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識人、善任、樂善,歷經三個朝代,當之無愧的實業泰斗!

他識人、善任、樂善,歷經三個朝代,當之無愧的實業泰斗!

今天繼續說“南洋菸草”的故事,確切的說是他的創辦人簡照南的人生經歷。

在封建專制體制和外商強大資本的雙重擠壓和夾擊中,南洋兄弟歷經磨難仍艱難崛起,並在20世紀20年代初葉再創輝煌,與其帶頭人簡照南出色的商業才幹密不可分。

他識人、善任、樂善,歷經三個朝代,當之無愧的實業泰斗!

簡照南未能說服家族與英美菸草合併,卻有效的促成了南洋管理體制的變革,1920年初南洋放棄了家族管理模式,啟用非家族成員進入董事會,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去家族化,這在當時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在體制的架構上確保了公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高端管理人才的匱乏是事業發展的瓶頸,為此簡照南採取了靈活多變的用人策略,使南洋站上人才高地。陳炳謙原是英美菸草的買賣,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但對英美的底細瞭如指掌,而且熟悉西方的企業財務管理,在中外金融機構也有廣泛的人脈。簡照南將他挖到南洋後未予重任,負責公司的財務運作,他不但於1919年成功的發行了南洋股票,而且幫助簡照南開辦了南洋兄弟銀行、保險公司,為南洋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資本支持,是公司的財務保持良性運轉,他被吸收為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的非簡氏家族董事,同時兼任公司的副總經理。

陳炳謙介紹自己的晚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商管理畢業生陳其軍。簡照南用人唯賢不拘一格,全權委任,他負責建造南洋的上海廠房,廠房竣工後被媒體讚譽為“現代的楷模”。陳其軍在工廠的管理上推行計件工資等形式辦法,遭到工人和公司元老的抵制,簡照南的全力支持,極大的釋放了員工潛能,提高了生產力的效率。鄔挺生原是英美的買賣,也是簡照南的死對頭,因為他在銷售方面經驗豐富,渠道管理上更是高人一週,因而簡照南在得知他因故離開英美后,不計前嫌,熱情親切,他也投桃報李不辱使命,不但穩住了南洋的華南市場,而且進入了長期被英美菸草控制的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市場,工作開展得風生水起,興旺發達,在美國菸葉採購的最高崗位,簡照南聘用的是美國人格雷弗利,用人不疑,不分中外,不計親疏,信任有加,放手工作。

他識人、善任、樂善,歷經三個朝代,當之無愧的實業泰斗!

簡照南從營銷的實踐中認識到質量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而質量管理並非僅僅是工藝過程的嚴謹,而是需要全產業鏈的綜合考量,為此他從產品的上游原材料菸葉抓起。1913年他從美國進口一批菸葉種子,在河南許縣、安徽鳳縣等適宜菸草生長的地域試種取得成功後,在當地新建或擴建了許多處焙煙場,確保較高品質原料的供應,與此同時他願意技術革新,淘汰了建廠時購買的日本式捲菸機,不惜重金引進美國新式捲菸機,產品的面貌一新,質量得以提升,生產效率也呈上升趨勢,為了提高包裝印刷和所需錫紙的質量,他相繼自辦了印刷廠和錫紙場,效果明顯,這種全方位的管理策略確保了產品的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南洋香菸的性價比有了更大的優勢,在市場持續走俏。

簡照南是一位樂善好施,熱心工業的企業家,他認為南洋的事業得益於人民群眾的支持,因而回饋人民和社會就是他應盡的責任和義務,1925年家鄉廣東發生特大洪水,他全力以赴購糧賑災,用運煙的船隻和新購小火輪將安南大米送到受災群眾手中,受惠災民大為感激,1920年北方各省發生旱災,南洋兄弟贊助了10萬元賑災,他的義舉受到了各界的普遍稱讚,也增加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助推了產品的銷售。

簡照南自幼因家貧輟學,深知失學的痛苦和國家真心要靠人才和知識,因此十分重視育人,建校並多次慷慨解囊,1920年捐助南開大學1萬元,捐助復旦大學5萬元,1927三年捐助暨南大學1萬元,他還資助了15名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耗資一二十萬元,此外他還捐助海外華僑中小學貧民教養院等,善事多多,不勝枚舉。

他識人、善任、樂善,歷經三個朝代,當之無愧的實業泰斗!

簡稱南經歷了清王朝同治,光緒和宣統三個朝代,其專制腐朽和無能使他倍感失望,痛徹心扉,因而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十分嚮往,孫中山提出的振興事業的號召,也契合他實業救國的理想,1909年至1910年間,孫中山來往於南洋,各赴向華僑募捐,雖然南洋當時並不富裕,仍然捐了一筆鉅款支援革命,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當選非常大總統,侍衛隊人選不足,簡照南就在南洋的員工中精挑細選了十人南下廣州,參加總統衛隊投身革命,其中的潘天是他夫人潘興龍的族人。他與孫中山個人私交甚篤,孫中山專門為他親筆手書“博愛”條幅,他珍藏於上海住宅的書房裡。

從1920年開始,在簡照南的帶領下,南洋的管理日趨專業化,變得越來越像西方的大企業,職工人數過萬,年均利潤達400萬元,進入了發展的巔峰期,1919年簡照南被推為永遠總經理,簡玉階被推為永遠協理,隨著事業的興旺發達,簡照南在事業界的聲望也與日俱增,先後兼任廣東實業團副團長,上海總商會董事和上海華商聯合會會董等職務。

1923年10月28日,就在南洋最輝煌的時候,簡照南因為操勞過度,積勞成疾,在上海病逝,時年僅53歲,壯年時便結束了為中國近代民族奠基和發展而奮鬥的一生,親朋好友和華僑的唁電雪片般飛到上海,對這位中國實業界泰斗的過世,表示深深的痛惜和悼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