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实现精准扶贫?你信吗?

区块链实现精准扶贫?你信吗?

关心政治的人应该都读过十九大报告,报告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要实现小康社会,扶贫就是必经阶段。国家把扶贫工作作为民生工作重点,首次提出的“精准扶贫”则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犷扶贫”而言的,由以往的“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毕竟我国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漫漫的扶贫工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才是脱贫难度更大的人群。

所以国家才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重点针对剩余贫困人口,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各级部门、各地政府也都强推狠抓。但不管国家再怎么重视、地方政府再怎么强推,扶贫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痛点。比如,扶贫贷款管理难度大、管理层级多、资源浪费大、管理效率低下、少数工作人员素质低且私心重、政策执行走样等等问题,导致扶贫工作在工作流程中“损耗大”,形式大于实质,政府公信力因此下降。

区块链3.0技术可以帮助政府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全程记录、顺序时间戳、不可篡改、防伪造、可追溯等特性,可实现在精准扶贫的全链上每一环节的有效管控,从前端到末端。

首先,可以做到对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这是最重要的第一关。本人申请、政府审核、公示公告后,采用大数据指纹或人脸识别手段,记录贫困人员的原始资料。并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将其个人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筛选对比,避免身份伪造和盗用,识别真正的贫困人口,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然后,在区块链上建立存储贫困人员信息的数据架构,这些数据科学分析后,植入政府帮扶政策,可用于后续扶贫政策的精准兑现。科学的辨识出什么地域适合什么扶贫项目,什么人口适合什么扶贫项目,什么季节适合什么扶贫项目,即所谓的项目安排精准。

智能合约功能可用来管理资金,在对精准扶贫过程中每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在每个节点进行真实记录后,符合条件的即可自动执行,没有人为干预。

全流程管理的跟踪和监管、点对点的追溯和结算,可以保证各个环节不走样、不截留、不挪用,也可以避免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人为过错,消除帮扶资金的人为损耗,保证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的用到帮扶对象上。

以上说到了区块链技术将扶贫工作纵向的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有效管控,解决了很多痛点。另外,区块链技术还能实现扶贫工作的横向整合。比如,通过建立金融区块链的金融服务平台,将扶贫对象、贷款机构、政府、风险管理机构、银行、企业等全部融合进这个平台,从而实现完整的扶贫产业生态链。

纵向和横向的有机整合,精准扶贫工作必能“使命必达”。这不是畅想,实际上,贵阳市红云社区已经开发出了国内首个“区块链+精准扶贫”的项目,命名为“区块链助困系统”,并且在贵阳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正式宣布上线投用。目前已经实现政务数据系统精准、安全,防止了弄虚作假,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安全可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