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國企轉型發展的新思路——建設幸福企業

原创|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幸福企业

導語

幸福企業建設工作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企業管理層需要形成幸福企業建設的強烈意識;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制定並落實幸福企業建設的相關制度措施;對企業進行精準測量,全面瞭解企業的發展與財務狀況以及員工的身心健康。

文 | 郭雙雙、孫沛、彭凱平、張進

為什麼要建設幸福企業?

從古至今,幸福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在西方哲學史中,幸福主要有快樂論、完善論兩種取向。

快樂論認為,幸福是獲得快樂和愉悅的感受。完善論認為幸福是個體實現自我的發展,尤其是在道德方面要不斷趨於完善。

相較於西方的哲學史觀,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關幸福的表述更多地依賴於獲得一種和諧的關係。

可以說,人類哲學思想的發展,在本質上體現了對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等問題的不斷探索。

關注幸福建設,也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時代要求。

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認可,傑出的企業應該對外能夠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對內能夠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與幸福。同時,大量的組織行為學研究也證實,提升員工幸福感有利於提升其對企業的安全感與歸屬感、降低離職意願、提升工作績效、提高工作動機與創造力,也有利於員工之間形成良好、互助、和諧的人際關係,最終有助於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什麼是幸福企業?

學者張進認為,幸福企業是指“通過滿足員工不斷增長的需要,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同時給企業帶來經濟回報的企業”。學者時勘等人認為,幸福企業是“一個健康型的組織,是在幸福健康、勝任高效和創新發展基礎上的能夠滿足企業員工幸福需要的企業”。此外,盧俊卿在《幸福企業才是最好的企業》中,從五個維度描述了企業幸福的特徵,包括快樂工作、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受人尊敬和健康長壽。帥師和郭金山在《幸福企業:模型、方法與實踐》中提出了國內首個幸福指數的7D模型(工作投入、生活滿意、成長有力、人際和諧、領導激發、組織健康、幸福能力)以及幸福企業的建設方案。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系主任彭凱平教授,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幸福企業的建設。基於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彭凱平教授提出幸福企業的六種主要表現、三個維度。其中六種表現是:幸福企業是健康長壽、不斷超越、引領創新的企業;是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企業品牌或企業家品牌;是能夠給予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雙重輸出的企業;是能夠用企業的先進文化引領行業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企業;是能夠通過積極正能量的文化影響員工、合作者以及整個社會的企業;是以人為本,能夠滿足員工不斷增長的幸福需要,不斷幫助員工實現個人價值和情感訴求的企業(見表1)。

原创|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幸福企业

幸福企業的三個維度分別是社會、企業和員工(見表2)。

原创|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幸福企业

從社會層面而言,幸福企業需要具有以下兩個特質:

高社會知名度、高社會美譽度的企業品牌;

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

從企業層面而言,幸福企業需要具備以下四個特點:

可持續發展;

建設完善的、以人為本的組織平臺和工作環境;

建立優秀的、獨特的企業文化體系;

組織承諾與歸屬感。

從員工層面而言,幸福企業的員工需要具備以下四種特點:

積極心理資本;

日常壓力及合理的應對方式;

身心健康;

工作生活滿意度。

如何建設幸福企業?

幸福企業建設工作可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企業管理層需要形成幸福企業建設的強烈意識,並在企業中自上而下地進行宣傳引導,使員工達成共識;第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制定並落實幸福企業建設的相關制度措施;第三,對企業進行精準測量,全面瞭解企業的發展與財務狀況以及員工的身心健康(見圖1)。

原创|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幸福企业

首先,企業管理層作為整個企業的掌舵者、領航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與格局。形成幸福企業建設的意識、重視幸福企業建設的相關工作,是幸福企業建設的重要起點。此外,在企業中自上而下地引導、宣傳幸福企業建設的相關理念,使員工瞭解企業對其的關注、關心和支持,並積極響應幸福企業建設的號召,最終實現上下團結一心、達成共識。

其次,以幸福企業建設為目標、以企業實際情況為參照、以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為依託,將“幸福元素”嵌入企業精神,融入企業核心價值觀,是幸福企業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定期舉辦企業文化節活動、籌建企業發展史展覽等方式明確並傳承企業文化。制定並嚴格落實幸福企業建設的制度措施,讓員工瞭解領導層對於幸福企業建設的決心和魄力,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與忠誠度,提高其工作熱情與投入產出,最終形成“幸福員工-幸福企業”的良性循環。

最後,定期對企業進行精準測量,測量內容不僅包括企業的運營情況、財務狀況等,更要涵蓋幸福企業建設的制度落實情況及員工的身心健康。科學地評估診斷企業在現階段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更好、更強、更快的發展。

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在某鐵路建設國企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研,通過理論綜述、深度訪談、問卷編制與多次修訂,分步實行了400多人小樣本實測及4000多人大樣本實測,最終形成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幸福企業測評問卷及含有10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的幸福企業建設模型。2018年6月20日,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與該國企聯合舉辦了“首屆中國幸福企業建設戰略研討會”,國務院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清華大學和該國企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以該國企的幸福企業建設為例,共同探討了新時代國企發展的新思路及幸福企業建設的新路徑。

國企應勇於做幸福企業建設的排頭兵

在幸福企業建設中,國有企業具有先天優勢,肩負重大責任。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國有企業具有先天的政治優勢及特定的生產經營優勢,同時也需要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尤其要在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中起到引領和表率作用。正如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在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國有企業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和責任。”可見,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偉大進程中,國有企業需要樹立新觀念、呈現新氣象、展現新作為。

幸福企業建設不能僅停留於科學研究,相關的意見建議也不能僅停留於紙上,更重要的是要在長期的實踐與發展中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理論水平,並切實朝著幸福企業建設的終極目標不斷邁進。目前,諸多國有企業已經展開了幸福建設的偉大實踐。例如,除了上面提到的某鐵路建設國企,某油田開發國企也通過心理測評的方式,全面瞭解其員工的整體心理和諧與健康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員工心理和諧促進的對策和建議,並在試點實施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某電網國企也通過對員工進行訪談、盤點員工幸福觀、提取幸福測評指標、大規模施測及數據分析等工作,提出了8個公司層面幸福指標、9個個體層面幸福指標,致力於建設幸福電網。

幸福企業建設,也需要我們用一覽眾山小的長遠眼光、乘風破浪的堅定信心、上下求索的持續努力不斷奮鬥出來!

關於作者 | 郭雙雙: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孫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管理研究院;彭凱平: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管理研究院;張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管理研究院

文章來源 | 本文節選自《清華管理評論》2018年9月刊文章《新時代國企發展的新思路——建設幸福企業 》

郵 箱 | [email protected]

原创|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幸福企业原创|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幸福企业
原创|国企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幸福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