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金堆鎮近代行政區劃

金堆鎮行政區劃

民國初,華縣的行政區劃沿襲明清的鄉、裡制,民國十四年(1925)把4個鄉改為4個區,後又劃全縣為5區,金堆地區為第五區,稱嶺南區。

華州金堆鎮近代行政區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後,取消區制,實行保甲。鄉稱為聯保,鄉以下為保,保以下為甲,金堆分為4保,分別是寺坪保、金堆保、西坪保和葦坪保,保公所住西坪。1940年聯保改稱鄉,金堆為嶺南鄉。

1949年5月華縣解放後改鄉為區,嶺南區改為第八區(此時原屬洛南的東坪疙瘩上至十字路、寺坪澗底等村來歸),區公所遷址金堆老街道。1953年7月,全縣行政區劃調整,第八區改稱第七區(後又稱金堆區)轄寺坪(轄寺坪、慄峪)、金堆(轄金堆、西川)、西坪(轄東坪、西坪)、葦坪(今芋坪,轄葦坪、武坪、草坪)4個鄉;1956年4月,嶺南區轄金堆、葦坪2個鄉。

1957年4月,撤銷嶺南區,縣人民委員會直轄各鄉。金堆設金堆鄉、葦坪鄉(今芋坪)。

1958年8月,金堆、葦坪(今芋坪)兩個鄉合併為金堆鄉,9月,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政社合一”,金堆鄉改名為幸福人民公社。

1959年1月,華縣與渭南、華陰、潼關合併為渭南縣,原華縣境內劃為華州、高塘、金堆3個人民公社,幸福人民公社改稱金堆人民公社,轄金堆、東坪、華陽(今屬華陰市)3個管理區。

1961年9月,恢復華縣建制後華陽從金堆人民公社析出。公社下面有生產大隊,大隊下面有生產隊。1962年,原屬洛南縣管轄的任家灘、百花、木子溝、石可、鐵爐、車臺、羅澗、大慄西等村劃歸華縣管轄後,金堆人民公社共轄有金堆、寺坪、慄峪、西川、百花、木子溝、石可、鐵爐、車臺、羅澗、慄西、大慄西、東坪、西坪、芋坪、任家灘、武坪、草坪18個生產大隊。不久,由於金堆城鉬業公司建設需要,木子溝修尾礦庫,居民遷到西川,木子溝大隊與西川大隊合併;百花建選礦廠,部分居民遷到華縣下廟、柳枝,金堆大隊與白花大隊合併。


華州金堆鎮近代行政區劃


1980年11月,金堆公社改為金堆鎮,下轄的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隨著城鎮化建設發展,金堆行政村改為金堆居民委員會,石可行政村改為石可居民委員會,寺坪行政村分為寺坪村委會和寺坪居民委員會,西川行政村分為西川行政村和西川居民委員會。金堆鎮形成了14個行政村,4個居民委員會,分別是慄峪村、寺坪村、西川村、鐵爐村、車臺村、羅澗村、慄西村、大慄西村、東坪村、西坪村、芋坪村、任家灘村、武坪村、草坪村、金堆居委會、寺坪居委會、西川居委會和石可居委會。


華州金堆鎮近代行政區劃


2015年新一輪農村改革中,將原來18個村(居委會)按地理區域進行合併。寺坪村和慄峪村合併,叫寺坪行政村,辦公地點寺坪高街。鐵爐村、車臺村和羅澗村合併,叫鐵爐行政村,辦公地點鐵爐村。東坪村、西坪村和芋坪村合併,叫東西坪行政村,辦公地點西坪村。任家灘村、武坪村和草坪村合併,叫任家灘行政村,辦公地點任家灘村。大慄西村、慄西村、西川村的土地被金堆城鉬業公司所佔,村民遷移到華縣蓮花寺鎮,合併後叫金新社區,辦公地點金新小區。金堆、寺坪、石可、西川四個居委會保留原狀。合併後,變為四個行政村,四個居委會,一個社區,共九個農村、城鎮基層單位。

為了金堆城鉬業公司建設,金堆公社(鎮)從1973年至2015年一些原住居民逐步搬遷到山外,金堆三隊搬遷於畢家公社、四生產隊搬遷於柳枝公社。石可原三隊搬遷下廟公社、白花一隊搬遷柳枝公社、二生產隊搬遷下廟公社、芋坪村的原二組遷移到了蓮花寺公社,三組遷移到城關公社西羅村,任家灘村的麻家砭遷移到城關公社王堡村,西川村、慄西村、大慄西村遷移到現蓮花寺鎮合併後叫金新社區。

華州金堆鎮近代行政區劃


金堆鎮各行政村下轄自然村名稱

(未分居委會按原行政村排列自然村莊名稱)

寺坪行政村:鄭家灣、高家街、前坪、下岔口、東溝口、寺溝、寺坪。

金堆行政村:金堆街、柳家院、北溝、白花村。

西川行政村:張家院、西川村、甘江口、石碾臺、南牛坡、水先臺、麻地。

西坪行政村:西坪街、高家院、安家院、河西、白家臺、巡馬道、上村。

東坪行政村:北坡,宋家老莊、水磨灣、尚家院、李家臺、東溝、十字路。

芋坪行政村:陳家院、芋坪村、下芋坪、瓦房溝。

任家灘行政村:任家灘、河東、後房溝、後房下溝。

武坪行政村:曾家院、武家院、五聖溝、小五聖溝。

石可行政村:鄧家灣、燒鍋院。

草坪行政村:草坪、寺家坪、張家院、南臺、山高峰、柳樹行。

鐵爐行政村:白家臺、水溝、樂家院、南溝。

車臺行政村:車家臺、石門溝、烏鵲溝、趙家院、龍潭溝口。

羅澗行政村:羅澗、磨巖溝、汪家院、乾溝、蔡家院。

慄西行政村:北安、楊家燒鍋、慄西溝腦、楊樹溝。

大慄西行政村:高坪溝口、樺樹臺、王家坪、朱家溝、何家老莊。

慄峪行政村:王河口、王家河、桃園、許家灣、衚衕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