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名弓(2)——中国弩与罗马弩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起源于中亚的反曲弓,和流行于西欧的长弓。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老的东方大地。


从春秋末期开始,诸侯间的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原本以贵族车战为主导的骑士式战争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为了生存下去,各国开始征发平民进入战场。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从春秋时代的千人互殴,增长到战国后期长平之战这种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的大规模灭国战。然而这种耕战结合的方式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有效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两项发明被投入战场。一项是以吴起创立的以“魏武卒”为代表的方阵战术。通过将少数平民军人职业化并集中训练,使得步兵战斗力得到了空前提高。甚至取得了以五万魏武卒击溃五十万秦军的惊人战绩。同时期亚历山大也依靠同一战术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破纪录的大帝国。(参见小编之前的文章:影响世界历史的五大军事变革)

世界四大名弓(2)——中国弩与罗马弩

战车在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面前不堪一击

而另一项问题显然更加严重,那就是弓箭手的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一年以上的持续训练,一名优秀的弓箭手更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训练。

以著名的英国长弓手为例,由于常年的训练,他们的颈椎都出现了一定的畸形。可见掌握这门技艺是多么不易。而耕战结合的兵役制度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士兵完全掌握弓箭。

与此同时,弓箭的能量来源也决定了其威力的瓶颈。虽然人类可以通过技巧和弓箭制作工艺的改进,来使能量转化效率得到一定提升。但是“臂力”显然依然决定着弓箭的威力上限。

而弩的出现瞬间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弩机可以通过踏张乃至机械原理张开,将弩箭中可以荷载的能量翻了数倍,这赋予了弩无与伦比的破甲能力。张开后可以从容瞄准,也降低了训练难度。有了它,一个农民都有了杀死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的能力。

世界四大名弓(2)——中国弩与罗马弩

汉弩

然而弩并不是万能的,它有三大硬伤。其一,射速太慢,最多只能达到弓箭的三分之一。如果弓箭手技艺纯熟,差距会更加大。上期说过,以骑兵的冲击速度,弓箭手可以在接触前射出三到四支箭,而弩手就只有一次机会。

其二,弩只能平射或者小角度抛射。由于弩箭更短、初速更大、尾羽更少,在抛射中能量会损失的相当剧烈。

其三,单兵弩的射程比弓箭要近。由于一系列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弩的有效杀伤距离其实比弓要短。古代弩箭一般杀伤范围是50步,也就是七十五米。而弓箭可以利用抛射把火力延伸到150米甚至更远。

网上对弩威力的错误理解主要源于电影《英雄》和陕西博物馆馆长袁仲的一句秦弩可以射八百米的豪言。

世界四大名弓(2)——中国弩与罗马弩

电影英雄中堪比喀秋莎火箭炮威力的弩箭齐射

八百米……二战用的狙击步枪有效射程不过才六百米,现代特警用现代化材料和机械武装起来的弩射程也不过一二百米。

所以弩一直没有取代弓箭,只有兵员素质差的时候才会大规模装备,比如战国和宋代。而兵员素质高的时候,弓箭才是主战兵器。

以尚武的唐代为例,一个精锐军团一万余人几乎人手一把弓,而弩却只有2500把。当属性几乎一样却威力更大的火枪出现后,弩迅速就消失了,反倒弓箭还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明军的作战序列和欧洲早期殖民部队的配置。

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弩并没有在同为定居文明的罗马、两河等文明广泛装备。因为其周围有足够的熟练弓箭手兵源。

以罗马为例,虽然罗马本土并不出优秀弓箭手,但是在他征服的各行省,比如希腊的克里特岛和叙利亚、埃及广泛存在着优秀的弓箭手。在与擅长骑射的萨珊帝国的对抗中,罗马常把他们编为辅助军团补充进军队。

而这并不意味着罗马希腊文化圈没有弩的制造技术。罗马的弩炮和蝎弩一向都是军队中常见代表性装备。他们也有自己的单兵弩,虽然结构和原理不太一样。此外希腊也有独特的腹弩。所以网上某些人YY的靠800秦弩就团灭罗马军团……还是洗洗睡吧。

世界四大名弓(2)——中国弩与罗马弩

罗马单兵扭力弩,电影天将雄狮中亦有出场,很多人把它认成了我国古代的连弩

罗马灭亡后,统治西欧的各路森林蛮子显然没把复杂的弩制造技术传承下来。直到中世纪后期,西欧文化程度逐渐提高才重新出现亚洲传来十字弩。更衍化除了依靠滑轮等机械装载的钢弩,热那亚弩兵也名噪一时。

我国古代为了弥补弩的射速不足,早早出现了两段射击乃至三段射击的战术。

宋代《武经总要》记载:

用弩之法,不可杂于短兵,尤利处高以临下,但于阵中张之,阵外射之,进则蔽以旁牌,以次轮回,张而复入,则弩不绝声,则无奔战矣。

兵役制虽然兵源训练程度低,然而人多——你有三千弓箭手,我九千步兵人手一弩,害不害怕?同样的战术,西方则要到火线技术成熟,出现线列战术之后……

如果您喜欢天眼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不胜感激。

天眼观世界——从上帝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颗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