾。

这几年,走了许多路,发生了很多故事,终于明白,坚强原本就是被逼出来的,独自深夜,把那些原本要落下的泪硬生生逼回去,没有谁过得比谁更容易。

希望永远在tomorrow,努力,fight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