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如何使得消費成爲自己生活方式的穩定組成部分

在具有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國家,營銷不應該一成不變。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在消費品行業、B2B行業(business to business industries)和服務業,營銷方式也是不同的。而在同樣的行業裡,不同的企業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營銷方式。營銷學是關於企業如何發現、創造和交付價值以滿足一定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獲取利潤的學科。

品牌營銷如何使得消費成為自己生活方式的穩定組成部分

營銷本身的追求在於刺激消費者發生行為改變,行為改變才是營銷的價值所在。但是消費者行為怎麼樣才能改變呢?營銷者必然要知道、掌握消費者的內在心理和他的行為規則,尤其是其穩定的行為模式,而根據這個行為模式改變自己的行為,成為被消費者喜愛的廠商,然後才能贏得消費者對應的行為反應。營銷是一種雙向的行為改變,其本質就在於營銷者與消費者基於心理接受的互動。

與生活方式關聯的8個品牌營銷前命題

跟生活方式關聯的營銷的8個前提命題,就是指一個消費者作為一個人如何自然地進行消費,尤其如何使得消費成為自己生活方式的穩定組成部分,理解這些命題是理解營銷如何發生作用的前提。

1.每一個消費者在最初進行某種消費行為的時候,通常都曾有過一個理由。一個人在第一次買新東西的時候,理由特別明顯,但如果沒有出現大的毛病或者強烈的新信息的刺激,同一個東西人們在第二次、第三次買的時候,這個尋求理由的衝動會減弱,並慢慢形成了行為習慣。

2.人們之所以需要理由,最重要的理由除了這個東西好不好,更重要的是這個東西配不配。當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其實我們對於產品的實際信息所知有限,最重要的是它是否吻合我們生活方式裡的其他東西。一個消費者實際上是一些消費品和品牌的配合體。匹配性是我們不同行為得以組成生活方式的前提。

3.人們在消費的過程中,包括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製造質疑自己原來的合理性的理由。通常消費滿意度越高,質疑的機會就越高,因為期望的成長速度遠遠強於對產品表現的滿意度的持續度,而低滿意的產品在剛購買的時候就可以產生後悔心理。所以很多女性消費者會在剛購買完一種產品後很快去買一個性價比更優的同樣產品。

4.自我質疑的最主要來源是人們受到其他信息的刺激。新的競爭者、新的技術發展、新的品牌包裝總是讓處在開放環境中的消費者覺得自己原先的購買行為並沒有充分地滿足現在產生的價值需要,而這個價值需要本身就是在不斷成長的。

5.人們總是在嘗試新的消費理由。即使沒有任何新的信息刺激,人們還是覺得生活裡面要有一些變化,以增加生活內容的豐富性。

6.整個生活方式的瓦解往往是由某一個關鍵的消費行為的改變所引發。一般來說我們大部分進行的常規消費行為,要吻合我們原來的生活方式,但是某些時候,在某些特殊的原因下,如果消費者買的這個東西不吻合原來的生活方式,而這一點就會恰恰成為他建立一個新的生活方式的開端,然後他會慢慢地增加與這個新的行為關聯的消費,從而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的消費品當中有一些屬於關鍵性消費品,當在消費某個關鍵產品時接受了新的產品形態,會具有促使生活方式革命的效果。

7.改變的徹底性。如果整個生活方式中的大部分已經改變,比如說原來我們是開什麼車、買什麼房子、用什麼手機,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剩下的少數的原有形態的消費就很難再長期堅持。

8.幾乎沒有一種消費行為是可以長期重複的。不能重複的原因是因為營銷者也不想給我們總提供跟上次所提供的一樣的東西,而不想提供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競爭者老想提供新的東西。

文章來源:素材公社http://www.tooope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