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21岁,正值风华正茂,21岁,正值青春年少,21岁,本可以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大展宏图。可是如今却烟消云散,在弥漫二氧化碳的空气中,在密封的房间内,21岁的青春已经就此止步。

定时微博,令人寒心的“死亡留言”

“一天多前,我自杀了,烧炭,这条是定时微博,麻烦看到的人帮我报个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区旭日上城一区25栋最靠近门的一间出租屋,这不是开玩笑……多谢帮我收尸了”。这微博留言后面还附带一个开心的笑脸。

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这一切让人以为,这只是借死亡的名义开的一个玩笑,因为最后的那张笑脸很甜,甜到让人看不出这是个一心求死的人。可是接下来的一则讯息却打碎了人们的美好臆想。

2018年9月28日,江北新区警方接群众电话报警称,其一个朋友(微博名为“风不喧嚣”)发微博称自己已于一天前烧炭自杀。民警迅速出警,发现当事人已经死亡,现场门窗的缝隙从房间内部用透明胶带封住,地上有烧完的木炭灰烬。经现场勘查,排除他杀。现死者家属一刀派出所协助处理。

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让一位年仅21岁的小伙居然动了自杀的念头……

在这自杀的留言折射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他还并不想死,微博留下草草的几句“绝笔”,提前一天发了定时微博,也许他希望有人看到,能够阻止他走向死亡的结局。他的内心极度复杂,徘徊于生与死的边缘,可最终还是被现实“剿灭”,死于一氧化碳的侵蚀下。

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死者为大”,谁又该为小伙的死“背锅”?

“谢谢你们,已经送到殡仪馆了”。

28日的下午2点57分左右,有位自称是其朋友的网友在评论中留言。

这条评论无疑是让众多旁观者悬着的心揪的更紧了,大家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玩笑,但是不得已还是屈服于现实的残酷。

定时的微博,成了小伙临终时的死亡通告。就在网上漫天遍地充满同情与惋惜之情的时候,又有这样一群人让人“大跌眼镜”。

看着这评论下赤裸裸的“暴力”,不仅让人感慨万分,面对事实,人们往往愿以理性面对,可真正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是理性主义作祟,还是故意而为之?

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那些被感性冲昏头脑的人,用“过分”的词来形容,就是一群“圣母婊”,他们将这位小伙的死归咎于微博和房东,“内部微博不会看到定时的这条消息吗”?“房东干嘛去了,如果早些发现,一条生命不就挽回了吗”?批判、讽刺,随着小伙的死,一起被集中倾泻在与之有关联的对象身上。

一直以来,“死者为大”这个词常常被人挂在嘴边,好像人一死,什么具有合理性,稍加言语,便有人语重心长的说道:死者为大,请尊重死者!的确,死者固然值得尊重,但你有没有想过他的死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因为他的死,房东的出租屋短时间被冠名“鬼宅”,因为他的死,官微又

无故的遭人爆破……

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会有“死者为大”这个词?难道是怕说死人的坏话,而遭至鬼魂报复?可现在是科学社会,又开会有几人相信鬼神之说?更重要的一种原因,我认为:一个人死了,他就无法再犯错了,在没有错误的前提下,他就是对的。你能想象王小波活到现在变成罗永浩吗?开始卖“黄金时代”牌手机?或而王小波还在世,变成了崔永元,整天为了转基因和别人在微博争论不休?或者反过来说,冯唐在不幸写完“春风十里不如你”就逝世了,从来没有发生过“金钱论”或是“肿胀论”,那现在提起他,谁不说是个传奇,搞不好就跟乔布斯一样,传记电影就拍了八部。

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死得其所”,而这位小伙就另当别论了。第一,不管他内心有多么绝望,也不该在自己死后,对别人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至少别人是无辜的,他也无害人之心;第二,生而为人,不尽孝义。自己的生命不是自己所决断的,有可能百年之后,谁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呢?如果说,父母生下你,是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他们生下你的意义何在?是为了品尝悲痛欲绝的“喜感”?且不论其他缘由,就单单这两种,足以归咎其“死无其所”。

21岁小伙微博定时结束生命,“死者为大”,可又有谁想要他死呢?

“死而死矣”,逝者安息后,更让我惋惜和同情的,是那些被小伙的死而“伤害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