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實現精準扶貧?你信嗎?

區塊鏈實現精準扶貧?你信嗎?

關心政治的人應該都讀過十九大報告,報告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要實現小康社會,扶貧就是必經階段。國家把扶貧工作作為民生工作重點,首次提出的“精準扶貧”則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精準扶貧”是相對於“粗獷扶貧”而言的,由以往的“大水漫灌”改為“精準滴灌”。畢竟我國自8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漫漫的扶貧工作,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剩下的貧困人口,才是脫貧難度更大的人群。

所以國家才提出了“精準扶貧”這一概念,重點針對剩餘貧困人口,要“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頒佈了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措施,各級部門、各地政府也都強推狠抓。但不管國家再怎麼重視、地方政府再怎麼強推,扶貧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痛點。比如,扶貧貸款管理難度大、管理層級多、資源浪費大、管理效率低下、少數工作人員素質低且私心重、政策執行走樣等等問題,導致扶貧工作在工作流程中“損耗大”,形式大於實質,政府公信力因此下降。

區塊鏈3.0技術可以幫助政府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全程記錄、順序時間戳、不可篡改、防偽造、可追溯等特性,可實現在精準扶貧的全鏈上每一環節的有效管控,從前端到末端。

首先,可以做到對幫扶對象的精準識別,這是最重要的第一關。本人申請、政府審核、公示公告後,採用大數據指紋或人臉識別手段,記錄貧困人員的原始資料。並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將其個人信息錄入數據庫進行篩選對比,避免身份偽造和盜用,識別真正的貧困人口,做到扶貧對象精準。

然後,在區塊鏈上建立存儲貧困人員信息的數據架構,這些數據科學分析後,植入政府幫扶政策,可用於後續扶貧政策的精準兌現。科學的辨識出什麼地域適合什麼扶貧項目,什麼人口適合什麼扶貧項目,什麼季節適合什麼扶貧項目,即所謂的項目安排精準。

智能合約功能可用來管理資金,在對精準扶貧過程中每項措施的落實情況在每個節點進行真實記錄後,符合條件的即可自動執行,沒有人為干預。

全流程管理的跟蹤和監管、點對點的追溯和結算,可以保證各個環節不走樣、不截留、不挪用,也可以避免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等人為過錯,消除幫扶資金的人為損耗,保證每一分錢都實實在在的用到幫扶對象上。

以上說到了區塊鏈技術將扶貧工作縱向的流程進行了全方位的有效管控,解決了很多痛點。另外,區塊鏈技術還能實現扶貧工作的橫向整合。比如,通過建立金融區塊鏈的金融服務平臺,將扶貧對象、貸款機構、政府、風險管理機構、銀行、企業等全部融合進這個平臺,從而實現完整的扶貧產業生態鏈。

縱向和橫向的有機整合,精準扶貧工作必能“使命必達”。這不是暢想,實際上,貴陽市紅雲社區已經開發出了國內首個“區塊鏈+精準扶貧”的項目,命名為“區塊鏈助困系統”,並且在貴陽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正式宣佈上線投用。目前已經實現政務數據系統精準、安全,防止了弄虛作假,保證了扶貧資金的安全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