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文化記者點讚楠溪山水:這裡讓人記得住「美麗鄉愁」!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溫州,古時亦稱永嘉。在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2018年會暨中國百名文化記者溫州永嘉行大型採訪活動中,眾多從未踏足過溫州的媒體嘉賓們對溫州山水最初的印象,便是來自永嘉太守,山水詩鼻祖謝靈運。

謝靈運筆下的溫州山水,是《登江中孤嶼》的“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是《遊赤石進帆海》的“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是《登永嘉綠嶂山》的“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是《石室山詩》的“石室冠林陬,飛泉發山椒”。

碧水盈盈,青峰點點,白帆片片,漁歌互答。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永嘉書院 航拍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永嘉書院 航拍

當嘉賓們真正走入有山皆綠、無水不清的楠溪江,時見村落隔樹參差、霜林灘上醉染,更兼有江上清風、山間鳥鳴,大家便不自覺地把步子放慢了下來。

“這裡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衢州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許彤說,如果溫州只能供謝靈運在日後的歲月裡不斷地回望和追憶,那麼溫州人則幸運地擁有了祖祖輩輩在此繁衍生息、定居勞作的真實而永恆的家園。

溫州的山水更像溫婉的女子

“坐在竹筏上,水流很平,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底的卵石和嬉戲的魚兒。看楠溪江沿岸如畫的風景,聽船工說著祖輩的故事,嗅著桂花的香氣,整個人都很安靜。” 寶雞日報副刊部主任周勇軍沉醉在山水之間,他坦言溫州的山水與西北有太大的不同,西北缺水,土地開闊,像瀟灑豪放的漢子,而溫州綿延的山水更像一名溫婉的女子。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前溪村航拍。

即便是來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南國早報編委、文體中心主任陸月玲也體味到了溫州山水的獨特魅力:“桂林的山非常獨立,一座山就是一個故事,而楠溪江的山是綿延不絕的。”在她看來,灕江邊有非常成熟的旅遊配置,而這裡的山水則融入了原始的生活氣息,風景也就不是單純的風景了。“因為這裡的人就生活在水邊,更多的是人與水之間的關係,楠溪江滋養了這裡的人,這裡的人也造就了楠溪江。”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採風團乘坐舴艋舟一路欣賞美景。

“在這個早晨,楠溪江溺愛的大地上。我輕輕走過一遍,希望沒有驚擾,從石器時代中分化出來的時間,更沒有驚擾那些安睡如嬰兒的文化名宿。王羲之、顏延之、謝靈運,他們在永嘉任郡守。從此,中國的詩有了自己的山水,中國的筆有了自己的聖蹟。讓後代文人,完全敞開心靈,在紙上奔走……”深圳特區報副刊部副主任齊霽特地為楠溪江寫下一首現代詩寄情山水,他說,去深圳旅遊,看的是人造現代的景觀,溫州有如此豐富的自然景觀,特別是楠溪江有這麼多歷史和內涵可以去看去挖掘,要更加珍惜和愛護。

溫州的古村落配得上人傑地靈

如果說“永嘉學派”“溫州南戲”是溫州文化的高地,那麼更廣闊、更連綿的文化地帶則如星辰般撒落在楠溪兩岸,以古村落為基地,在自然山水之間,不喧譁、不刻意,完美實踐著溫州人“耕讀傳家”的美好理想。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古村落全國都不少,楠溪江畔的古村又憑藉什麼讓媒體嘉賓紛紛點贊“人傑地靈”?

“全國古代村落能保存這麼好這麼全的地方真不多。” 金陵晚報原編委王希凌感嘆,這些從晚唐、兩宋、元代起一點點形成的村落,至今還保持著最初的模樣,它們如山水詩一般清麗古樸,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人們對楠溪江的書寫和歌詠。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這裡格局嚴謹、風格素樸,茂林修竹、田舍書院,田園風光與耕讀理想交融,柴米油鹽與詩情畫意共存。”漫步在青山綠水懷抱著一處處古樸恬靜的村落,看過很多江南院落的無錫日報高級編輯孫昕晨,仍然眼前一亮。在他眼中儘管歲月給村落刻上了斑斑痕跡,卻依然閃爍著未雕璞玉似的天然光澤。“柱子上的紋路、石頭上的青苔,這些肌理中的歷史感都有先輩的信息,祖祖輩輩的人回來,靈魂還能找到回家的路。” “秀外容易慧中難。” 在孫昕晨看來,美麗鄉村的建設容易踏入“千村一面”的誤區,而這裡的每個小山村,都擁有它的獨特文化記憶,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嶼北村 航拍

工人日報社會文化週刊副主任成露說:“到了這兒,就想留下來,慢慢欣賞。”這裡處處蘊含著村人對生活的理解和詮釋,體現著光風霽月的淡泊情懷,值得人們細細咀嚼品味。這裡文化底蘊深厚,銘刻其中的豐富的鄉土文化、建築藝術、風水宗族等人文印記,則像是一本厚重的書,一旦翻開,就再也放不下來。

溫州的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作為最早提出“事功”思想、推崇“義利並舉”的熱土,溫州素來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活狀態,對綠水青山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隨著國家生態化戰略日益推進,永嘉更是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美麗永嘉建設,努力探尋可持續發展道路,確保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百名文化记者点赞楠溪山水:这里让人记得住“美丽乡愁”!

參觀嘉納莊園。

甌窯小鎮的“瓷器”、蒼坡村的“文房四寶”、源頭村的“舴艋舟”、嶼北村的“尚書祠”……改造後的村居,既保留了村落的原始文化,又有很強的設計感。“村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個個富有創意又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景觀點,把文化嫁接在鄉村改造上,讓鄉村振興的美獨具原生態。” 成露對村居建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溫州有著絕好的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如何更好地將“綠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銀山”,媒體嘉賓紛紛建言。

“永嘉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可以將區域內各村的零散資源整合打包,形成‘大資源’引入‘大項目’,推動整片連體開發,走可持續綠色抱團發展之路。”

“如何讓村民過上更富裕的生活,又不要太過商業化,保留好這裡的原汁原味,是政府部門需要仔細把握和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溫州的山水美景仍‘藏在深閨’,還需要更多地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這裡、愛上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