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小伙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爲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21歲,正值風華正茂,21歲,正值青春年少,21歲,本可以懷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大展宏圖。可是如今卻煙消雲散,在瀰漫二氧化碳的空氣中,在密封的房間內,21歲的青春已經就此止步。

定時微博,令人寒心的“死亡留言”

“一天多前,我自殺了,燒炭,這條是定時微博,麻煩看到的人幫我報個警,地址是南京市浦口區旭日上城一區25棟最靠近門的一間出租屋,這不是開玩笑……多謝幫我收屍了”。這微博留言後面還附帶一個開心的笑臉。

21歲小夥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為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這一切讓人以為,這只是借死亡的名義開的一個玩笑,因為最後的那張笑臉很甜,甜到讓人看不出這是個一心求死的人。可是接下來的一則訊息卻打碎了人們的美好臆想。

2018年9月28日,江北新區警方接群眾電話報警稱,其一個朋友(微博名為“風不喧囂”)發微博稱自己已於一天前燒炭自殺。民警迅速出警,發現當事人已經死亡,現場門窗的縫隙從房間內部用透明膠帶封住,地上有燒完的木炭灰燼。經現場勘查,排除他殺。現死者家屬一刀派出所協助處理。

難以想象,究竟是什麼,讓一位年僅21歲的小夥居然動了自殺的念頭……

在這自殺的留言折射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許他還並不想死,微博留下草草的幾句“絕筆”,提前一天發了定時微博,也許他希望有人看到,能夠阻止他走向死亡的結局。他的內心極度複雜,徘徊於生與死的邊緣,可最終還是被現實“剿滅”,死於一氧化碳的侵蝕下。

21歲小夥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為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死者為大”,誰又該為小夥的死“背鍋”?

“謝謝你們,已經送到殯儀館了”。

28日的下午2點57分左右,有位自稱是其朋友的網友在評論中留言。

這條評論無疑是讓眾多旁觀者懸著的心揪的更緊了,大家寧願相信這只是一個玩笑,但是不得已還是屈服於現實的殘酷。

定時的微博,成了小夥臨終時的死亡通告。就在網上漫天遍地充滿同情與惋惜之情的時候,又有這樣一群人讓人“大跌眼鏡”。

看著這評論下赤裸裸的“暴力”,不僅讓人感慨萬分,面對事實,人們往往願以理性面對,可真正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是理性主義作祟,還是故意而為之?

21歲小夥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為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21歲小夥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為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那些被感性衝昏頭腦的人,用“過分”的詞來形容,就是一群“聖母婊”,他們將這位小夥的死歸咎於微博和房東,“內部微博不會看到定時的這條消息嗎”?“房東干嘛去了,如果早些發現,一條生命不就挽回了嗎”?批判、諷刺,隨著小夥的死,一起被集中傾瀉在與之有關聯的對象身上。

一直以來,“死者為大”這個詞常常被人掛在嘴邊,好像人一死,什麼具有合理性,稍加言語,便有人語重心長的說道:死者為大,請尊重死者!的確,死者固然值得尊重,但你有沒有想過他的死給別人帶來的影響?因為他的死,房東的出租屋短時間被冠名“鬼宅”,因為他的死,官微又

無故的遭人爆破……

21歲小夥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為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會有“死者為大”這個詞?難道是怕說死人的壞話,而遭至鬼魂報復?可現在是科學社會,又開會有幾人相信鬼神之說?更重要的一種原因,我認為:一個人死了,他就無法再犯錯了,在沒有錯誤的前提下,他就是對的。你能想象王小波活到現在變成羅永浩嗎?開始賣“黃金時代”牌手機?或而王小波還在世,變成了崔永元,整天為了轉基因和別人在微博爭論不休?或者反過來說,馮唐在不幸寫完“春風十里不如你”就逝世了,從來沒有發生過“金錢論”或是“腫脹論”,那現在提起他,誰不說是個傳奇,搞不好就跟喬布斯一樣,傳記電影就拍了八部。

21歲小夥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為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中國有句古話叫“死得其所”,而這位小夥就另當別論了。第一,不管他內心有多麼絕望,也不該在自己死後,對別人產生負面影響,因為至少別人是無辜的,他也無害人之心;第二,生而為人,不盡孝義。自己的生命不是自己所決斷的,有可能百年之後,誰為自己的父母養老送終呢?如果說,父母生下你,是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那他們生下你的意義何在?是為了品嚐悲痛欲絕的“喜感”?且不論其他緣由,就單單這兩種,足以歸咎其“死無其所”。

21歲小夥微博定時結束生命,“死者為大”,可又有誰想要他死呢?

“死而死矣”,逝者安息後,更讓我惋惜和同情的,是那些被小夥的死而“傷害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