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在謝晉導演的《芙蓉鎮》中,王秋赦是一個頗為令人矚目的形象。扮演這一角色的祝士彬後來獲得1987第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可以說,王秋赦與影片裡的另一反角李國香,組成了電影裡的氣場強大的負方力量,兩個角色甚至比較起來,李國香的扮演者徐松子在演技上,比祝士彬更出彩,這是因為李國香這一個角色,在電影裡還具有更多正常人的情感,而王秋赦完全是一個由裡到外的傻瓜加懶漢,這種流氓無產者其實一直是革命唾棄的對象,而事實上,我們也很難想象,一個政權會被掌舵者交給這樣一個完全是好吃懶做的類型。這也是電影裡的不真實處,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這種懶漢加傻瓜的二合一都是難以被一個政權所接受的。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王秋赦這一角色出現在八十年代,僅僅擔負了一個漫畫式的丑角形象,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因為王秋赦如果存在,那麼就是把老百姓當成傻瓜,而老百姓的理智向來是健全的,就像電影裡的芙蓉姐還有那些沒有交待名字的吃客,都是很正常的一樣,他們有著他們在社會基層的自身角色與能量,是不可能容忍王秋赦這樣的人物上位的。

而王秋赦這一角色的設定,恰恰是否定了芙蓉姐的存在意義,因為他們被一個傻子與懶漢所控制,只能證明他們自己更加無能。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當然,電影讓王秋赦存在的成立基礎,正是電影裡的階級鬥爭的遺痕,影片裡的故事情節,仍然移植的是剛剛結束的文革中盛行的階級鬥爭題材中的好人壞人模式,壞人只要依榜主流社會,就能平步青雲,其實這個社會對一個人的制約,要遠比電影裡複雜得多。

我們即如路遙為例,他在文革期間也是一個造反派的頭頭,但很快他就被排斥出縣裡的權力中心,並因為他有過這麼一段造反經歷而麻煩不斷。

可以看出,像路遙這樣的根正苗紅的造反派頭頭在文革的浪奔浪流中還要受到眾多因素的制約,我們很難相信王秋赦會像電影裡表現的那樣,暢通無阻地生活在一個容忍他無所顧忌的真空中。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電影裡表現了他在李國香再次當權後的討好獻媚時,用的是一種最拙劣的男色的誘惑,這同樣把李國香當成了一個傻子,而對應的是把周邊的群眾當成了傻瓜。

有趣的是,李國香與王秋赦偷情,而同時芙蓉姐與秦書田也在偷情,一個在電影裡用醜化的方式,一個在電影裡被表現為真摯的情愛,但我們注意一下,兩個偷情組合裡,都是男性發起了主動的攻擊,如秦書田首先把手伸到了芙蓉姐的身上,採用了霸王硬上弓的手段,攻克了堡壘。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而同樣,王秋赦也是打扮一新地來到李國香的香閨,裝可憐以柔克剛打動李國香的女人柔腸。右派那一組採用的是武力進攻,當權派一組是柔情進攻,相比之下,也許李國香與王秋赦這一組更符合一點愛情的味道,至少在這一組中,因為女人的地位問題,王秋赦至少是對女人尊崇的,而右派那一組呢,則充溢著最原始的慾望。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而電影裡對右派那一組愛情的立場站位正反映了八十年代電影日益向慾望主導的情愛模式遞進的潮流洶湧。

王秋赦扮演者祝士彬1945年出生,拍這部電影的時候41歲,在這之前,他還在王曉棠導演的《翔》中創造了他首次登上銀幕的第一個角色。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而他的一個大名鼎鼎的弟弟祝新運,則在1974年12歲的時候,在《閃閃的紅星》中扮演潘冬子而成為炙手可熱的童星,而此時的祝士彬已經三十歲,尚在北京門頭溝文化館工作。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祝家兄弟的父親在一所中學裡當體育教師,還是國家羽毛球一級裁判。他們弟兄共有6人,存活5人,1981年父親去世。而祝士彬與他的最小的弟弟祝新運相差17歲,父親去世的時候,祝新運才19歲。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祝新運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祝士彬

可以說,祝新運是以完美的娃娃臉,塑造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少年英雄形象,而哥哥祝士彬則在41歲的年齡段,用他兄弟倆受遺傳影響而面目相似的同樣的娃娃臉,打造了一個猥瑣、勢利、懶惰的無賴形象。他們強烈的反差,從某種意義上,折射出七、八十年代中國的審美觀念急劇變化的一個特殊的歷史遺痕。

為什麼要讓祝士彬扮演二流子王秋赦?祝氏兄弟的臉形,為什麼在《閃閃的紅星》中如此正面,而到了《芙蓉鎮》裡卻成為奚落的表徵?

這裡,我們不得不作出一點合理的推演。王秋赦在《芙蓉鎮》裡衣冠楚楚去見李國香的時候,他的那種娃娃臉造型,暗含著對《豔陽天》裡主人公蕭長春的形象的戲擬。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蕭長春扮演者張連文也是一個典型的娃娃臉,他代表了文革電影裡的一個國標形象,而值得注意的,張連文在改革開放後的電影裡,卻以他的同樣的臉形塑造了完全相反的角色。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北影版)裡,他扮演了一個十惡不赦且道德敗壞的農村幹部形象,徹底顛覆了蕭長春身上的正能量,而祝士彬在外貌上來看,與張連文非常相似。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張連文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祝士彬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祝新運

實際上,祝家兩兄弟與張連文都有著相似的臉形,既然張連文帶著一個文革期間的國標臉,那麼,用一個相似的臉形在批判文革的電影中擔負著一個負能量的角色,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這應該是謝晉選中祝士彬扮演二流子農村幹部的原因所在。

弟弟12歲成全國知名童星,哥哥41歲時,首登銀幕即摘取百花配角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