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比肩汉唐并不为过

宋朝军事上的弱势是明摆着的,这是事实。然而这种弱势主要源于两个因素。

其一,是宋代刚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在五代十国掌握军权的人叛乱把皇帝推下去可谓家常便饭。他赵匡胤也是这么当上皇帝的。所以,宋代对将领有着神经过敏般的提防。一大堆条条框框外加监军把将领困得死死的。战神也发挥不出来实力,纵观北宋也就一个狄青是特例。

不过反过来看,这种措施确实断绝了唐代末年以来将领佣兵自重,动不动就叛乱的局面,结束了数百年的乱世。

就是矫枉过正,干过头了。

宋代比肩汉唐并不为过

赵匡胤陈桥兵变

其二,没有马,地势又处于弱势。

历来中原农耕民族要和游牧民族的斗争中取得优势,河套、太原(太行山)、燕云必须在手里。而燕云十六州被败家的儿皇帝石敬瑭送给了干爹辽国,河套又崛起了一个西夏。这两个地方不但是天险,还是主要马匹供应地。

没有马,也就意味着没有进攻的主动权,人家想打你就打你,打不过你跑路你也追不上。如果你倒霉催的两扇大门(河套、燕云)洞开,就一门锁(太原)放在中间,可不是处处挨揍么。

这就导致了宋代胜率高,战果奇低,整体处于弱势。

宋代比肩汉唐并不为过

宋代疆域

而这种局面还是怪赵匡胤死的太早(烛影斧声离奇而亡),即位的太宗又是个眼高手低的货。否则以北宋开国的势头,再加上赵匡胤的军事才能以及一票开国名将,两次征讨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两次战争的失败都是太宗指挥出了问题,北宋开国时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宋太宗的军事才能可与某光头一拼,自己水平不行却喜欢千里之外对前线将领遥控指挥。)

其中雍熙北伐,名将杨业力战身死(杨家将)。

宋代比肩汉唐并不为过

杨家将杨老将军

过了开国这股劲头,后来的帝王又都不是千古一帝的才干,只能守成,也就只能将就了。但是虽然处于守势,宋朝还是和辽国打了个平手,结为兄弟之盟而不是父子。至于每年那几十万岁币,也就是个象征,对年入千万的宋朝也不算是个事情。

总的来说,也就是面子上难看罢了。外加宋不得不每年用巨资经营华北防务(没有地利,就只能用钱砸了。)

而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宋朝可以自豪的说,我国封建时期各个朝代——都是垃圾。

宋代比肩汉唐并不为过

艺术一般但是极具考古价值的清明上河图

文化上能与之相比较的恐怕只有唐朝和战国百家争鸣。

宋代的词、画、哲学以及冶铁、农耕等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极为惊人。唯一失败之处就是出了个朱熹,曲解儒家思想,开始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过当时而言,朱熹的影响还没有明代那么大。

经济上也就开元和隋代初年可与之相比较,这里的主要指标是人均GDP和米价,这才是反应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指标。

我们说国家都说要富强。殊不知,强是手段,富才是目标。

所谓国家,是一群人为了生存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强,是为了保护自己族群的利益不被外部所侵害。而利益,也就是——富,才是目标。

我国历代对外征战,绝大多数都为的是维持边境巩固,而不是对外恶意侵略和掠夺。这也是我中华的可贵之处。

盲目为了所谓的“强”和好大喜功、倾尽国力,国土是大了,百姓却活下去都是问题。这无异于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所以才有“兴,百姓苦”的名言。

最终的下场就是隋炀帝、希特勒、日本法西斯、苏联那样的下场。

怎么,你想体验一把苏联解体前后,老百姓饭都吃不上的感觉么?或者你觉得苏联还够不上你说的所谓“强”。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

富和强应当保持微妙的平衡,宋代虽未达到却也只有一步之遥,而且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从这点来看宋代虽然有缺憾,却依然是可以与汉唐相提并论的辉煌时代。如果赵匡胤再多活几年,握有河套和燕云留给子孙,那就完美了。

宋代比肩汉唐并不为过

苏联解体前后,苏联人靠救济粮勉强维持生计。

天眼观世界——从上帝视角重新审视这颗星球。如果您喜欢天眼的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将不断为您提供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